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来读往     
李杨 《中国西部》2010,(6):20-20
1 随着自己进一步融入《中国西部》这个大家庭,每一期手头的任务也变的多了起来。怎么样做到每一篇稿件都尽心尽力,力求给读者制造一段愉快的阅读时光成为了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这段时间摸索,虽然自己还是不能做到最好。  相似文献   

2.
读来读往     
《中国西部》2010,(3):10-10
1从进杂志社到负责杂志的整个发行,已经不能用一言两语来表达我的个人感受了。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1月《中国西部》经过最新改版,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认可。我经常会浏览我们杂志的网站,在网站上看到我们很多网友的留言,有很多网友在问“什么地方可以买到《中国西部》杂志?”  相似文献   

3.
读来读往     
《中国西部》2009,(4):8-8
《中国西部》是一本很可看的杂志,思想有深度。内容有广度。可以说是西部地区的最具代表性的刊物。而且激活一切新思维就代表了杂志的高度。中国西部风云榜独特而有意味。可以说是开了国内媒体的先河。祝愿杂志在新的一年做得更好。——天涯网灰看改版后的中国西部杂志。  相似文献   

4.
读来读往     
《中国西部》2009,(12):8-8
“《中国西部》拓荒中国慈善公益领域,得到了中国慈善方面官员的首肯。截止目前,《中国西部》是最有理论水平和建设性意见的杂志”  相似文献   

5.
读来读往     
《中国西部》2010,(7):14-14
1从杂志中的精华洞悉我们杂志人的思维,激发着我作为一名中国西部杂志工作人员的激情,能把西部人的精神带给读者,服务读者,是我的荣幸,中国西部传递是西部人的新意念,关注我们,关注西部!  相似文献   

6.
读来读往     
《中国西部》2010,(5):20-20
1对于我们这些记者来说,制作每期杂志都算的是一场轮回,晚上通宵赶稿子算的上是家常便饭。经常凌晨三、四点还能看到在线的同事,互相问候“美国时间”过得如何。  相似文献   

7.
读来读往     
《中国西部》2009,(11):10-10
跟几位行业前辈交流,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西部》每一期都能看到进步。 这是我加入杂志社以来听到的最高兴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读来读往     
《中国西部》2009,(5):8-8
“一个记者和一本杂志.有时真是一种说不清的缘分。” 在《中国西部》杂志5月改版之际来到这里,负责生活和时尚版块的采编工作。新的悸动,“心”的启程,新的“触觉”,希望带给你们“心”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读来读往     
《中国西部》2010,(2):14-14
辞牛迎虎,在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国西部》全体工作人员感谢您在2009年的大力支持和关注。2010年,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广大读者奉献出更深度、新颖的内容。恭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虎跃龙腾,虎虎生威!  相似文献   

10.
读来读往     
《中国西部》2010,(4):8-8
转眼间,进入《中国西部》杂志已经一个多月,这段时间让我感觉十分充实。各位资深的编辑、记者对我很照顾,让我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适应编辑部的环境。相信通过在编辑部的学习工作,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媒体人。  相似文献   

11.
读来读往     
《中国西部》2009,(10):10-10
9月初,我接到了广东耀南建筑有限公司李耀南的电话,说应我们的“慈善征文”活动的邀请,论文已经写完。挂了电话,收到文件,我颇为感叹,没想到,虽然这已是两月前与他相约的事情,但这位忙碌的老人居然还认认真真地写了七千余字,并且反复与我沟通修改过很多次,其认真的态度,其对慈善事业的重视,其言行必止的认真劲儿,让我和杂志社同事们都敬佩不已。  相似文献   

12.
在西部大开发五周年到来之际,《新西部》也迎来了她四周岁的生日。在此,《新西部》全体同仁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本刊的各级政府、企业以及众多热心的读者和作者致以真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3.
刘小方 《中国西部》2013,(2):160-163
和温州的商海相比,书店境遇从来都很尴尬,不论什么地段,都是门可罗雀。从杨府山回家的一个下午,我鬼使神差般拐进了学院西路的"兰登书店"。书店占地面积不少,但书柜却比书多,大部分都空着,少部分散着发霉的味道,极少部分还有书。就在这里我看到了《天气》,从随手一翻,到埋头细读,再到慢慢品味,竟然晃过了3个小时多。贾平凹的散文向来精致而大气,不同的人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而我在那一刻,更多的读到了一种旅行的气象,一  相似文献   

14.
阿红 《中国西部》2013,(12):2-3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 地动山摇,灾难来袭 或夺走我们的亲人 或摧毁我们的家园 或伤害我们的身体……  相似文献   

15.
阿红 《中国西部》2013,(13):2-3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 地动山摇,灾难来袭 或夺走我们的亲人 或摧毁我们的家园 或伤害我们的身体……  相似文献   

16.
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西部开发的?美国著名汉学家鲍大可(A·DOAKBARNETT)先生的《中国西部四十年》给人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西部。作者与费正清、斯卡拉皮诺并称为当代美国的三大"中国通"。鲍大可1921年出生于中国杭州,在上海长大,15岁回美国读书,终身研究中国问题,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有深厚的感情。1948年,他作为芝加哥《每日新闻》驻华记者,在蒋介石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解放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对中国西部的宁夏、青海、  相似文献   

17.
月读     
《今日重庆》2011,(10):2-5
2011·9-10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等市领导,在北部新区九曲河湿地公园,与1万余名市民一道挥锨植绿,正式启动森林重庆建设"百日攻坚战役"。摄影/巨建兵时事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天下为公》展演  相似文献   

18.
作为纪念西部大开发五周年特刊,《新西部》2004年第6期无论是封面照片西部孩童天真无邪的笑脸,还是刊首文章《再生的西部》,似乎都在为这期纪念性质的杂志抹上一道充满温情的浓浓暖意。 如果没有封面这张孩童的笑脸,那么,像《兰州大青山工程纷争调查》、《沱江又遭大污染》、《新三峡周年困局》这样的文章读起  相似文献   

19.
往期回顾     
  相似文献   

20.
往期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