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正>水质调节是鱼类养殖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俗话说得好,"要想养好鱼,必须管好水。由此可见,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类养殖的成败。特别是精养池塘,鱼种放养密度大,投饵量多,容易造成水质变化。一旦水质败坏和酸化,就会造成病原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鱼病,导致鱼类生长缓慢,用药成本加大,养殖产量和效益下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以降低鱼类发病率,提高饲  相似文献   

2.
<正>一、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颗粒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鱼类的品种转向了以摄食鱼类为主体,在产量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而这种养殖模式造成的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剧增,水体的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保证养殖鱼类安全越冬和来年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应加强鱼池的冬季管理。冬季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调好水质和水深水质的好坏及水温是否适宜对鱼类越冬影响重大。保持良好的水质、适宜的水温是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的重要保证。在寒冬季节适当提高水位,  相似文献   

4.
<正>秋季是水产养殖生产管理的关键季节,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不仅能够增加产量,而且能为鱼类安全越冬打好基础。针对秋季气候特点,网箱养殖过程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改善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是促进鱼类长膘的关键。随着养殖鱼类的生长,网箱中相对密度增  相似文献   

5.
<正>一、及时换水池塘水质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鱼类的健康和成活率。池塘水质经整个冬季的越冬生产管理,各有关理化因子会发生变化,尤其是肥水塘或大水面养殖的水体,氨氮含量远远超出正常渔业生产用水标准的几倍,甚至更多,这样养殖鱼类就会产生浮头或出现狂游现象,如不及时处  相似文献   

6.
池塘水质改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渔民历来有"养好一塘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谚语。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也在增大,高温季节既是鱼类快速生长季节,又是鱼池水质难以控制和鱼类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精养鱼池如何实现稳产、高效,调控、改良水质已成为该阶段关键问题。一、水质恶化的原因目前的水产养殖已由过去粗放型养殖逐渐改为高密度、名特品种配套的精养型或半精养型。高密度养殖模式势必  相似文献   

7.
正时值水产养殖投种完毕,紧接着步入正常的日常饲养管理环节,包括投饵施肥、水质管理、鱼病防治等,而这三者之间既紧密相连,但又相互制约,怎么控制和管理,使它们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从而确保鱼类的正常生存和生长的良好环境至关重要。在养殖生产实践中,养殖户最担心的是鱼病,最棘手的还是鱼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仍然是鱼病。  相似文献   

8.
<正>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鱼类缺氧与人为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现就与鱼类缺氧有关的几类养殖操作不当列述如下,以供参考与防范:一、鱼类放养不合理。1.放养比例不合理这种情况常造成池塘水质过肥、上中下不同水层鱼类过于集中,造成鱼类缺氧。合理的混养应  相似文献   

9.
夏季是养殖鱼类生长的主要季节。由于对养殖鱼池的物质投入加大,水温升高、鱼类代谢能力增强,以及高温、干旱等气候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还有鱼类病害与易发生泛塘,因此,水质的优劣与否,往往成为夏季鱼类饲养的“瓶颈”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最主要的是搞好池塘的水质管理工作,其主要方法有。1、清淤改造。改善池塘生态环境是控制水质的技术措施之一。池水太肥,夏季高温消耗大量的氧气容易导致鱼浮头或泛塘,也不便于拉网操作管理,所以必须进行清淤改造,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保持淤泥厚10—15cm.2、药物改良。适合于改良水质的药物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10.
正科学防治鱼病技术的核心是由水质调控、消毒灭源和疫情预警三个层面组成的,水质调控是控制鱼病的长效技术基础,消毒灭源是防治鱼病的有效补充,疫情预警则是贯穿防病管理全过程。一、水质调控(健康养殖)贯穿养殖生产各个环节到产品上市全过程。它的作用在于优化、扩大鱼类生存空间和生态容量,挤压病菌滋生条件与  相似文献   

