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萍  邱骏  林超 《农村经济》2024,(2):21-29
宅基地制度改革关乎城乡发展战略,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关系,是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模式,对于推动改革实践至关重要,并将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宅改模式就是要充分调动多方主体共同构建宅改规则,共同维护改革运行,共同分享改革红利,其中多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与情感关联就是促进其积极参与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来源。本文基于课题组在江西省四个国家宅改试点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多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与情感关联对改革的影响,探讨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宅基地改革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并提出构建多主体共同利益基础、明确多主体利益共享机制、强化多主体人情关联网络和发挥乡村社会文化纽带作用是保障宅基地改革模式有效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以来,福建省建瓯市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十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创新激励机制,积极统筹市镇村三级力量,调配组建"四员"队伍,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一是创新激励机制,从市直机关单位骨干中选派宅改"指导员"。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建瓯市研究出台《选派职级公务员担任宅改工作指导员方案》,  相似文献   

3.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虽然我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有待解决与突破。在分析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出了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优化建议,包括从宅基地盘活再利用、产业多元化发展等视角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从探索宅基地多重置换模式、健全宅基地退出补偿体系等方面保障农户宅基地资格权,从适当放宽宅基地流转主体范围、健全宅基地市场交易机制等角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促进农村生活、生态、生产“三生”融合发展,谱写乡村振兴优美篇章。  相似文献   

4.
<正>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进程中,湖南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农业农村部具体要求,扎实推进浏阳、汨罗、宁远和凤凰等4个县(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宅改思路、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管理手段和宅改目标等“五个创新”,努力探索全国宅改新样本。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以来,我国深化农村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亟需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撑。针对当前乡村振兴人才短缺且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善,资金投入来源与方式单一等问题,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应主要围绕人才、土地、资金三个方面,聚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农村承包土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投入等九个领域,采取一系列创新性改革措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持续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2021,(10):1-8
调研表明,宅基地制度改革与乡村现代化转型相辅相成。一方面,宅基地制度改革承载着乡村居住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和生态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另一方面,改革试点中也存在居住方式和生产方式不匹配、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关系失衡、乡村治理体系不完善以及外来资本与乡土社会融合不足等问题,引发了"集中居住病""被上楼之争" "乡村治理危机""乡村社会困境"等诸多矛盾。从推动乡村现代化转型的视角出发,宅基地制度改革应以推动城乡居民权益平等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构建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并提出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方向。研究方法:制度变迁理论方法。研究结果:宅基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产生“外部利润”,引起利益主体的初级行动和次级行动,形成新的制度均衡。研究结论:中国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自由流转到宽松流转到限制流转再到当前的“三权分置”等阶段,始终与同时代的乡村发展战略相互呼应、互为因果。须从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现状出发,逐步弱化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显化宅基地的资产功能,着力激发城乡社会创造活力和土地要素的市场价值,不断促进宅基地制度变革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正从乡村振兴促进要素流通的要求来看,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键点是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其核心内涵是对公平和效率的总体把控和平衡协调。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全面开展农村地籍调查的工作基础上,遵循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结合本地区民营经济高度发达、集体土地租赁市场活跃、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的特点,深入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南海实践方向,极大地丰富了改革内涵。以"两区分一转换"为主要特征的宅改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甘肃省陇西县坚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抢抓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契机,突出“六个围绕”,坚持走“资源盘活、集体增效、农民增收”的宅基地改革之路,有效激活了农村资产资源,促进了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宅改”工作,为乡村振兴“蓄能增效”。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稳慎推进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将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从33个增加到104个,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溧阳市、昆山市、盱眙县、泗阳县、沛县入选,通过强“专”、创“新”、放“活”“宅改”路径,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激活农村发展动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农村外部环境改善与内部需求变化推动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车轮转动,在此过程中,改革的诱因虽一再更替,但与宅基地改革相关的主体性要素却始终未变。新时期,厘清宅基地相关性主体关系是科学、协调和可持续推进"三权分置"改革的出发点和突破口。本文从宅基地的相关主体性要素出发,基于主体性关系变化阐释了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内在逻辑与溢出效应,并为制度改革提供了突破方向。研究表明"因人成户,因户需宅"的关系构成了宅基地使用的系统稳态,"人""户""宅"的关系变化又进一步推动了宅基地制度改革。因此不同地区实施"三权分置"应当根据"人""户""宅"关系变化而产生的不同问题,因地适宜的施行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2.
