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无论精养鱼苗还是精养成鱼的鱼池,经过漫长的越冬期,鱼体的体能消耗较大,加之漫长的越冬期,水质静止易老化,春季又有季节鱼病高发期,因此,春季精养鱼池,要减少疾病发生,做到健康养殖,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措施。一、科学调水春季池塘开化后,选择温度相对较高的晴天中午,用刺激性小的、无刺激的产品(如碘制剂等),对水体进行消毒,降低水体  相似文献   

2.
春季低温阴雨频繁,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和水温变化较大,对鱼类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鱼类越冬之后。体能消耗较大,易诱发鱼病而导致死亡。笔者就春季连绵阴雨天,鱼塘易发生的几种情况及其防治简述如下,希广大渔民适时适情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经过越冬的扣蟹,体能消耗较大。如果越冬扣蟹的质量较差或者带病越冬,越冬环境水质、底质条件较差,越冬密度较大,春季扣蟹首次脱壳将大打折扣,而春季扣蟹首次脱壳率高低直接决定当年养成蟹的成败。因此春季要想提高扣蟹首次脱壳率,除了要做到越冬的扣蟹质量要好;越冬环境水质、底质也要好;越冬密度适宜,还要保证越冬水中溶解氧  相似文献   

4.
<正>冬天的离去,春天的到来,气温开始回升,结冰开始融化,鱼类活动增加,再加上越冬池鱼种密度大,水中有机质含量多,水质极易变坏,所以早春越冬池开化后,应尽快分池,把越冬鱼种放养到环境好、密度适宜的养鱼池中进行正常喂养,防止死鱼现象的发生,及早恢复越冬鱼种的体质。如果不能及时分  相似文献   

5.
<正>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随着气温、水温逐渐升高,经过一个冬季越冬的塘鱼开始摄食。亲鱼性腺也迅速发育、成熟。但同时由于阴雨大雾天气经常出现,光照不足,气压较低,并且越冬后的鱼塘水质一般呈老化状态,水体的下层往往积聚了过多的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水质较差,易造成鱼塘水体缺氧、鱼类浮头。所以,抓好春季鱼塘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从每年冬季到下年春季前,鱼类进入漫长的越冬期,鱼塘越冬养殖管理至关重要。从越冬养殖管理实践来看,由于越冬池塘条件差,放养密度过大,苗种体质弱,或受伤致病,或管理不善都会影响鱼类越冬安全。一些养殖户由于不注重苗种越冬安全,导致越冬死亡率偏高,严重影响到下一年度的渔业生产经营和养殖效益。根据实践,笔者认为鱼塘鱼类越冬养殖管理应把握好以下要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保证养殖鱼类安全越冬和来年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应加强鱼池的冬季管理。冬季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调好水质和水深水质的好坏及水温是否适宜对鱼类越冬影响重大。保持良好的水质、适宜的水温是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的重要保证。在寒冬季节适当提高水位,  相似文献   

8.
<正>鱼类是变温动物,鱼类的摄食量及其代谢强度是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的,养鱼投饵技术要依据吃食鱼而言,要根据鱼类品种、生长状况、季节变化、天气情况、水温、水质情况、病害流行等情况灵活掌握。一年中投饵应坚持掌握"早开食、抓中间、晚停食"的投喂原则,具体要求如下:1.早开食首先要坚持对鱼类进行驯化投喂,可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利用率。鱼类越冬体能消耗较大,当水温达到鱼类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冬季,水温逐渐下降,当低于10℃时,大多鱼类就开始停食,进入冬眠状态。许多农民朋友认为此时鱼类停食了,就可以不闻不问,这样势必导致鱼类严重掉膘,乃至冻死饿死。防止冬季鱼类"掉膘"有以下几点措施。一、越冬池塘鱼类进入越冬期,宜选择避风向阳、水源稳定、水质较好的地方建越冬池,其大小可根据放养品种、放养数量、加温方式及管理水平而定,旧水泥池在使用前  相似文献   

10.
<正>水产养殖生产的整个周期中,越冬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养殖鱼类能否安全越冬,直接关系到水产经营从业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鱼类越冬期科学管理的意义重大。以湖北为例,冬季鱼类要持续近三个月的越冬消耗,如果在此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关管理工作,那么到了春季鱼体体质太弱、抗病力差,就会直接导致规模死鱼事件。鉴于此,个人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几点鱼类越冬管理方案供从业者参考:一、加强饲养管理越冬前期应适度加强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增强肥满度,提升鱼体抗病御寒能  相似文献   

