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鱼出血病是在草鱼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症状:①剥去鱼体表质,可见肌肉点状出血,或全身肌肉充血呈鲜红色对着太阳光看时尤为明显。与此同时,鳃瓣失血变白,这种症状一般在较小(体长7-10cm)的草鱼种中常见。②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眼眶等明显充血,但体表充血不明显,这种症状一般在较大(13cm以上)的草鱼种中常见。③鱼的肠道全部或部分呈鲜红色,但体表和肌肉症状不明显。这三种症状分别为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草鱼出血病。三种类型症状有时也混杂出现。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种,青鱼也有发病。该病是鱼种培育阶段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2.
<正> 草鱼三大病(即烂鳃、肠炎、赤皮病)最普遍发生,也最棘手治疗。即使发病后,能及时治疗,损失也不小。所以,鱼病必须实行“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方针。预防草鱼三大病的发生除了鱼种放养前池塘消毒、鱼种消毒外,注射疫苗不可缺少。 据国内外鱼病学专家调查总结:每年4—10月份为草鱼三大病发病高峰季节;不注射疫苗的草鱼发病率可达50%以上,死亡率占发病鱼池的80%以上,有些几乎全池草鱼死亡;而注射了疫苗的草鱼发病率仅在20%以下,有些成活率几乎98%。同时  相似文献   

3.
草鱼出血病是在草鱼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症状:①剥去鱼体表质,可见肌肉点状出血,或全身肌肉充血呈鲜红色,对着太阳光看时尤为明显。与此同时,鳃瓣失血变白,这种症状一般在较小(体长7~10厘米)的草鱼种中常见.②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眼眶等明显充血,但体衰充血不明显,这种症状一般在较大(13厘米以上)的草鱼种中常见。③鱼的肠道全部或部分呈鲜红色,但体表和肌肉症状不明显。这三种症状分别为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草鱼出血病。三种类型症状有时也混杂出现。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种,青鱼也有发病。该  相似文献   

4.
<正>一、草鱼出血病1.病原体:为一种草鱼呼肠孤病毒。2.症状及病变:病鱼体色暗黑而带微红色,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充血发红。口腔、眼眶、头顶、下颚、鳃盖、鳍条基部充血,甚至眼球突出。将病鱼皮肤剥除,肌肉显示点状或块状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严重出血的病鱼可出现"白鳃"或呈斑点状充血,但有些病鱼鳃瓣无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5.
草鱼头槽绦虫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头槽绦虫病又叫干口病,是由九江头槽绦虫寄生于鱼体肠道组织所引起的。头槽绦虫对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等都有危害,但对草鱼的危害更为严重,尤其是越冬期体长在4.0-8.0cm之间的草鱼鱼种危害更大,草鱼感染头槽绦虫病的死亡率可达80%-90%,甚至更高。发病地区以南方居多,但随着淡水渔业的发展,南苗北运,头槽绦虫病有向北方蔓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 夏秋两季是草鱼病多发期,尤以草鱼三病(出血、肠炎、烂鳃)为重,养鱼者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一、防病“六消毒”: 1、鱼种消毒:放养的鱼苗、鱼种用PV碘500—600ppm进行浸泡消毒20—30分钟,彻  相似文献   

7.
<正>一、鱼类传染病1.草鱼出血病由呼肠孤病毒引起,有"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和"肠炎型"三种类型。该病流行5月至10月,主要危害草鱼种及成鱼。防治配方:①下池塘前注射疫苗。给鱼种注射珠江水科所生产的草鱼出血病疫苗,能够起到预防作用。②在发病季节,每亩水深1m,每次用生石灰20kg化浆趁热全池泼洒,每隔15天泼洒1次,能适当控制病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8.
<正>4.草鱼细菌性尾柄病又叫烂尾病,是草鱼鱼种阶段(5~10cm的幼鱼)的一种常见病,无论是在养鱼池中,或是实验室的水族箱中都经常可以见到。该病严重影响草鱼的生长,随后影响到成鱼的生产,罹病鱼体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直至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危害,经济上带来损失。【病原体】草鱼尾柄病的病原菌为苏  相似文献   

9.
<正>芜萍、浮萍、紫背浮萍是草鱼鱼种的优质青饲料,饲喂芜萍、浮萍、紫背浮萍草鱼鱼种较少患肝胆综合证病。芜萍、浮萍、紫背浮萍悬浮或飘浮水面,芜萍细小如沙,椭圆形,无叶脉及根;浮萍、紫背浮萍有根;浮萍叶柔软,俗称三星萍;紫背浮萍叶面较硬,俗称硬壳萍。芜萍(沙绿)供草鱼红肉(夏花)初期食用最佳;浮萍供草鱼6cm(10朝)至10cm苗食用较佳;紫背浮萍供10cm以上草鱼种食用。芜萍饲喂草鱼鱼种,质量最优、粗蛋白含量最高,浮萍次之,紫背浮萍较差但耐高温及低温,浮萍不耐高温,夏末高温会晒死、发白。紫背浮萍亩产最高、浮萍次之、芜萍最  相似文献   

