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预算民主与参与式预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算民主是公共预算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离开了充分的实质性的公民参与就没有预算民主可言,参与式预算正是预算民主的基本形式。文章提出了与直接预算民主和间接预算民主相对应的两类参与式预算实现形式,分析了目前在预算立法层面和预算执行层面所存在的公民参与程度不足的缺陷.并探讨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框架下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预算史演进的角度看,在我国现实背景下政府预算与公共预算具有不同内涵。就民主化取向而言,政府预算决定了预算是面向政府内部并直接支持政府行为的;公共预算决定了预算是面向公民,直接支持公民的行为与福利的。我国公共预算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在于打造能够内在统一民主理念和法治要求的预算制度体系;可以围绕打造统一预算和提升立法机构预算地位、完善预算监督两条主线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3.
2003年我国提出了预算编制要遵循绩效性原则.绩效预算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实行绩效预算的关键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预算支出评价体系,加强绩效预算中的公民参与,适度下放公共支出管理权限.  相似文献   

4.
从管理到治理,国家治理是一条参与的道路,包含公民及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以社会制约权力、通过协商达到共识进而实现治理现代化这三个层面的内涵.与此同时,参与式预算从源起到发展一直是一个国家治理的范畴,不仅是全球最佳的政府治理实践,也是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创新模式.参与式预算是蕴含政治民主的理念与实践,是不同于新自由主义政策的一种成功实践,是一种新型的国家治理模式,还是一种公共预算实践的创新方式.由此可见,理性认识参与式预算理念和实践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预算博弈与预算约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凌岚 《现代财经》2003,23(3):12-15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著名学者Aaron Wildavsky有关预算政治的理论,探讨公共预算的动态过程,分析其由目标各异的多种角色参与的特殊性。预算编制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博弈过程,在此过程中代表各方利益的参与者为取得支出优先权展开竞争,因而预算政治过程体现着作为纳税人的公民与政府决策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为建立一种合乎民意、兼顾公平与效率目标的公共预算制度,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预算约束机制,包括资源的约束、法律约束、成本绩效约束和公众舆论约束等。  相似文献   

6.
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财政预算,通过预算的法定性、严肃性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管理和规范,已经成为业界与学界的共识。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包括公共预算、附属预算和复式预算三种模式,复式预算模式下的债务管理是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最理想状态和最终模式。应按照"三种模式"、"三步走"的渐进思路,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财政预算,最终形成涵盖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债务预算的复式预算体系。  相似文献   

7.
政府预算是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审批生效的政府的基本收支计划,它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实现公共支出管理必须强化预算约束,实施预算法制化管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财政行为进行约束,规范政府的活动范围和规模,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宏道 《时代经贸》2007,5(7Z):24-24,26
2003年我国提出了预算编制要遵循绩效性原则。绩效预算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实行绩效预算的关键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预算支出评价体系,加强绩效预算中的公民参与,适度下放公共支出管理权限。  相似文献   

9.
作为实现经济社会成功转型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积极推进和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实践命题.预算作为一种以有限财政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政治过程,其实质在于通过预算的权力控制实现政府对公民委托责任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预算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预算从政府管理功能向公民控制政府功能的根本转换,重点方向是实现预算权力结构的民主化和理性化.在历时性与共时性彼此交织、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相互叠加以及政党-国家体制等复杂的环境下,预算改革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经济转轨的阶段性要求、既有改革的经验路径以及改革过程的约束条件,寻求指导改革的实践路径和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10.
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是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是纳税者知情权的重要保证,是实现良好政府治理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预算透明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在政府预算透明方面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充分宣传政府预算透明对公共财政的意义、大力加强预算透明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政府预算透明的质量、加强监督、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加强信息公开文化建设、引入公民参与机制等七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完善对策,以期提高我国政府预算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政府预算中存在着透明度低、预算不完整、约束力弱等问题,这使得在预算执行时公众对预算的监督软弱无力、刚性约束不足,也易滋生腐败.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实行公开预算、接受公众监督,编制统一预算、避免预算外收支不受控制,细化部门预算、实现零基预算,落实刚性预算,不断提高公共预算的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12.
论政府预算的法律本质--理论、日本特色与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预算具有多重属性,最根本的是法律性。预算的生成是以财政为核心的的国家制度现代化即法制化的过程,预算具备法律所有一切特质。日本对预算的认识是独特的,把以预算界定为与法律并行的统一国政运行的两大规范,预算只在议决时与一般法律不同,但其效力与法律是一的,甚至硬于法律。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亟需确立预算的法律地位,硬化法律效力,实质上是重建预算制度。  相似文献   

13.
预算管理作为财政工作的核心,目标是保证政府行为不偏离纳税人的公共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预算管理法治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促进我国预算管理法治化进程,需要进一步完善预算法律体系,提高预算编制质量,适时引入中长期预算框架,强化预算执行中的约束机制,加强预算监督。  相似文献   

14.
马蔡琛 《经济问题》2008,(10):28-30
在政府预算管理中,鉴于预算管理部门所内生的诸多行为特征,单纯通过约束政府预算部门的单方行为,难以达到提高预算资金效率的目标。现实的预算管理,需要在不同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实现某种程度的整合。通过构建共同治理框架,才能提升预算资金的配置效率。在操作策略上,可以通过总额预算控制、年度预算的分部门审议等方式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改革是在公共财政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遵循政府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而对我国政府公共部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提出的客观要求。其中理论框架构建、制度设计创新、技术手段要点是这项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以上改革框架的分析设计,将为未来我国政府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的搭建和改革实践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6.
关于编制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编制国有资产预算必须遵循支出,市场,数量和对应四个准则,收入方面划分为经营收益,资产转移,信用性,特许权和转移性收入,支出方面划分为资本性,费用性,债务性,转移性和其他支出。其预算平衡应特别注意公共预算结余转入,公共预算专项拨款,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对社会保障预算的专项拨款和债务等几个问题,改革国家原有预算制度,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目的在于政府一般职能与资产占有,使用,经营职能分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公共财政的改革,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难以满足有关方面的需要。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内容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几个方面存在着一定弊端。要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从规范资产记录、拓宽负债范围、以新的政府收支科目为基础调整预算会计收支科目等方面入手,改革现行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等文件,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相对独立性进行解读,分析其在政策目标、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和工作机制等方面与公共预算的区别,并提出正确认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对独立性需要厘清的几个观念,即"有限政府"不等于"有限国企"、国有经济不等于低效经济、预算支持不等于扭曲竞争、注重效率不等于忽视公平;文章最后提出坚持和完善制度相对独立性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对独立的政策目标体系、预算收支科目体系、预算支出项目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公共财政框架下预算监督的含义应包括两个层次,即基础层次和目标层次。预算监督的基础层次是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及决算等活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目标层次是通过预算对政府活动、社会公共资源流向进行监督。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对以上两个层次的监督没有区分、不够重视,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为使我国预算监督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应从法律上明确两个层次预算监督的关系以及重要性,并对政府预算监督程序进行详细规定,以保证社会公共资源被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