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冰 《民营科技》2011,(8):78-78
中世纪这一贬义的称呼被西方史学界认为是西方历史和文化上的"黑暗时代",在人类历史发展上没有什么影响,只有破坏作用,最多也就是一个过渡时代。现试从中世纪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基督教文化的侧面来揭开中世纪的面纱,展现中世纪光明进步的一面,以清除对中世纪的误解,抛弃中世纪一片黑暗的传统观念,从而对中世纪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王剑 《经营者》2011,(10):68-73
在一片没有装饰的天心, 你多么宁静的伫立 多么无依无助 孤单且无茎的花,你无常的倾洒  相似文献   

3.
晋商的衰落     
张云棠 《活力》2014,(17):63-63
晋商的衰落大体上始于1905年开始的慈禧“新政”,急剧衰落于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创造了“贸易天下”、“汇通天下”和“富甲天下”辉煌的晋商,为什么会在清末民初急剧衰落?这个问题至今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汲取晋商的经验与教训,把握商业与商人发展规律,促进我国现代产业与企业家的健康、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底特律位于美国西部的底特律河畔.1903年,这里拥有了第一个大型汽车厂,在1914又拥有了第一个汽车生产线.从那时起,底特律逐渐成为闻名于全球汽车制造中心,通用、 福特、 克莱斯勒,全球三大汽车巨头顺势崛起.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全世界95%的汽车来自美国,而美国80%的汽车产量来自底特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这个城市的状况不容乐观,一路下行,爆发了多次财政危机,房价大幅下跌,各种社会矛盾的曾出不穷,技术工人大量流失.最后底特律不得不通过宣告破产来解决问题.底特律是曾受到世界的瞩目的是一座大都市,繁华落寞背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这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对底特律的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答案或启示,有利于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与儒家并称显学,与道家形成分庭抗力之争,有"天下之学,不归杨则归墨"的说法.然而,秦汉时有关墨家的学说记载少之又少.《史记》 中对墨家的记录也是寥寥几笔.春秋战国时的显学在秦汉时却趋于衰落,在之后的历史中甚至销声匿迹.墨家的衰落有其深层的社会和政治原因,战国时期的复杂背景,秦汉时期的文化专制无不影响着墨家的发展;此外,墨家自身思想的局限性也是导致其衰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生产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曾经创造了辉煌业绩,使美国汽车业成为全球汽车业全球霸主.但是在近几年,美国汽车业"三巨头"出现了连年亏损,最终在2009年,通用和克莱斯勒两大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从而使美国汽车业走向衰落.通过对美国的通用和克莱斯勒汽车的破产案例的分析,总结了破产的六大原因,并给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LTE(Long-Term Evotution长期演进)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在有限的无线频谱资源条件下,大幅度地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本文在不相关平坦衰落MIMO信道下,利用高斯近似的方法深入分析了MIMO系统的遍历容量、中断概率和中断容量,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通常情况下MIMO系统的容量可近似为高斯分布.  相似文献   

8.
李玲 《企业导报》2009,(8):198-199
对当代中国农村衰落的现实状况做了整体的分析,包括其衰落的现实表现、衰落的原因及后果。在这样一个客观的背景之下,了解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农村教育的出路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朱磬 《中外管理》2011,(1):126-126
对于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我们细细地读进去,做企业的人都会被紧紧抓住,而由衷地产生内心的震撼。  相似文献   

10.
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曾起到积极作用,它为封建国家选拔人才提供途径。但由于封建统治者自身的腐败,造成贿赂成风。主考者为一己之私利而泯灭人才,考生则为进官而卑躬屈膝,造成科举制的消极面扩大。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中游地区农耕文明的生存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存与景观紧密相连,农耕文明的演进与人类生存的变迁,留下了丰富的生存景观.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迅速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农耕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农耕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农耕文明生存景观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显得尤为珍贵.本文立足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地区,以黄土高原村落环境为承载探讨生存与景观.  相似文献   

12.
青岛的历史文化名城强制性要素分析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强制性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城市的强制性要素是影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此提出了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杨蕾 《价值工程》2010,29(13):252-252
论文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了其内涵,然后就保护策略依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的含义、要求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七大之后"生态文明"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十七大报告及相关的论述,对"生态文明"的含义、要求和实现途径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生态文明的实现既需要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和行为,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更需要政治文明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Early and medieval Christianity pioneered an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 that had no precedent in antiquity. The early Church Fathers Tertullian, Ambrose, and John Chrysostomos successively evolved conceptions of the right to own property as a prerequisite for poor relief, and the basis of the right to own property was later formulated by Pope John XXII to settle a dispute on this issue instigated by Francis of Assisi.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assessments advanced by Joseph Schumpeter, Jacob Viner, and Frank Knight, who argued that the doctrines of Christianity were devoid of economics, and draws attention to the work of Georg Ratzinger (1844–1899), who first expounded how in early Christianity property rights and poor relief were linked.  相似文献   

16.
葛巧玉 《价值工程》2011,30(33):304-305
人类所经历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从生态危机中引发的对传统自然观和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和变革。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提出要解决工业文明阶段的生态危机,必须要走一条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路。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是走向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沉淀绿色发展沃土,铸就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描绘出生态“高颜值”、发展“好气质”、经济“稳进好”的魅力中国画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进一步落实良好民生,为开创我国良好生态环境的新起点、新局面、新征程夯实根基。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西方文明中的体育理念,肯定了体育是以人为核心的运动,它以人道主义为最高原则,把维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主张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开展体育运动,塑造个体健康完美的人格,形成公共意识,促进整个社会的完善,但该理念以朴素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或宗教世界观为哲学基础,不理解阶级社会中体育运动不人道的根源在于私有制,无法找出增进个体生命身心全面发展,进而维护全人类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The reforms of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arising from the White Paper Working for Patients , were predicated on a particular view of manage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hanges heralded by this act relied heavily on the actions of the managers charged with carrying them through.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work undertaken to discover how middle managers responded to this challenge. The views of middle managers concerning the values that guide their work are explored in the context of managing in the reformed NHS. Data were collected by means of a focused ethnography and analysed thematically. This process was informed, in part, by recourse to Weber's conceptualization of rationality. It was found that managers are struggling to reconcile the demands inherent in their role that arise from contrasting and often competing rationalities, which is a reflection of conflict over priorities in the wider health policy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