11.
正越冬鱼类要在4~5℃的水体中度过2~6个月的冬季。在这一时期,鱼类基本是在停食状态下,其行动极其缓慢,呼吸也较微弱,鱼体温度也降至与水温基本相同(鱼类是水中变温动物),鱼类依靠消耗肌体内的脂肪、蛋白质来提供生存能量。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500~1500kg亩),鱼类机体抗病力差,加之水质污染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越冬相对困难。总的来讲,要使鱼类安全过冬,首先应树立全年健康养殖的整体观念,平时注意鱼病的防治与水质管理工作,尽量使鱼  相似文献   

12.
<正>影响鱼类越冬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越冬池塘条件差、放养密度过大、鱼类个体小体质弱或受伤致病、管理不善引起死亡等。许多养殖户由于忽视水产品越冬安全,导致越冬死亡率居高不下,效益不佳。鱼类的越冬期养殖管理问题事关来年的渔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应当格外重视。根据养殖实践,笔者认为鱼类越冬期应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慎重选择池塘,清塘消毒防敌害越冬池选址不当,会影响到鱼虾等水产品的生存和生长。一般应选择背风向阳、水源稳定、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无任何污染的静水池塘,池面结冰时间少,面积和水深都应稍大,这样有利于采光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鱼类便开始摄食生长发育,与此同时,养殖池内的各种病原菌、寄生虫的活动也随之增强,致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另外,鱼类经过较长的越冬期后,再加之初春忽冷忽热天气,对致病因子的抵抗力较差,也容易感染各种疾病。鱼类发病后,轻则造成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将给养殖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为此,切实抓好春季鱼病预防与治疗工作,是夺取全年养殖大丰收的关  相似文献   

14.
冬季的雨雪冰冻灾害会对渔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鱼类大量死亡使养殖户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就越冬季节引起鱼类死亡的原因以及如何安全越冬简单谈谈以下几点:一、鱼类越冬期死亡的原因。鱼类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越冬水体严重缺氧。冬季因阳光不足水质偏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够。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冰冻期长,时间为十一月上旬至翌年四月中旬。由于这一原因,鱼类的安全越冬就成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渔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将常见的鱼类冰下越冬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水温下降,鱼类已进入越冬期,越冬期间如管理不当,很易出现大批死亡的事故,要使鱼类安全越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越冬池要保持在冰下有1-1.5m的稳定水位,漏水严重的池塘应适时加注新水。2.越冬池要保持有适当的肥度,池水中的饵料生物丰富,这不仅可以供鱼摄食补充代谢的消耗,而且由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冰下水保持有丰富的溶解氧。3.下雪后要及时扫除冰面积雪,保  相似文献   

17.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随着气温、水温逐渐升高,鱼类开始摄食,现就春季鱼塘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水质调节开春后,由于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生物饵料开始大量滋生。定期用pH值试纸或实验室对水质的酸碱性进行测试,若发现水质偏酸性,可注入20cm深的新水,并每亩水面用20-30kg的生石灰全池泼洒将水质调节到偏碱性,这样有利于鱼类生长。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北方一些养殖户应用了"冰下生物增氧"等技术,强化了越冬管理,但是越冬死鱼事故在局部地区依旧频发,部分渔农经济损失惨重。1.影响北方鱼类池塘安全越冬的因素经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北方鱼类池塘安全越冬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饲料厂追求饵料系数和价格使饲料中添加剂过量或添加生长激素,造成鱼营养过剩,越冬困难,甚至死亡。(2)鱼类带病越冬死亡,有些鱼由于各种原因如营养不良,肝胰脏肿大等"亚健康",或因肠炎、烂鳃、寄生虫等疾病,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十月后,气温逐渐降低,鱼类渐渐停止摄食,越冬期开始。鱼类在越冬期间,由于不摄食或在越冬前营养不良,体质极弱,容易在外界环境(如:温度、水质、氧气、底质等)突然变化和疾病的侵袭下,大批死亡,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各种细菌、寄生虫开始大量繁衍,同时,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外界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做好春季淡水鱼类病害防治工作是全年养殖增产的关键。一、做好池塘消毒,改善养殖水体环境。越冬期间,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春季水温升高后,这些代谢废物开始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使鱼类感染各类疾病的机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