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仅涉及土地资源在农业和非农业用途上的配置效率,而且涉及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等问题,是乡村振兴中关键性的制度改革,也是涉及广大农民核心利益的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个底线。推动将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改革经验转化为政策和制度,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改革动力。其中,农村土地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经济问题》2021,(8):83-8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性供给。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耕地)、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资产和农村的宅基地这三类资产,虽然实行分类改革,但改革的制度设计本质上应是内在一致的。建立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应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根据党中央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的精神,应通过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在坚持不重新分配宅基地、不大面积调整宅基地、不新增宅基地面积、不造成农村新的不稳定原则基础上。按照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确权登记,锁死总量,盘活存量,鼓励复垦,民主决策的思路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规律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揭示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规律,提出对宅基地制度创新的启示。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土地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宅基地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从制度演变的内部机理来看,制度创新能否最终形成,受各利益集团的力量及其博弈结果影响。研究结论:在进行宅基地制度创新时既要考虑宅基地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趋势,尽量让宅基地制度创新的路径和方向与宅基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的趋势相吻合,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各利益集团的偏好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2021,(9):53-63
由于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状况差异巨大,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差异明显。为全面考察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分化规律和系统总结评价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果,本文从政策环境视角构建了"人地关系—产业发展"分析框架,尝试厘清人地关系、产业发展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互动机理。根据人地关系和产业发展两个维度提出功能统筹型、集约优先型、以地兴业型、资产激活型四种改革模式。利用2015年中央授权的15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改革政策和实践效果进行验证分析,探究人地关系和产业发展程度对宅基地居住功能保障和财产功能显化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类型地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建议,强调宅基地制度改革应重视改革前的政策环境,坚持差异化的改革导向,因地制宜制定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城乡发展关系重塑的背景下,农村住房制度对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多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政策研究、实地调查和访谈,对农民工城乡生活状况的问卷调研,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住房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建立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住房需求的新型农村住房制度的意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住房需求层次和农村住房双重属性的理论认识,阐释建立农村新型住房制度的理论意义。从宅基地制度的局限性入手,发现宅基地所固有的成员权属性、福利属性及权能模糊性,是造成制度桎梏与现实发展的诸多矛盾的根源所在。据此,本文提出了构建以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的农村住房供应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农村住宅用地供应体系为主的新型农村住房制度,并对其影响、效果以及试点实践的可行性进行讨论。新型农村住房制度的建立,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住房发展困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索在“人才—文化制度子系统—资源产业子系统”理论模型指导下城市周边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治理对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效路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扎根方法。研究结果:宅基地盘活利用是一个涉及资源、产业、文化、制度、人才等维度的综合系统。其中人才是连通其他子系统的枢纽;文化子系统为宅基地盘活利用提供了行为规范;制度子系统形成“自上而下”的宅基地盘活利用制度体系,并通过绩效考核和部门任务两个途径落实;资源子系统围绕宅基地整合了经济资源、生态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多维度要素,成为盘活利用的基础条件;产业子系统则给出了以产业带动宅基地盘活利用的三条路径,即发展特色产业、搭建产业平台、对接产业园区。研究结论:城市周边乡村宅基地盘活利用在治理上强调乡村人才的统筹作用,使乡村振兴的多维度因素形成“合力”,实现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当前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现实约束,通过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住宅用途入市的市场交易和收益分配机制,赋能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允许闲置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受到宅基地流转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用途的限制,试点地区的改革探索整体上是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延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闲置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从商业和工业用途拓展到住宅用途入市,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公开交易,城乡居民均可成为使用权主体,入市收益缴纳相关税费后由农民和集体共同分享。研究结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城乡住宅用地具有平等的财产权能,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不久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也都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这为继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西墅村以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为突破口,优化配置村庄宅基地(农房)资源要素,全力推进以“孝爱原乡醉美西墅”为特色品牌的美丽乡村建设,聚焦土地空间利用、文化振兴与特色创建路径,在三块方寸之地上积极探索开展宅基地流转、退出、盘活利用等制度试点,微改革激发的能量聚变效应和红利效应持续释放,一幅幅乡村塑形铸魂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