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实现乡村振兴以及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方法]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包含5项维度、12个分项指标、32个基础指标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结果] 5项维度指标中农业创新发展权重高达0.502,其次是农业共享发展(权重0.242)、农业绿色发展(权重0.141),再次是农业协调发展(权重0.083)和农业开放发展(权重0.032)。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较高,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次之。[结论]该研究认为应从新发展理念的5个维度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深入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享机制,深入贯彻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理念,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水平,全面提升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2.
数字乡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乡村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数字乡村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在乡村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的数字乡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备,数字乡村建设进程较为缓慢。针对乡村发展现状构建一套全面的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涵盖科技农业、智慧农民、数字经济、网络政务、智慧环境、现代医疗与福利、数字基础设施7个一级指标以及下设的27个二级指标。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找到数字乡村发展短板以及乡村建设的重点难点,引导乡村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提高乡村建设效率,实现乡村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具体安排。通过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各级政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对接国家战略、体现辽宁特色、指标科学适用”为基本遵循,选取5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综合赋权法进行赋权,对辽宁省14个县(市、区)进行实证分析,为各级政府分类指导、因地施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构建客观反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科学评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的指导下,结合宁夏实际情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方面筛选出11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构建出宁夏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5.
多功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振兴与评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制定一套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各地诊断乡村发展问题、监测乡村振兴进展、支撑完善乡村振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引入多功能农业与乡村理论,从功能视角尝试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与25个二级指标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熵值法评价了2015年全国分省尺度的乡村振兴水平。[结果](1)各地乡村振兴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最高,达0.924,山西省最低,为0.635。分区域来看,东部乡村振兴水平明显领先于西部、东北与中部地区。(2)乡村振兴水平较高的地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评价得分普遍较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优势则不明显,这与产业兴旺评价指标侧重农业及其延伸产业、发达地区依托发展非农产业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乡风文明的同步发展有着显著关联。(3)乡村振兴评价结果总体上符合各省市的实际情况,表明基于功能视角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可行的,但受数据可获得性影响,该指标体系对非农产业发展等指标的考虑尚显不足,文化娱乐设施的可及性等个别指标还可以进一步斟酌完善。[结论]考虑乡村振兴的多重功能目标及其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广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评价结果相对落后的客观事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通过规划引领、地域分工、价值显化、政府投入等多重手段,根本上提升农村竞争力与吸引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统领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规划,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进行合理评价,是有效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补齐现实短板、破解重大难题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二级指标,并选择15个三级指标和46个四级指标,构建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18年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智库辽宁省106个村、1175户农户数据,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现阶段,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达到目标值的57%,达成率最高和最低的方面分别是治理有效(84%)和乡风文明(38%)。根据目前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存在的部分基础设施资源错配、村两委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待提高、村民自治实践较少等问题,提出应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加强村两委创新和环保培训、引导和鼓励村民参与自治实践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江苏省深入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需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绩效进行量化评价,从而对各地乡村振兴的进展作出准确判断,引导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区域经济发达,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但发展不平衡,苏南、苏中和苏北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差距较大,对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绩效进行评价应考量各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为基本依据,结合江苏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乡村振兴5个维度为框架,构建5个一级指标,选取26个二级指标,作为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建立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给出各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模型,为江苏省各地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尺度的评价指标较为缺乏,构建县域层面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为丰富乡村振兴评价提供参考借鉴。[方法]研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主要考核指标,尝试性构建了县域层面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二级指标与34个三级指标,采取熵值法评价了2009—2017年德庆县乡村发展现状水平,并根据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目标测算了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值。[结果]2009—2017年德庆县乡村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综合得分在0.06~0.1。该期间乡村发展表现为两个特征:2009—2013年乡村发展指数年均增速5.5%,增长平稳; 2014—2017年乡村发展指数年均增速4.6%,增长放缓。同时,对标2018—2022年县域乡村振兴规划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加快发展速度。从乡村振兴各维度看,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所占的权重较大,表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是最主要因素,随后是生活富裕、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结论]德庆县是广东中西部山区县,农业产业化程度有待提升,一、二、三产融合亟待加强,生态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随着《德庆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推进,乡村振兴需加快发展速度,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方面全方位发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数字化农业已成为当前乡村振兴中的热门话题。