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斐  陈秀山 《生产力研究》2007,(13):70-71,88
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继续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前提下,特别要抓好两大重点:一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二是健全区域之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等四大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宝玲 《经济问题》2007,332(4):109-111
发展区域经济,有利于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协调区域经济,有利于逐步消除由于非平衡战略所带来的区域不平衡发展,加强区域联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差异表现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探讨了在现有的经济形式下,从政策与体制等方面的分析,通过环境改善、政府职能转换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实施,来缩小区域差异,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是一个整体,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资源优势等不一样,要实现其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实行分段开发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新亚欧大陆桥作为我国继沿海、沿江经济地带之后的另一经济热点地区,正成为第三大经济地带,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改变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成为中国2l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徐连经济带则是经济增长点中的重点区域,位于沿海、沿江、沿线(新亚欧大陆桥)的节点位置,如何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特别是利用陆桥的交通、流通优势,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新亚欧大陆桥作为我国继沿海、沿江经济地带之后的另一经济热点地区,正成为第三大经济地带,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改变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成为中国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徐连经济带则是经济增长点中的重点区域,位于沿海、沿江、沿线(新亚欧大陆桥)的节点位置,如何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特别是利用陆桥的交通、流通优势,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本质上体现在区域内各主体之间的存在性关系上,是相关区域主体通过内在稳定运行机制在各领域关联互动,区域利益同向增长,区域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和状态。构建评价体系不仅要进行状态评价,也要进行过程评价。本文将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监测评价的总目标确定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正向促进与良性互动,从状态和过程角度出发设置两大类指标,并依照五大机制将过程类指标分解为五个层次的子目标。状态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为客观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同时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徐敏 《经济前沿》2005,(2):20-24
新亚欧大陆桥作为我国继沿海、沿江经济地带之后的另一经济热点地区,正成为第三大经济地带,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改变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成为中国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徐连经济带则是经济增长点中的重点区域,位于沿海、沿江、沿线(新亚欧大陆桥)的节点位置,如何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特别是利用陆桥的交通、流通优势,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江苏案例,全国视野,对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一面着力于谋求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一面注重推进区域合作,促使省内经济欠发达、不发达的地区明显加快发展步伐,打破行政壁垒下城乡、市县"块自为战"的传统格局,向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跨越。文章理性探研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合作之间规律性的内在联系,指出:江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全国有一定的超前性,可给在全国范围内探索整体推进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经济纵横》2021,(2):23-28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必须围绕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主要矛盾展开,而攻克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是化解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主攻方向,其中区域协调发展是重点问题,也是实现国内良性大循环的重大课题。在开拓耕地资源促进大农业发展、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及优化全国生态布局等方面拓展最广阔的空间、集成全国的合力,协调配置生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长远持续发展考量,必须筹划水资源布局、治理沙漠、重构产业链和生态链的系统工程,大力发掘蕴藏丰厚的最大后备资源,开拓人口合理分布的辽阔原野,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完成这些浩大工程,要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特有优势,促进生产力发展,统筹平衡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形成规模化、组织化的建设力量,总揽全局、协同各方,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再创人类奇迹,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的陪同下,来到连云港港考察。李克强指出,连云港港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龙头,同时又连中启西,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互动机理及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反映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然后采用2008年的指标数据,计算并评价了各省市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协调性。研究表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社会保障水平也相对较高,表现出明显的从东部到中西部的梯度递减趋势;东部地区省份和大部分中部地区省份,社会保障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西部地区则与之相反,社会保障水平高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从协调度所属等级来看,类似于"橄榄球"状,优质协调和严重失调的省份较少,基本协调和轻度失调的较多,且东部地区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燕尾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中部与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存在协调互动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加强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中部崛起,东部发展和西部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地处我国中部的山西省谋求区域协调发展,应在"四化"互动格局中分析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将"四化"协调互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探索山西区域发展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黑龙江省和浙江省两个省份的区域经济和区域高等教育互动情况的比较研究,分析其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为,教育支出分配的合理程度不同;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各区域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不同;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力不同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制度环境不同,等等,从而最终为实现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三峡地区的区位、资源环境条件等方面优劣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发展三峡地区工业、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区域经济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与区域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协调的因素,顾此失彼的现象较为突出。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城市和区域发展问题、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因此,文章提出了促进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和功能的分工与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整治的区域化、制度与政策的一体化安排、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区域社会文化的交融与整合等对策,为促进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面临一大挑战:有人称中国没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西方相差20年.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中创立了崭新的区域发展理论体系.世界上此领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路线:一种是单线思惟,将社会制度这一根本因素排除在外,仅以“纯地理”的“点——线”独立推进,加深了二元结构;另一种是系统思维,以社会主义为平台、以人民为中心,综合考量多元、多维整体协调推进区域发展,汇成合力,出现全面繁荣.后者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积累和创造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点.按照习近平同志新发展理念的视阈,中国的区域发展理论可概括为系统协调多维汇力的区域发展理论,远远超越了西方的传统学说.它具有九个特点,具体包括十大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建立在把握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关系社会化统一规律基础之上,推进中国取得举世无双的发展奇迹,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思路、方案和样板.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多的研究用社会资本理论解释跨国或地区经济差异问题。文章试图分析社会资本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对区域社会资本的基本框架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社会资本各因素对贸易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构建了一个包含社会资本、贸易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最后对未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了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当前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抓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坚持分类指导,坚定不移从实际出发制定区域政策;二是坚持上下联动,始终注重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三是坚持攻坚克难,科学把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向和重点;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探索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五是坚持远近结合,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并应因现实提出,要力争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第一,力争在形成科学的区域协调发展衡量标准方面取得新进展;第二,力争在增强区域政策精准性上取得新进展;第三,力争在增强区域规划实施的有效性方面取得新进展;第四,力争在探索区域良性互动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第五,力争在推进重大区域问题创新试验方面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后,各省、市积极响应,纷纷提出自己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战略定位。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定位,重庆以渝新欧班列率先正常开通声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连云港以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地位称自己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甚至东北的黑龙江依托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陆桥也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