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10月1日,蒋介石歇在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的陈济棠公馆里。打开杂音频频的收音机.他听到了一个带湖南口音的男高音向奎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之后的一个多月的日子,蒋介石督战西南,直到11月28日.蒋氏父子还在重庆视察,解放军已打到了南采近郊,整个城市拥堵不通,乱作一团。在通往白市驿机场的途中,蒋氏父子的车被堵了三班。蒋介石不得不徒步走了一段再登吉普、是夜,他就在专机“中轰号”中捱了个通宵。黎明时分,在大军进城的呼啸声中,蒋氏专机绕城一周再升空而去。  相似文献   

2.
他是蒋介石的心腹重臣,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层;同时,他又以其独特的身份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交谊深厚;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3.
胡哲峰 《环球财经》2009,(10):121-121
第一个故事,是一个外国记者听到的。说是“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回到南京。他的朋友、部下,纷纷前来祝贺他侥幸脱险。此刻,蒋却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如果我因为生病,或因为别的什么不幸而下野的话,你们猜我会提名由谁来接任我?”于是,这些人就都装模作样地猜起来。有人猜是程潜,有人猜是汪精卫,有人猜是孔祥熙。但蒋介石都摇头说不是。  相似文献   

4.
大智大勇,赴重庆谈判 Coming to Chongqing for Negotiation with Great Wisdomand Courage 1945年8月28日,对于毛泽东来说,意义非同寻常. 这一天,他将离开长居8年的延安,生平第一次乘坐飞机,也是第一次踏上重庆这块土地.延安机场,毛泽东乘坐的美军专机飞上云霄,陪同的有周恩来、王若飞,还有蒋介石派来的张治中,以及作为中间人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 俯视地面上送行的人群和渐行渐远的黄土地,毛泽东若有所思.蒋介石的3次电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的讨论,斯大林的劝告,美国大使亲临延安迎接.他明白,在此后的时间里,他将和老对手蒋介石第一次在战场以外的地方展开一场较量——这关系着国家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5.
《发展》2008,(12):158-158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谈判。重庆的文艺界人士邀请他演讲。演讲休息时,有人关切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你们是否能够战胜蒋介石?”毛泽东略一停顿,很风趣地说:“蒋先生(指蒋介石)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个‘草头将军’而已。”  相似文献   

6.
他曾经两次受到蒋介石接见,也受到蒋经国的青睐和帮助,并成为蒋经国的把兄弟;他三次入狱,经历了28年的监狱生活;如今已83岁的他在乡村安度晚年,过往的一切已如云烟般飘向远方……  相似文献   

7.
他是蒋介石的心腹重臣,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层;同时,他又以其独特的身份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交谊深厚;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相似文献   

8.
5.张学良为何陪同蒋介石前赴南京?16日,在西安革命公园召开有二万人参加的西安各界民众大会,张学良发表了演讲,表明为使蒋介石顺从民意而发动事变,誓站在抗日第一线。杨虎城表示,此乃伟大的革命义举,如今西北正在绥远抗战的抗日第一战线。(《张学良文集)二1079-1081页)17日,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抵达西安。周恩来表明,中共持和平解决方针,只要蒋介石进行团结抗战,不但应释放他还拥护他领导抗战,这对全民族的抗日是有利的。以挽危救亡的史诗》275-276页)12月20日,宋子文与张学良会谈,张对宋说,只要委员长接受12日发表…  相似文献   

9.
红军盐事     
食盐历史上曾作为战略物资,起着平时稳定社会,战时克敌制胜的重要作用。盐商世家出身的蒋介石深谙此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一手拿枪,一手拿盐,差点把红军逼进了死胡同。  相似文献   

10.
书中事     
《发展》2008,(12)
毛泽东妙语谈胜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谈判。重庆的文艺界人士邀请他演讲。演讲休息时,有人关切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你们是否能够战胜蒋介石?毛泽东略一停顿,很风趣地说:蒋先生(指蒋介石)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  相似文献   