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一种高级形式,发展数字农业是实现农产品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的重要抓手,对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立足河北省实际情况,构建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3个系统耦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建立3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河北省3个子系统的发展情况进行定量测量,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三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赋能数字经济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价值优势和瓶颈制约,提出了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北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路径,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走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本文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痛点,总结了数字技术助推发达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市场需求与数字技术共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市场需求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改革方向,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数字乡村"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实现"数字乡村"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一要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兴旺找准"数字乡村"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着力点;二要善于利用"数字乡村"战略挖掘农业发展潜能,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业要素市场,优化政策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价,以期全面把握长三角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方法]文章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要求,创立一个由9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指数加权汇总和产业变异系数测度方法,对长三角农业高质量及一体化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通过对长三角与京津冀等相关区域定量评价与对比分析发现,长三角农业具备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但在经营者素质、生产效率等方面质量不高,在市场开放、产业融合等方面一体化程度较低。[结论] 3省1市应按照问题导向,着力在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开放等方面加强协作,补齐短板,协同推进农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水平,统筹推进城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是当前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之一.笔者近期牵头组织评价和分析江苏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采用发展环境、基础支撑、生产信息化、经营信息化、乡村治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等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的综合体系,通过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系统进行数据调查和统计,找出高质量发展的弱项和短板,探索精准施策推进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经济是农业中经济劳动与经济活动的总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驱动力,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落地、落实的支撑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及经济结构等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为改善此种现状,实现高质量农业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文章结合实际情况,从农业经济管理、生态农业经济、数字农业经济、农村金融4个层面,探究农业经济应用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贵州是中国一个典型的山地省份,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推动贵州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经。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和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特性,构建由5个效果层、15个因素层和20个指标组成的驱动因素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进行权重赋值并进行驱动因素和效果分析。从驱动因素来看,农业高效化和特色化发展、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贵州乡村振兴的主要驱动因素;从驱动效果来看,产业兴旺(0.2650)和生活富裕(0.2227)的效果最佳,可认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主要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来推进贵州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南方农村》2021,37(4)
改善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已经成为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5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与28个方案层指标,并基于288份调研问卷对江门市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实证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门市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中经济效益较好,合作社生态效益与发展能力存在较大的不足,品牌建设、地方影响力、资金投入与盈利、政府支持、人才支持等方面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昆山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试点成色,先后获得"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百强先进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荣誉,乡村振兴正呈现"四个鲜明"崭新格局。"建载体,立项目",乡村振兴抓手鲜明。坚持落点小一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引入金融服务,以数字经济、金融服务和乡村振兴的量化水平为研究对象,构建指标体系并应用熵值法对指标体系中的数据进行综合量化,建立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金融服务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数字经济水平差异较大,乡村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付婷婷 《山西农经》2024,(2):150-152
2019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乡村建设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应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技术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能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农村产业转型、促进农村智能化发展与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因此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破解“三农”问题的系统部署,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振兴状况进行评价,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也是当前研究热点,可为发达地区乡村振兴评价和针对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丰富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理论上可为衡量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实践中可为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现进一步的突破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文章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基于“指标体系—空间格局—空间分类”的研究主线,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领域建立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发展水平和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开展乡村振兴的格局解析与分区研究。结果 江苏省乡村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表现为 “苏南最高、苏中居中、苏北最低”的空间格局;江苏省乡村振兴协调度存在明显差异,呈现“中部最高、南部居中、北部最低”的分布特征;综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度,将研究区乡村发展分为重点突破型、全面推进型、协调发展型、优化提升型。结论 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现有研究成果探索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并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相应的振兴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