10.
<正> 草鱼出血病,4~10月为流行季节,以8~9月为最甚。危害对象为当年草、青鱼种。病鱼肌肉、口腔、各种鳍条基部出血,尤以臀鳍为甚,剥皮可见肌肉点状出血,严重病鱼肌肉全部发红,有时可见鱼体发红,有时鳃盖、下腭、肠道  相似文献   

11.
《渔业致富指南》2002,(18):48-48
<正> 1.草鱼出鱼病 病原 草鱼呼肠孤病毒。 危害草鱼、青鱼的鱼种,在水温25℃以上流行。 症状 体表、肌肉或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地出现斑点片状出血,严重时肌肉全部发红,鳃出血或苍白色,有时有腹水,肠道充血、糜烂、无食物。 防治 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很难治疗。预防方法:①注射疫苗;②苗种放养前用威力碘浸泡;③养殖过程中投喂复方中草药或免疫活性促长剂,同时泼洒克菌王或克毒王或毒克;或用克暴灵,同时内服威力碘;或用抗菌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4-6月,很多池塘出现持续死亡二龄草鱼鱼种的情况,死亡的草鱼鱼种大多在50-250g。经过我们实地调查,病鱼通常有以下症状:1.多数死鱼鳃部肿胀,黏液较多,有烂鳃现象,有的鳃部附有大量淤泥,鳃丝多呈暗红色,有的病鱼鳃部失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孤病毒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流行广、周期长、发病快、死亡率高、抗药性强的特点,是草鱼鱼种培育阶段为害最大的一种鱼病。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山东微山湖及白云湖养殖草鱼的积极性较高,草鱼种需求量正逐年递增,养殖户因利益驱动纷纷应用强化育种技术,大幅提高放养密度,导致草鱼夏花、仔口鱼种小车轮虫病并发烂鳃病的流行。笔者结合多年来鱼病门诊与现场诊疗实践,简述草鱼夏花、仔口鱼种小车轮虫病并发烂鳃病的防治技术,供同行专业技术人员及广大草鱼育种业主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及肠炎病统称为草鱼四大病,是草鱼的多发病,尤以病毒性出血病危害最为严重。 一、病毒性出血病 1.症状(1)红肌肉型:病鱼体色发黑或暗红,无明显出血症状;呈点状或块状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紫红色;鳃多粘液,鳃组织为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呼肠孤病霉病 草鱼出血病 该病又称为出血病,是养殖草鱼的一种主要疾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流行广泛,危害性大。 症状识别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病鱼呈暗黑色。小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现“白鳃”;肠壁充血,  相似文献   

17.
<正> 一、鱼种培育 1、主养草鱼种的放养模式:亩放优质草鱼夏花4000尾、花鲢夏花500尾、白鲢夏花1000尾、鲫鱼夏花200尾。投喂草鱼全价颗粒饲料,亩产量可达到500kg以上,其中草鱼产量在400kg以上。 2、套养品种模式:鱼种池中亩放夏花鱼苗100尾左右,可亩增产15kg以上。 二、成鱼养殖 1、主养草鱼的放养模式:亩放尾重150g左右的优质春片鱼种400—550尾、200g花鲢鱼种50尾、200g以上的白鲢鱼种200尾、80—100g鲫鱼鱼种100尾、30—50g鲤鱼种200尾、南方大口鲶夏花鱼苗30尾。投喂草鱼全价颗粒饲料,亩产量可达到600kg以上,其中草鱼产量在4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呼肠孤病毒"病是危害草、青鱼存活的一种严重病毒病。当水温在20~30℃时正是草、青鱼严重发病的季节,它主要危害当年的鱼种及1足龄的青鱼和草鱼,有时也有部  相似文献   

19.
<正>建宁县一养殖户的养鱼池连续几天出现死鱼现象,2011年6月16日笔者前往诊断、治疗。经认真仔细观察、解剖、镜检,精心治疗一个星期后,病鱼全部治愈,现将治疗结果小结如下:一、基本情况:该发病鱼池面积75亩,淤泥20~30cm,水源是山泉水,2月份放养草鱼种2万尾,鲤鱼20万尾,彭泽鲫1万尾,养至6月16日草鱼平均规格0.5kg/尾,鲤鱼0.25kg/尾,池塘东岸有一养猪场,养菜猪  相似文献   

20.
正草鱼一龄鱼种培育是指将3cm左右的夏花(也称火片和寸片)经过5个月左右培育,长成体长达20cm左右的过程。将草鱼夏花培育至秋季出池称之为秋片,冬季出池称之为冬片,第二年春季出池称之为春片。笔者根据当地鱼种培育的生产实践,现将一龄草鱼种培育的主要技术简介如下,供参考。1培育池条件1.1位置选择应选择在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