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已有文献主要聚焦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影响研究。本文探讨控股股东掏空是否可以解释其股权质押风险。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掏空通过提高质押股权规模和降低质押股权市值,提升了股权质押风险。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会削弱控股股东掏空对股权质押风险的正向影响;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相近时,合谋效应大于制衡效应,会强化控股股东掏空对股权质押风险的正向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因素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姜军  江轩宇  伊志宏 《金融研究》2020,476(2):128-146
本文结合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股权质押频繁的现实背景,利用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对企业的创新效率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会显著降低企业的创新效率。进一步地研究发现:(1)当第二类代理问题越严重,或质押风险越大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抑制企业创新效率的作用越明显,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伴随的掏空效应及短视效应,是导致二者负向关系的重要原因;(2)掏空效应和短视效应在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上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3)研发投入强度下降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产生的负面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对于规范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支持”和“侵害”企业的竞争性动机出发,探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尾部系统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水平与企业尾部系统风险呈U型关系。当质押水平低于临界值时,质押能有效缓解企业的尾部系统风险;当质押水平高于临界值时,质押将提高企业的尾部系统风险。融资约束和经营业绩是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企业尾部系统风险的两条路径,两者随质押水平上升分别呈现U型和倒U型。质押水平与尾部系统风险的U型关系在国有企业、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和股票流动性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机理,本文选取2012—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不同产权性质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差异,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增加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非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财务风险的正向影响会更加强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效应在社会责任表现较差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研究为上市公司防范财务风险,为政府与监管机构监督股权质押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常青  李宇坤  李茂良 《金融研究》2018,457(7):143-157
近年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普遍现象。与此同时,国家大力鼓励创新,企业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利用2011-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实证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企业创新投入,且这种作用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和两职合一的公司中会更加显著;(2)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只有在股权质押率较高和距离平仓线越近时才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杜勇  眭鑫 《会计研究》2021,(2):102-119
本文从股权质押的视角切入,基于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实体企业金融化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股权质押比例的增加,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比例先增后减.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此外,进一步识别了在股权质押下控股股东的"掏空"动机与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动机.在金融化偏好检验中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可能促使企业配置具有投机性的、容易变现的短期金融资产,从而规避金融资产价格波动风险.在经济后果检验中发现,股权质押比例较高时,企业会持有更多现金以预防不利情况.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控股股东专注于企业长远发展和投资者做出合理投资决策均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价格刻画质押压力,以短贷长投为研究视角,考察股权质押压力对企业投融资策略的影响.基于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质押压力越大时,企业的短贷长投现象越严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质押压力通过加剧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的短贷长投行为.(2)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内源融资能力较弱、外源融资机会较少、战略较激进、行业竞争较激烈时,上述效应更强.(3)质押压力较大时,企业的长期债务融资规模更低、更难进行增发,表明质押压力恶化了企业的融资环境.本文完善了中国情境下质押压力的度量指标,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加强融资端和投资端的协调平衡,也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带来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现有股权质押的研究仅关注了质押数量,忽视了质押价格的重要作用,难以准确地刻画控股股东质押压力。本文基于手工整理的单笔质押价格数据度量质押压力,研究控股股东质押压力如何影响企业违约风险。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质押压力越大,企业的违约风险越高。机制检验表明,质押压力通过加剧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提高了企业违约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场内质押和股市为熊市时,质押压力对违约风险的影响更强;较强的内源融资能力和较好的外部监督环境能够缓解质押压力对违约风险的影响。本文为更加准确和直接地度量控股股东质押压力带来了有益借鉴,也为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汪先珍  马成虎 《金融研究》2022,510(12):187-206
本文基于200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代理问题及其估值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低(高)时将会缓解(加剧)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从而使其估值上升(下降)。进一步分析显示,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约束和财务困境水平先降后升,呈U形变化;与此同时,控股股东高股权质押比例降低了上市公司增量现金的边际价值,增加了其审计费用和违规频次。从企业异质性来看,国企子样本中上述关系大多不显著。本文研究对进一步理解股权质押的内在运行机制和经济后果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控股股东作为公司重大决议的决策和参与主体,其股权结构变化对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关系仍不明朗。本文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资本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显著抑制了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进一步分析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影响机理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抑制关系在非国有控股企业、股价崩盘风险高时以及东部地区更加显著。