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后,中共甘肃省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根据中央精神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立足兰州实际,提出了“规划先行、全面发动、试点带动、总体发展”的原则,用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全局,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全面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新农村建设自2004年9月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创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江西经验”、“赣州模式”,并以此走向了全国。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宣传江西的新农村建设,本刊记者就“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对中共江西省委副秘书长、农工部部长、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吕滨进行了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分散“单体结构”式村落到新型村社共同体的发展,既是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本路向,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趋势。近年,四川省将新农村综合体作为实现“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示范建设的主导模式和重要载体,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对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仍缺乏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学理论证。该文从“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切入,系统构建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体系框架,提出了相应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央刚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全国各地有关建设新农村的倡议、规划甚至举措纷纷出台,一股“新农村热”似乎有席卷中国大地之势。  相似文献   

5.
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以围绕“三化”、强化“四基”、突出“五建”、实现“六新”作为工作重点,从河池的实际情况来看,加快河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6.
孙玲霞 《中国经贸》2008,(18):80-8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从在中部农耕区建设新农村的意义着手,分析了中部农耕区的现状和困难,并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上了重要日程,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用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集中概括。紧接着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统一部署,全国各地都先后启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如何去谋划、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必须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十个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全面的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构思,是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米推进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2006年“两会”最主要的议题之一提出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新农村的热潮。相关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诸多有意义的政策性建议。本文根据对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分析.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著名论断,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强调了对此“一定要有良好开局”。多种迹象表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已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对其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1.
欣然 《当代陕西》2006,(2):18-22
2月14日-20日,中共中央专门举办省部级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被列为2006年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是“十一五”起步后的第一个“一号文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足见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决心。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集中体现了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涵盖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责无旁贷,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当前,价格主管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沿海发达地区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样是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如何搞好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我觉得,必须紧紧围绕中央的战略部署,认清“一个形势”,把握“一个主题”,抓好“五个关键环节”,扎实、稳步、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放到重要位置。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按照“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要求,牢固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理念,围绕“四农一村”,实施“六项工程”全面推进杭州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冯耀忠 《开放潮》2006,(7):44-45
南平市作为农业大市,新农村建设无疑为该市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推进南平市新农村建设?结合南平市实际,我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南平市新农村建设思路是:明确“一个路径”,处理好“两个关系”,把握“三个原则”。做到“四个坚持”,实现“五大目标”,并在实施中注重整体规划、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近日,房山区农委与北京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联合实施的“建设数字新农村,移动信息网络化”项目正式启动。年底之前,房山区6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远程智能广播”、“智能安防”、“数字农业”、“数字政务”将全部开通。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2008,(4):26-27
2006年年初,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这与2003年宁波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目标要求不谋而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自2003年宁波就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目前来看,宁波的新农村建设道路也已逐步清晰起来,并正在形成独具宁波特点的发展经验。工贸型、创新型、和谐型、古韵型等等,成为宁波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亮点,而这其中不乏产生了多方面具有新农村建设样本意义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陈宏昌 《理论观察》2006,(4):F0003-F000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抓住了农  相似文献   

19.
《开放潮》2005,(11):7-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福建省委七届十次全会明确了福建省“十一五”期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具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哪里?路径何在?福建省如何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机遇,在新的起点上,走出一条适应福建实际的建设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路子?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福建省资深农业经济专家沈亚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提出之后,人们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战略目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放在了十分突出的地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各地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理论研究轰轰烈烈,实践操作冷冷清清;上边重视,下边漠视;规划高标准,操作无标准等等。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存在着人们对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思维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将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以“打包”的形式“一股脑儿”地搬进了策略选择之中,相互之间的关系更是无从谈起。纠正这一偏差对有效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