11.
<正>进入夏季,光照强,气温水温高,雷阵雨、台风天气多,水质变化较大,既是鱼类生长旺盛期,也是鱼类易出现暴发性疾病、浮头泛池等造成重大损失的季节。因此,夏季高温时节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对能否达到水产养殖增产增收的目的极为重要,现将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养鱼先养水,集约化养殖塘口,池水控制不好就会导致水质劣化甚至恶化,致使水中含氧量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升高,轻则抑制鱼类生长,使其食欲减退,身体消瘦,重则导致其发病,甚至死亡。因此,调控好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及获得高产的重要手段。集约化养殖塘口水质调控的关键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投喂,防止残饵污染池水残饵是精养鱼塘主要污染源,它是造成池塘水质败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残  相似文献   

13.
养鱼先养水     
《渔业致富指南》2011,(18):83-83
<正>8、9月份是鱼类生长的旺盛期,摄食量大,排泄量也大,特别是精养池塘,残饵粪便分解利用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排放的速度,极易导致水质恶化,寄生虫、细菌滋生蔓延。在此期间,如果加强养殖管理,控制好水质,则可以保证养殖增产增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有着悠久的养鱼历史。但在水质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却不够深入,存在着较多空白点,甚至误区。生产中因缺乏科学地理论指导实践,往往造成泛池率高、发病率高、生产成本高、养殖效益低,而且这种现象较为普遍。据调查统计,渔业生产中80%以上的泛池事故是由于缺少有效的水质管理控制技术所致;约有60%的鱼病是因不良水质环境而引发,给渔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特别是在当前放养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水质管理技术已成为制约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保持良好水质是实现渔业高产高效的首要条件。作为养殖生产者来说,掌握和了解养殖水体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对鱼类和水产养殖生物所产生的影响,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水质恶化,为鱼类和水生生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才能达到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为此,本刊特编发熊炎成同志撰写的“渔业水质管理技术讲座”,针对当前水质管理技术中亟待解决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讲述基本原理和普及基础知识出发,尽力介绍一些国内外在水质管理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和新理论。供养殖生产者在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每年7~8月是鱼类生病的高发季节,鱼一旦生病很难发现,确切诊断也比陆生动物较难。而且,病鱼大多失去食欲,即使投喂药饵也很难进入鱼体,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鱼病的防患于未然远重于病后治疗。一、高温季节鱼病大量增加的原因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用肥水养鱼的水质调控方法来管理应用颗粒饲料精养摄食鱼类的养殖水质,是目前鱼病尤其是夏季鱼病增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夏秋季高温季节,正值鱼类生长旺盛的时段。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认真管理,预防鱼类缺氧泛池,并加强鱼病防治。这里就夏秋季池塘养殖管理应做好的"七防"事项概述如下,供参考:一、防止水质过肥可根椐池塘水色、水质适当施肥,以量少次多为宜。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和池塘养殖单位产量的增大,高温季节既是鱼类快速生长阶段,又是鱼池水质难以控制和鱼类疾病高发时期,尤其是精养鱼池,要实现稳产、高效,笔者认为水质调控、改良已成为该阶段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鱼和日本锦鲤因其颜色的艳丽、体态的优美,成为观赏鱼类中的佼佼者。我县从2002年引进养殖,在生产中总结并推广了土池养殖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在养殖中一些养殖户因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治病措施跟不上等多种原因,造成鱼病发生,蒙受损失。现将本地观赏鱼在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水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发病率的高低。有关改善水质的内容较多,但对鱼类影响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是酸碱度(pH值)和溶解氧。加强水质管理的重点是调节好pH值和保持充足溶氧,为鱼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1、调节好pH值: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淡水养殖的水体pH值为6.5~8.5。这一  相似文献   

20.
<正>夏季及早秋,正值高温季节,是鱼类生长旺盛、池水耗氧量大的时段。该阶段养殖管理关系到全年养殖产量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每一个管理环节,这里就高温季节池塘养殖管理应注意的事项概述如下,供参考。一、注意施肥方法1.以养殖鲢鳙鱼等肥水性鱼类为主的池塘,夏秋季可根椐池塘水色、水质适当施肥,应量少次多。每月每亩可施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