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技术转移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技术转移既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推力,作为生产力在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产业技术转移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着重要作用.欠发达地区应该正确把握产业技术转移的特征和效应,正确权衡转移带来的利和弊,努力为转移营造良好的承接环境,科学、高效、积极的承接转移,以缩小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由于区域间产业技术发展的非均衡性,导致了产业转移及承接的必然性.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上升,产业急需转型升级以及国家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传统产业开始加速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承接产业转移是加速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对欠发达地区资金注入、技术溢出、产业联动及观念更新等都带来了积极的效应,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破坏、污染转移、土地匮乏等问题使欠发达地区面临巨大的环境恶化风险.因此,正确认识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中的风险并找出相应对策,对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和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双转移”是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近几年来,清远市抓住广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双转移”战略机遇,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经济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区际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换代,而且有利于欠发达地区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基于国内外区际产业转移的文献综述,为我国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省区间细分行业的投入产出和碳排放数据,构建多边贸易视角下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分析中国省际隐含碳排放的空间转移和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路径。结果表明:省际碳排放呈现出中西部欠发达省区向东南部经济发达省区转移的区域空间路径,地理临近效应和产业结构互补效应是转移主因;省际碳转移的产业路径大致沿产业链由欠发达地区上游产业向经济发达地区下游产业转移,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是碳转出的主要产业来源。  相似文献   

6.
胡雅蓓 《技术经济》2019,38(9):130-137
采用省市间细分行业的投入产出和碳排放数据,构建多边贸易视角下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分析中国省际隐含碳排放空间转移和产业转移的规模与路径。结果表明:省际碳排放呈现出由中西部欠发达省市向东南部经济发达省市转移的区域空间路径,地理临近效应和产业结构互补效应构成转移主因;省际碳转移的产业路径大致沿产业链由欠发达地区上游产业向经济发达地区下游产业转移,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是碳转出的主要产业来源。  相似文献   

7.
引言 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化背景下,发达区域的产业基于区域的比较优势,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技术转移,将部分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进行发展,从空间分布上实现部分产业的跨区域转移.广东省于2005年开始产业转移园建设,在粤东西北地区及江门、肇庆、惠州市欠发达地区规划建设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简称省产业转移园),作为承接珠三角地区相关产业有序梯度转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影响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理论上讲,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将促使发达地区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而在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中并未形成明显的产业转移。影响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主要因素有: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大规模流向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以及体制转轨时期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的保护。目前,有助于这种产业转移的有利环境正在形成,但仍然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由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以及失去竞争优势产业自身寻求发展空间的需要,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成为趋势。在转型经济体的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的地方政府必须深入分析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机理,并从观念上、体制上、政策上作出有利于区域产业转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阶段,部分技术含量低和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开始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贵州能否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复制东部地区的成功之路,仍需要不断探索。本文主要研究贵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潜在风险及规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