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讨论始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效应不能仅局限于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地区内部。但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地区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ARDL模型对我国名义有效汇率对物价水平的ERPT效应进行了测度,发现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各自都较合乎情理,但是二者并没有达成一种相互协调的整体。在目前ERPT效应相对较低(货币政策的稳定情况影响效应的大小)和支出转换效应效果不明显的现实情况下,保证货币政策稳健、及时、有效,并对货币供给的自主控制将成为我国央行的首要目标,而适度的放开名义汇率的浮动范围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探究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形成冲突的原因并寻求二者之间更好的协调机制是当前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也是我国货币当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四个典型化事实证明,由于美元霸权的渗透和影响以及政策国际协调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我国在一系列政策国际协调中处于不利地位,并由此造成我国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经常性冲突,其中美元霸权的渗透和影响是关键性的。据此,本文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的协调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外汇干预引起的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协调管理,即在外部经济内部实现汇率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冲销干预和中和的财政政策。其中,第一个层次又包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内部间接实现汇率政策目标,货币当局的外汇市场操作和弹性汇率制度三个子层次,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自1994年来经历了1994-1996年间和1998-2000年间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两次冲突,中央银行先后运用再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两种货币政策进行冲销干预。中国金融与世界金融的进一步融合要求我们更好地协调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张淑娟  王晓天 《金融研究》2016,433(7):17-32
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同一产业对货币政策具有相同反应的假设,本文建立非线性STVEC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研究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双重非对称性,并将金融加速器研究拓展到产业层面。首先,我国货币政策对同一产业的影响在不同经济状态下表现非对称性,对各产业的影响中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其次,在相同经济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也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主要原因是不同产业在要素密集度和企业类型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这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成为可能。实证证明:中国存在货币政策效应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非对称性;四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新息的响应不同,货币政策冲击新息对四地区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也不同,其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似、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似。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是与企业结构、货币市场发展程度、金融结构以及信贷结构和动力的区域差异有关。因此,要采取以加强中央银行区域金融调控为重点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于货币供应量冲击的累计响应,制造业为正且最大,然后依次是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最小,金融业为负。对于实际利率冲击的累计响应,交通运输业为正且最大,然后依次是制造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最小,批发零售业为负且最大,住宿餐饮业次之;对于有效汇率冲击的累计响应,制造业为负且最大,然后依次是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最小,金融业为正且最大,房地产业次之。  相似文献   

8.
《青海金融》2013,(11):4-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统一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以2003-2013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采用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实证技术对青海与全国货币政策的效应进行检验,并对青海非对称货币政策效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政策、区域结构性应对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开放经济下中国资本管制的无效、中国货币汇率传导的失灵、中国固定汇率制与货币供应量的内在冲突这三个角度阐述了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产生的起因,然后分析了我国对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所进行的协调管理及其效果.据此,本文最后给出了管理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的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的起因及协调管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开放经济下中国资本管制的无效、中国货币汇率传导的失灵、中国固定汇率制与货币供应量的内在冲突这三个角度阐述了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产生的起因,然后分析了我国对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所进行的协调管理及其效果。据此,本文最后给出了管理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的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于货币供应量冲击的累计响应,制造业为正且最大,然后依次是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最小,金融业为负。对于实际利率冲击的累计响应,交通运输业为正且最大,然后依次是制造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最小,批发零售业为负且最大,住宿餐饮业次之;对于有效汇率冲击的累计响应,制造业为负且最大,然后依次是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最小,金融业为正且最大,房地产业次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了汇率传递效应非对称性理论,分析了1995年1季度至2009年4季度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的动态影响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传递效应的非对称性。结论表明,第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存在较强的传递效应,部分时间存在超传递现象和逆传递现象。第二,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总体并未出现下降趋势,而呈现时大时小的特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与通货膨胀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负向关系,这与以往研究从宏观层面得到的结论截然不同。第三,无论本文单独考察升值和贬值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对原油进口价格传递的非对称性,还是加入汇率变动幅度这一约束条件来分析,本文均得到贬值的传递效应大于升值传递效应的结论。同时,汇率波动幅度大于某一特定临界值时,传递效应显著;反之,则不存在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必须面对的问题,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存在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整体效应。本文以安徽省和江苏省为例,分析了两省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两个省份对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的不同反映。建议在统一货币政策前提下,结合不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制定适度差别的货币政策,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对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世纪初期,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人们一直认为货币政策效应是完美对称的。1941年Hansen的研究发现,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货币政策效应具有不对称性: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经济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在刻画全球金融周期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包含调节效应的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有效协调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处于高波动率区制,即市场风险厌恶水平较高时,资本流动水平较低,浮动汇率政策能够有效缓解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反之,浮动汇率政策调节效果减弱。因此在推进金融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充分关注全球金融周期波动状况。  相似文献   

16.
国内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永琴 《上海金融》2007,(12):34-37
本文从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和区域非对称性两个层次,对国内学者的研究和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主要包括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和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在考虑了主要相关变量后,本文分别对两种非对称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存在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即经济扩张时效应要大于紧缩时期的效应;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存在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即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力要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力,同时前者的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及"阀值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92年1季度至2005年2季度数据,运用LM检验和t检验,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以及“阀值效应”,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在-0.08-0.05之间。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和“阀值”的存在是由于微观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导致的。“阀值”和“阀值效应”的存在反映了信贷配给的强弱程度,“阀值”可以用作度量信贷配给程度的指标,它间接地反映了信贷市场的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数据,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构建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和产出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是否有非对称性影响。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信贷配给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向量自回归等方法,研究了本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果。结果显示,外资企业出口价格传递弹性明显大于本国企业,转嫁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能力相对较强。在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影响的非对称性,采取措施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本国出口企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