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现代包装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转的传承性。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心理结构,或者说是文化心理逻辑,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它们在包装设计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式,与时代的观念相结合,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民族文化是通过长时间的丰富和发展,而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现象,它一直服务于广大的劳动人民,并为人民喜闻乐见。因而运用在包装设计中,正好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切合。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包装设计,其核心是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在研究传统中融合时代和国际特色,以民族的特性和风格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吉首市是一个集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名人文化为一体的特色城市。其所属乾州古城风貌完整,文物建筑众多。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吉首市面临着加快民族文化旅游转型升级。本文对吉首市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先进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并承担着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重要任务。而在发展滞后的民族地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对于提高农村文化发展水平,用先进文化去占领农村阵地,让健康向上的现代文明进村入户,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华坪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华坪概况。华坪县聚居着26种民族,总人口14.82万,其中少数民族占31%,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特别是县内的花傈僳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林中的一株奇葩。傈僳族是全县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有2.57万人,占全县少数民族的56%。主要居住在海拔1600-2700米的地区,依山而居,傍溪而牧。他们勤耕织,善歌舞,纯情质朴,至今保留着优秀的民族原生文化,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新发展格局下,伊宁市民族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升地方形象、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古迹保护和开发面临着资金、技术和人才短缺、原生态和商业化平衡、旅游承载能力不足、社区参与和共享收益难题以及文化传承和创新平衡等内生困境。政策法律供给对于伊宁市民族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地方形象、增强社会和谐稳定。为此,需要政策法律供给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立足于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现状调查,探讨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对策,以期为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现状进行调研,了解黔东南州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民族文化元素对旅客的吸引力和游客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期待程度。[结果]在对黔东南州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调查的11个项目中,游客满意度较高的是景区规划、路标指示和演出项目,满意度较低的是交通状况、产品开发、购物环境和产品定价;游客对这11个调查项目的满意度评价主要集中在"一般"和"满意"水平。给游客带来较强吸引力的民族文化元素主要包括手工艺活动、周边自然风光、民族特色食品、民族建筑、民族传说与乡村民风和民族服饰及饰品。在实际调查中对游客吸引力最大的是民族风俗和手工艺活动,分别有72%和70%的游客选择了这两项。旅游者对少数民族地区饮食文化与生活习俗的期待程度最高,占比达到51%和53%;对于节庆氛围、宗教文化、远古文化和婚庆习俗的期待程度相对较低。[结论]黔东南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突出优势,但当前其优势尚未被充分利用。通过整合开发,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得到充分挖掘,进一步增加黔东南州旅游与经济活力,提高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趣谈阿拉伯饮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粮食经济》2008,(3):55-56
饮食是一种文化,它以整个民族和国家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和风俗习惯为依托,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饮食,往往折射出这些国家和民族迥然相异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春节拾趣     
《浙江林业》2010,(2):45-46
百节年为首,春节俗称过年,这是中华民族众多节日中最绚丽多彩的节日,是普天之下炎黄子孙最隆重、热烈且最彻底地体现民族文化与精神气质的盛大节日。其色彩纷呈的民俗事象和顽强向上的民族心理,不仅为中华民族披上了美丽的光环,且以其熘熠光耀闪烁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9.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见证了中国各族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着全国各族人民认同中国共产党的牢固根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民族成分多元的革命老区,而且有别于一般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乡村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民族特质显著、发展依赖政策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掘丰厚的红色资源和革命元素。具体到实践,亟待在审视均衡性治理与国家化整合、政策衔接与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深入探析历史牵绊与现实挑战,把握政策联动、社会巨变、生态治理、文化集成的“后发”优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乡村振兴行动的开展,需要加快产业融合振兴,积极培育“红色产业+民族特色产业”;就地盘活党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发挥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浸润功能,防止返贫文化惯性并防范民俗异化;有效推进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扭转民主治理的“少-边-穷”困局。  相似文献   

10.
影响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简单或单纯地讨论"保护第一"还是"开发第一"并不能真正解决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实际上都可归之于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而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其关键则在于乡村旅游利益的分配.本文以乡村旅游利益的分配为核心,针对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可行性的原则和具体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态村:四川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民族文化是非常宝贵 ,且最具全球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在四川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 ,民族文化开始彰现出特有的魅力。然而 ,旅游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加剧了民族文化特色的消褪、散失。因此 ,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目前业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但是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学术界及社会各界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纵观国内外开发研究成果及现实开发案例 ,结合四川旅游资源特色 ,本文认为建立“文化生态村”是实现四川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2.
走进宝华镇拥政村,浓烈的彝族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座“照壁”向客人展示了“彝族打歌”和“跳菜舞蹈”独特风情。傍晚时分,新落成的民族文化活动广场上,忙碌了一天的汉子们跳着粗犷豪放的民族舞蹈,妇女们随着男人的舞蹈和着清幽的小调,绿树掩映,笙歌悠扬,这个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里到处充满欢歌笑语。  相似文献   

13.
非正式制度视角下的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以及独特的历史沿革和地域特色下形成的价值观,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又能够有效节约交易费用,减少道德风险,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促进了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所以,非正式制度在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元阳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与问题 元阳是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境内气势磅礴的19万亩哈尼梯田构建了人文、森林、水系、梯田、村庄“五素同构”以及以耕作梯田为主的独特地缘文化。世居元阳县镜内的哈尼、彝、苗、瑶、傣、壮、汉等7种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受生产生活、历史渊源的影响,各民族创造了各自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浓郁的民风民俗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当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格局。元阳现在拥有的文化就有——梯田文化、火塘文化、贝玛文化、土司文化、谱蝶文化等异彩纷呈的民族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和主导。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体现了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与深化,成为一切先进文化发展的主导和引领,也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粮食行业文化注入了科学内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公路文化一般包括公路观念文化层、行为制度文化层和形象文化层等三个层面,它们既是公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也代表着行业的内在精神。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最终决定行业兴衰成败的不一定是表面形式或外在的组织形式,而是行业文化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罗俏俏 《山西农经》2021,(4):102-103
大岩村在发展根雕产业经济的基础上,将根雕与当地民族文化相结合,继承发扬根雕和民族文化,打造大岩村根雕品牌。通过田野调查,对当地根雕产业进行了研究,以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根雕产业,促进民族文化与根雕产业共同发展,使当地根雕产业更具特色,增强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旅游的大趋势正在由传统的“观光游乐型”转向“文化休闲型”,人文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出来,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多姿多采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全国具有无可比拟的比较优势,是发展民族特色旅游经济的巨大潜力所在。深度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对于保持云南旅游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对于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达 《山西农经》2021,(6):84-86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但是在易地搬迁后的善后治理工作依旧任重道远。青海省民族众多,在经过易地扶贫搬迁之后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如何通过特色传统文化带动易地搬迁村经济发展等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立足保护与开发两个维度,列举出青海少数民族易地搬迁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评价指标,以期为今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赫哲民族文化旅游演艺是一种知识型、体验型和娱乐型的文化产业。文章以体验为视角,在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赫哲民族文化旅游演艺发展策略,即提升演出质量,坚持"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演出内容;强化互动程度,增强游客体验参与性;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态度;明确演出时间,采取立体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