最后,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会促进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本文研究结论拓展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研究,从控股股东层面为厘清资本结构优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关于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利润表信息质量(尤其是盈余信息质量),鲜有研究涉及资产负债表信息质量.本文以我国A股非金融类高杠杆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未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高杠杆公司相比,具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高杠杆公司进行杠杆操纵的可能性更大,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高杠杆公司杠杆操纵程度越大;以上效应在成长性更差、短期偿债压力更大、媒体关注程度更高和股价崩盘风险更大的高杠杆公司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运用上市公司连续五年的数据,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及二者的共同效应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受融资约束的影响,股权质押会降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二是履行社会责任能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三是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在较大程度上弱化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送转、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会显著增加上市公司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随着质押比例的升高,股价崩盘风险也增大。同时,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会更倾向于推行高送转,持续正向增加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以及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隐性选择为切入点来观察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我们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5年间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更倾向于将开发支出资本化以进行正向盈余管理,但公司内部现金流约束和高质量外部审计监督会对此有所抑制。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解除,开发支出资本化也很可能随之转为费用化,控股股东对开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存在动态调整。此外,我们还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隐性选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主要出现在非国有控股公司和高新技术公司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股权质押规模的不断扩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财务重述能反映公司的治理问题,因此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很可能会加剧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本文以201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验证了同地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存在正向的同群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及其同群效应与公司财务重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和盈利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及其同群效应与财务重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邱杨茜  黄娟娟 《金融研究》2021,497(11):170-188
自2014年《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逐渐增加。与此同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引起的控制权转移风险也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那么,有质押的控股股东是否会策略性地利用员工持股计划来缓解风险?本文利用2013—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质押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影响。研究发现:前期控股股东有股权质押、质押率越高的公司随后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可能性越大,该效应随着控制权转移风险的提高而增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员工持股计划进行短期市值管理是有效的,但并未显著提升公司长期价值,提示控股股东存在借其进行内部人利益绑定和市值管理的动机;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下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7.
廖珂  崔宸瑜  谢德仁 《金融研究》2018,454(4):172-189
本文基于2003-2017年间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在“高送转”与现金股利之间如何选择的影响。本文发现,当控股股东进行了股权质押时,上市公司更可能推出“高送转”的利润分配方案,回避或降低现金股利的倾向更高,这与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对“高送转”与现金股利之间偏好差异一致;这一关系在控股股东质押股份比例越高、质押股权面临的平仓风险越高时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在公司股利政策选择方面的经济后果,并为市场投资者对“高送转”以及现金股利的不同偏好提供了增量证据。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型融资方式,股权质押逐渐成为融资的重要途径。依靠便捷、高效和成本较低优势,质押融资的规模不断增加。但其引发的一系列风险也不容忽视。控股股东作为公司所有者其行为对公司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公司股价。所以本文想通过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研究,发现质押所带来的风险对股价影响情况。从影响机理分析发现,因为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处于信息优势的控股股东会利用该优势,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或者损害公司利益。从而引发中小股东因为恐慌而出现集体“出逃”现象,造成股价剧烈波动。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股权质押、投资者情绪与股价之间的关系,验证质押对股价影响,并且发现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影响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何熙琼  刘昊  顾湘 《会计研究》2023,(6):99-117
本文以“股权质押新规”颁布为准自然实验场景,研究“新规”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利侵占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规”通过降低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而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侵占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规”对内部控制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具有更强的治理效应;扩展性研究表明,“新规”能够降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本文研究为“新规”实施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同时对监管层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徐龙炳  汪斌 《金融研究》2021,487(1):188-206
在股权质押的背景下,理性的控股股东会利用投资者的有限理性,通过增持向市场发送行为信号来提振股价,以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研究发现:股权质押下控股股东更有可能增持;短期内增持公告产生了正向的市场反应,其程度在非质押组和质押组间无显著差异;而长期来看,增持后质押组的长期股价以及经营绩效表现弱于其对照组,而非质押组则好于其对照组,说明股权质押下的增持并不是价值信号,而是行为信号。进一步研究发现,质押对增持的正向效应在高平仓压力组、低公司质量组、监管环境较宽松的欠发达地区更显著。拓展性检验表明,在考虑减持影响后,股权质押下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和竞价交易实施净增持,并且管理层与其他大股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迎合控股股东的增持行为。最后本文排除了传统增持动机假说对上述结论的替代性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