11.
书架     
《中国经济快讯》2013,(12):83-83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前美国驻华外交官陶涵通过近几年公开的蒋介石日记以及一系列难得一见的档案,以第三方视角还原了一个风云变幻时代下的蒋介石。  相似文献   

12.
汤效禹  沙鹏  张虹 《中国招标》2012,(12):55-57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部下的军官们,一致强烈要求杀掉蒋介石。周恩来同志受党中央委托,亲赴西安,面对群情激愤的军官们,他说:"杀他还不容易,一句话就行了!可是,杀了他以后怎么办?局势会怎么样呢?南京会怎么样呢?日本人会怎么样?国家、民族的前途会怎么样?各位想过吗?"  相似文献   

13.
总统特使赴华,苦药还是糖衣? 蒋介石在罗斯福多次施压下并没有屈从的意思。他在1944年7月23日写给罗斯福的备忘录中,十分巧妙地设计了一个“以攻为守”的办法。一方面他好像十分爽.陕地表示,原则上同意委以史迪威指挥全中国部队的指挥权,只是委婉地表示需要一个准备时期。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他原指望在3个月里就完全消灭中共。因此,那时中共的干部和军队都习惯地将这场战争称为"自卫战争"。经过1年半的战斗,自卫战争取得了重大的战果,很快演变成为一场波澜壮阔的人民的解放战争。战争最终将会怎样,到1948年时绝大多数人早就认定了答案,尽管在这一年的9月才开始著名的辽沈战役,12月占领了沈阳这个大型工业城市,并由此开始了攻占全国各大城市的战争历程。这使人想起优秀的美国外交人员谢伟思和他的几个美国朋友,他们早在抗日战争未期就预言了蒋介石的覆亡。但是美国政府仍然全力支  相似文献   

15.
书架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作者:[美]陶涵译者:林添贵出版:中信出版社前美国驻华外交官陶涵通过近几年公开的蒋介石日记以及一系列难得一见的档案,以第三方视角还原了一个风云变幻时代下的蒋介石。  相似文献   

16.
在最近的新闻报道中,有"蒋介石日记研究第一人"一说,笔者以为,蒋介石日记研究的第一人,无可争议,是做过蒋介石老师、又做过蒋介石秘书的奉化人氏毛思诚先生。  相似文献   

17.
刘曼 《今日重庆》2005,(4):84-85
约瑟夫·史迪威,生于1883年,1904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从1935年到1939年,他作为美国大使馆武官在北京工作。在二战期间,史迪威曾担任中国战区司令蒋介石的美方最高顾问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并且因为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而受到蒋介石的猜忌和排挤。二战后期,史迪威主要在印缅战场指挥对日作战。1944年,史迪威晋升为四星上将,随后奉调回国,1946年,在旧金山病逝。  相似文献   

18.
陈雷刚 《老区建设》2013,(11):59-62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共早期众多领导人曾在这块土地上战斗生活过,老一辈革命家叶剑英元帅便是其中之一。建国前,他曾四进江西,进行了许多影响中国革命和政治发展的军事实践活动,其中一些活动因其独特的贡献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1927年4月在吉安毅然通电反蒋1927年1月,叶剑英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员蒋介石委任,从南昌赴吉安,就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此前,叶剑英是国民革命军总预备队的参谋长。蒋介石之所以选中叶剑英,一是看中叶剑英年轻有为,才华横溢,足以统率这支刚刚收编的部队;二是因为叶剑英是广东人,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在广东和粤军中有一定的影响,这样他将来可以更好地控  相似文献   

19.
他最为辉煌的一页,是他和他的战友们在获得蒋介石围剿红军的"铁桶计划"重要绝密情报后,把这一关系到党和红军命运的重要情报及时送到瑞金,亲自交到周恩来手中,使我党和红军脱离险境,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长征途,毛主席在谈到这份重要情报时说:“搞情报的同志是有功劳的!”  相似文献   

20.
岳峙 《上海国资》2011,(12):97-97
黄仁宇的《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如今已算是名著了,尤其是在“民国范儿”十分流行、民国史研究非常热闹的今天。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众多以蒋介石日记为基础来研究蒋介石的作品,基本上不提黄仁宇的这本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