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水体季相差异的稻虾共作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稻虾共作因为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种养面积呈持续增长态势。如何准确获取稻虾共作的面积信息与空间分布是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文章以湖北省潜江市为研究区域,首先根据稻虾共作模式独特的水域变化特征,利用自动水域提取指数(AWEIsh)分别获取不同季节的水体;然后基于水体季相差异提取稻虾共作农田的空间分布。该研究利用Landsat 8 OLI影像提取2017年潜江市的稻虾共作空间分布。[结果] 2017年潜江市稻虾共作主要分布在白鹭湖管理区、运粮湖管理区、熊口镇和龙湾镇等区域,和实际分布情况相吻合。在验证样本的基础上,通过混淆矩阵计算提取结果的精度可达到85. 01%。与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的提取结果相比,基于AWEIsh水体季相差异提取的结果精度更高:稻虾共作农田完整性好,错分情况少。[结论]基于水体季相差异的稻虾共作提取方法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为今后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进入秋冬以来,湖北省潜江市水产局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以板块基地建设、渔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落实措施,扎实推进秋冬渔业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虾稻共作全面发展。今年全市通过积极宣传发动、政策扶持、田间指导等措施,大力推广虾稻共作模式,现已发展虾稻共作6.11万亩,形成集中连片、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中国小龙虾之乡",湖北省潜江市通过推广"虾稻共作"带动农民致富,小龙虾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水稻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公害农产品,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在关山万亩"虾稻共作"基地,关山村党支部书记胡文斌介绍,该村共有1.29万亩耕地,人口2080人。几年前,关山村主要种植棉花。面对2009年棉花价格断崖式下跌,村里决定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  相似文献   

4.
<正>"王老师,我今年的虾稻共作200亩,已经赚了100多万,亩效益5000多元,相比去年,今年的亩收益增加近2倍,我准备再增加3000亩。"见到前来进行跟踪服务指导的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潜江市积玉口镇学员田云自豪地晒出自己今  相似文献   

5.
<正>6月1日,湖北省潜江市渔洋镇金城村的刘文清正忙着在稻田里捕捞小龙虾,"今年又有好收成,虾子大,稻苗好。"潜江有"稻虾共作"面积13万多亩,亩年纯利2000元以上,刘文清是众多受益农民之一。去年,他的200亩"稻虾共作"养殖基地获利54万元,效益比传统种粮模式放大5倍以上。从潜江发源的稻田养虾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到湖北全省,近年来在宜城、监利、钟祥等35个重点县市区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6.
<正>虾稻共作是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典型代表,在潜江市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下,我国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养殖面积和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虽然2021年在一定程序上受新冠肺炎疫情,但稳中向好,养殖面积达2600万亩、产量263.36万吨(来源于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2))。  相似文献   

7.
近期,湖北省潜江市水产局组织技术专班深入到全市新增“虾稻共作”养殖区,组织“虾稻共作”专题技术培训。为虾农上好两堂课,力争培训虾农做技术明白人,为我潜江市小龙虾产业二次升级助力护航。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正值冬季,对于泗洪县新开挖稻虾共作塘口,部分养殖户通过现场、电话咨询下一步要做好哪些工作,笔者将问题与回答归纳如下,与大家共享。1.泗洪县2018年稻虾产业发展落实推进情况如何?答:泗洪县2017年稻虾共作面积41170亩,2018年稻虾产业计划新发展47360亩,截止到2018年1月11日,已新开挖面积为  相似文献   

9.
进入4月中旬,龙虾(克氏螯虾)开始批量上市。湖北省潜江市新坛龙虾交易市场每天的龙虾交易量达4万多公斤,交易额42万多元。这些龙虾,经加工包装后,销往北京、上海等城市,甚至欧美诸国。这是潜江市大力推广虾稻连作种养模式的成果。2001年,积玉口镇率先进行试验:在低洼冷浸冬闲田里放养一季小龙虾,来年4月收虾后,连种中稻。当年试验面积1000亩,次年收获龙虾15万公斤,亩均增收420元。试验表明,虾稻连作既提高低洼冬闲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又起到恢复地力的作用,保证粮食生产。2003年,该镇90%以上低湖冷浸田开始普遍实行虾稻轮作。去年,潜江龙…  相似文献   

