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优质蟹种是成蟹养殖的基础,利用稻田培育蟹种,能达到稻蟹共生、相互促进的目的,是生态高效种、养结合的较佳模式。蟹种在稻田中能清除杂草,减少水稻病虫害,改良土壤,增加水稻产量;稻田为河蟹生长、发育、觅食、蜕壳、栖息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江苏盐城市盐都区近几年在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户  相似文献   

2.
<正> 稻田养蟹是综合利用水稻、河蟹的生态特点达到稻蟹共生、相互利用、从而使稻蟹双丰收目的的一种高效立体生态农业,其经济效益是单作水稻田的10倍。 一、稻田栽培技术 1、选地:养蟹稻田必须选择灌排水畅通、  相似文献   

3.
<正>实践证明,要想养成"精品河蟹",优质蟹种是基础。利用稻田培育蟹种,能达到稻蟹共生、相互促进的目的,是生态高效种、养结合的较佳模式。我们在渔业科技入户指导中,发现蟹种培育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必须引起养殖户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小龙虾与高杆水稻同塘共生,是指将养殖池塘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以小龙虾养殖为核心,在优先规划小龙虾养殖的基础上,对池塘进行开沟抬田改造,在塘边青坎和中央台田处种植高杆水稻,以充分利用虾塘内的氮、磷等物质资源,为小龙虾养殖创建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促进小龙虾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实现"一水两用、一塘双收、虾稻共生、生态高效"的养种效果,是当前加快转变虾业发展方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顾问》2021,(3):28-29
稻蟹共作的核心技术是“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稻田栽插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的方式,保证水稻一行不少一穴不缺、测土施肥、四周挖环沟、投放大规格扣蟹、科学投喂,达到水稻增产、河蟹增大的目的。采用该项技术,水稻增产5%~17%,增效30%;稻田成蟹产量25~30kg/亩。该技术适宜北方稻区,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稻田,除了种稻,稻下还大有作为。广西海洋和渔业厅负责人介绍,在种养过程中,鱼、虾、蟹等为水稻除草、除虫、松土,水稻为渔业产品提供生长的小气候、饲料,不仅可减少饲料等成本投入,还因种植户会通过主动减少养殖密度来防控病害,从而有效保障了稻渔产品的品质和价格优势,其完全符合现代农业高效、生态、绿色、有机的特征。2017年11月,在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  相似文献   

7.
稻田培育蟹种是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农业的较佳模式,实践证明,每亩稻田可收获有机稻谷300-400kg,育成100-200只/kg的蟹种300kg左右,亩纯效益可达8000-10000元,比单纯种稻或育蟹种增效5000元以上。根据笔者多年的试验、示范经验,现将稻田培育优质蟹种的实用操作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依托上海沐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实体,践行"研究所+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被评为"2017年度上海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优秀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成果丰硕。学校主要生产水稻、小龙虾、鳖等,打造"稻—虾—鳖"共生生态链:将小龙虾作为稻田农药指示生物,并将甲鱼、牛蛙等引入生态系统——稻田既能为虾、蟹、甲鱼提供适合栖息、蜕壳的良好环境,保证其存活率和品质,小龙虾也可以成为甲鱼的饵料。2017年"稻虾  相似文献   

9.
<正>稻田生态种养技术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品养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稻鱼、稻蟹、稻虾、稻鳖共生,种植、养殖相互促进,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一种新技术模式。实践证明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可以实现"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粮食和水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辽宁省大洼县西安农场农民史连元1998年探索稻、鱼、蟹混养,金秋喜获丰收。 史连元选取的鱼蟹品种是成蟹、白鲢、花鲢(鳙鱼),它们和水稻混养形  相似文献   