10.
<正>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小龙虾养殖面积突破1000万亩,产量突破100万吨,经济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虾稻共作"占小龙虾总养殖面积的70.83%,已成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是渔业绿色发展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将笔者长期在虾稻共作生产一线收集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与大家共勉。1.虾稻共作定义。虾稻共作属于一  相似文献   

11.
<正>“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近年来,“虾稻共作”综合种养发展模式因为有较高的综合效益价值,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从发展现状来看,“虾稻共作”模式目前在湖北省尤其是潜江市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突出表现为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去年底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强调,2017年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四推进一稳定"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胡红浪副站长带队的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第12调查组赴潜江市开展了为期10天的深入调查,认为虾稻共作模式在贯彻落实"四推进一稳定"工作中收效显著。潜江拥有水域面积40万亩,是"虾稻连作"的发源地。早在2001年,科技工作者与农户一起成功探索出了"虾稻连作"  相似文献   

13.
正10月,在潜江市积玉口镇花园村白鱼嘴看到:一边是栆石高速公路施工战正酣,一边是村民农田水利建设机声隆隆。农民朱振福说:秋收时,我就一边收割水稻,一边深挖"回"字型田块,我的几十亩水稻田已全部改造成"虾稻共作"田。花园村属水网湖区,种植地带是典型的冷浸田,特适宜养虾。15年来,毗邻的宝湾、古城村民尝到了"虾稻共作"的甜头,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415万亩,其中庐江县达16万亩,主要是稻虾养殖模式;但传统养殖模式下小龙虾主要集中在5月份上市,造成市场供应集中、销售价格低,而且5月份是虾病高发期,气候多变,病害严重,死亡率高,有的塘口甚至全军覆没,导致养殖风险大,制约了虾稻产业的发展。本技术通过调整稻虾共作水稻和小龙虾种养茬口,采用早繁苗培育技术早放种虾,  相似文献   

15.
正一、2020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江苏省泗洪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相关政策要求,加大稻虾共作探索力度,迅速发展产业规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小龙虾种源保护第一县",泗洪县城头乡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小龙虾种源保育基地"。(一)稻渔生产情况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1.2万亩,2020年新增面积5.4万亩,连片1000亩以上稻虾共作基地达32个,全年水产品产量39484吨,产值8.9亿元,水稻平均亩产560kg。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今年的纯收入是18万。"闻声望去,说话的人叫李德涛。在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业技能型虾稻共作班的学员交流会上他正在眉飞色舞地与学员们分享自己的养虾经验。一年前,李德涛还是渔洋镇跃进村的一名贫困户。2015年,市主要领导在跃进村挂点精准扶贫,由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进行稻田改造,实施小龙虾产业精准扶贫,改造了500亩农田。得知这一消  相似文献   

17.
<正>8月29日,由湖北省副省长郭有明领办的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640号建议《关于支持潜江市打造全国最大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的建议》现场办理工作座谈会在潜江市召开。郭有明一行考察了后湖管理区张家窑虾稻共作基地和高场办事处甘家塔小龙虾选育繁育示范基地,深入了解"虾稻共作"情况,随后召开第640号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潜江市、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科院等单位汇报了此项建议的办  相似文献   

18.
<正>湖北省潜江市虾稻共作发展迅猛,养殖者对技术的需求异常强烈,为了满足广大养殖户技术需求,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春季技术培训在全市正如火如荼的开展,22个区镇处村组培训场场暴满,座无虚席,培训现场更是鸦雀无声,整个培训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说     
正1200万亩2015年全国稻田综合种养应用面积突破1000万亩,2016年达到1200万亩。其中,"稻虾共作""稻鳖共作"等种养模式,亩均纯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最高超过万元,比单一种稻纯利润高3倍,甚至10倍以上。90%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近日发布公告显示,上半年抽查的磷肥、农药和农用薄膜抽查合格率均在  相似文献   

20.
<正>"20亩虾田是我家的‘储蓄卡’,致富就靠它啦!"谈起养小龙虾致富,桐柏县吴城镇岳畈村农民黄中新说,"一亩虾田年产小龙虾200kg,收入3000元不成问题。再有半个月,虾田里插上水稻秧苗,秋季一亩田又能收入1000多元,我家的20亩虾田今年至少能收入8万元。"目前,在黄中新的带动下,岳畈村有10户村民共发展稻虾共作面积200多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