11.
<正>蟹种规格大小、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养蟹的效益,近年来各地对无公害大规格蟹种的需求与日俱增。利用稻田培育蟹种,可实现稻蟹共生共长,互相促进,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育出的蟹种生态优质高效无公害,长出的稻谷优质高产,每亩蟹种、稻谷的纯收入可高达1.5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和经济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通过多次试验研究出蟹稻复合种养的方式,主要是将螃蟹和水稻放置到一起进行种养,此种种养方式不仅促进了螃蟹的成长,也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水稻的绿色化生长。本文关于蟹稻复合种养效益的研究,主要体现为实践性研究意义,在此种复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不同模式下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稻蟹种养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于2017—2018年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辽粳401为试验材料,利用稻蟹种养传统模式(M1)、稻蟹种养优化模式(M2)2种模式及行株距为30cm×16cm(S1)、30cm×18cm(S2)、30cm×20cm(S3)3种移栽密度,分析不同处理下的水稻产量、河蟹产量、河蟹规格及稻田效益。[结果]传统模式在30cm×18cm移栽密度下2年的水稻产量分别为最高的1075 69万kg/hm2、1053 36万kg/hm2;优化模式下,大于100g的雄蟹、雌蟹的数量及规格均高于传统模式,其中在30cm×18cm(S2)、30cm×20cm(S3)数量、规格较高;优化模式下18cm株距密度综合效益分别为2017年最高的5398 54万元/hm2、2018年次高的5195 86万元/hm2,这来源于相对较高的稻谷产量和河蟹收益,而河蟹收益主要由雄蟹大于100g收益和雌蟹小于100g收益两部分组成。[结论]稻蟹种养优化模式采用30cm×18cm移栽密度,可在保障水稻产量的同时提高河蟹的规格和产量,从而获得较高的稻田生态种养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稻田生态种养指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利用稻田湿地环境适当开展水产养殖或水禽养殖,形成的共生互作、种养结合模式。该模式是提高稻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稻田生态模式主要分为:稻蟹种养模式、稻鱼种养模式和稻鳅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稻田养河蟹是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模式,也是一种集约经营的方式,它可使水稻少施1次肥料,又可增加稻谷产量,使蟹、稻获得双丰收。稻田养河蟹具有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如果投放幼蟹养1年,亩产成蟹可达50~70kg,亩产值达万元以上。据研究,连续3年养蟹的稻田,耕层0~15cm的土壤有机质提高1倍左右。可见,稻、蟹共生的结构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洪蕴来种粮,种出鸿运来",这是老百姓眼里的全国十佳农民洪蕴来。他是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人,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利用多年探索的水稻种植新模式,带领乡亲们开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及稻蟹、稻虾共养,开创农村种植养殖产业结合的新路子,探索了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平台,开创了一片"属于咱农民自己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水稻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及其危害,综述了水稻-河蟹综合种养生产模式发展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依据生态学理论、平衡施肥原理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原理,枚举了稻蟹生态种养中化肥农药减施的主要途径方法或措施,提出了化肥农药生态减施技术的概念,明确了稻蟹综合种养应以化肥农药生态减施技术为基础,协同优化化肥农药减施的各单项技术,因地制宜地建立实用的化肥农药减施技术体系,并对其生态学效应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 利用稻田进行蟹种培育是为稻田养蟹提供苗种生产配套的有效措施。为探索在稻田培育优质蟹种,提高蟹种培育成活率技术,我们在高淳县特种水产苗种场,选择9亩稻田进行大眼幼体培育蟹种的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蟹苗培育成活率达到12.5%,平均规格在300—400只/公斤。  相似文献   

19.
正为积极促进稳粮增收、绿色发展,今年天津市发展30万亩稻蟹、稻虾、稻鱼等立体综合种养混养,财政每亩补贴200元,按照每亩增收500元估算,30万亩小站稻蟹(鱼虾)混养可以增收1.5亿元。稻蟹(鱼虾)混养是一种绿色生态生产方式,通过在稻田养殖螃蟹(鱼虾)水产苗种,可以肥沃  相似文献   

20.
<正> 把蟹苗直接放在池塘养殖,成活率较低,而采用育成蟹种后再投放,则成为大幅度提高养成蟹的重要途径。一、培育蟹种的条件池塘培育蟹种,应以河蟹的生态习性、各生长阶段的不同食性和繁殖特性为依据,人为地为蟹苗;幼蟹和蟹种选择和提供最佳环境条件,使蟹苗至蟹种各阶段赖以生存、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