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华裔女作家的《喜福会》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喜福会》为首的华裔文学中,侧重赞扬女性的独立美德,而贬低华裔男子的形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作家们在创作时受到了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本文将首先具体分析《喜福会》一书中出现的华裔男子形象,再具体分析在美国主流文化的引导下,作家们都普遍去贬低或丑化华裔男子形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华裔美国文学范围成为了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涵盖着文学主题的研究和美国文化的研究。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本质量各有不同,但是数量有限,因此,具有研究价值也是各有取向。以《喜福会》汉译为例,这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也是他所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本论文以《喜福会》汉译为例,针对华裔美国文学汉译杂合翻译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喜福会》是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曾获"美国四大畅销小说"、"全美图书奖"等文学大奖。文章以东方主义为视角,着重分析小说中东方主义的建构与解构,旨在还原小说中全面的中国形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4.
《喜福会》是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首部代表作。本文结合作家的文化身份背景,从作品中母女二人的身份和作品中出现的中国意象的角度指出《喜福会》的文本内容呈现出边缘化的特征,同时体现了"第三空间"成为小说内容载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其小说《喜福会》中选择母女关系作为故事的重要线索,表现母女之间存在的矛盾。本文分析这种矛盾产生的由来,其深层根源和解决的过程,以揭示华裔家庭面临的困扰,暗示母女间的理解和沟通是解决这些困扰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葛娟 《中国科技投资》2013,(Z1):148-149
谭恩美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她的处女作《喜福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喜福会》构思非常独特,谭恩美一反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多个叙述者分别讲述自己故事的西方现代叙事模式。书中通过讲述四位中国移民母亲的生活经历和她们与女儿之间的故事,展示了母女间的代沟和隔阂冲突,矛盾和理解、融合,这样一个关系演变的情感历程。加之谭恩美是根据自身的经历进行创作的,作者对于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以及对人性的细腻而深入的挖掘,诠释了浓厚的母女亲情,既可以超越文化差异,又将母女矛盾置身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下,表达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谭恩美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她的处女作《喜福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喜福会》构思非常独特,谭恩美一反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多个叙述者分别讲述自己故事的西方现代叙事模式.书中通过讲述四位中国移民母亲的生活经历和她们与女儿之间的故事,展示了母女间的代沟和隔阂冲突,矛盾和理解、融合,这样一个关系演变的情感历程.加之谭恩美是根据自身的经历进行创作的,作者对于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以及对人性的细腻而深入的挖掘,诠释了浓厚的母女亲情,既可以超越文化差异,又将母女矛盾置身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下,表达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通过故事的形式,描写了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两代人的冲突和矛盾。这是由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消解两代人隔阂,需要通过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借鉴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之作。小说通过讲述身世坎坷的四位华裔母亲与之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侧面展示了华裔群体在美国多元文化社会里的生存状态。从多元文化角度看,母女在各自的文化群落里,坚守自己的文化理念,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母女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矛盾最终消解体现了在各自人生轨道上前进与反思中,母女双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立场伴随人生感悟的加深而发生着改变,存在于不同文化群体间的隔阂和偏见伴随跨文化交际的深入而逐渐消解。  相似文献   

10.
夹缝中的“他者”形象——论《喜福会》中的华裔美国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福会》中的华裔美国人,在不得不刻意融入美国文化的同时,却被弱势的本族文化所束缚,带有尴尬的双重“他者”身份,生活在夹缝当中。本文试图介绍华裔美国人在祖国母亲中国人眼里的他者形象以及他们在美国人眼里的他者形象,同时分别剖析这些现象的根源,主要剖析形成这种双重文化压力的根本原因。最后新一代的华裔对其文化身份有了新的认知,达到了中美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作品再次关注母女主题,说明了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处于种族"他者"和性别"他者"的地位,因而她们都感受着处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困惑和两个世界之外的迷茫。接受中美两种文化不仅使得她们双重的文化身份得以确立,而且有效地消解了东方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喜福会是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作品,讲述了四对美籍华裔母女间的感人故事.小说通过对生活在不同年代国家的母女间复杂关系的描述透露了中美文化之间的严重冲突并讲述她们如何交流并最终和解.本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它的叙事技巧.整个小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部分讲述母亲们的故事,三、四部分讲述女儿们的故事.她们中的每一位都在其自己的部分都充当叙事者的角色.所以,作家必须在小说中不停的变换视角,从而使得小说的叙述非常生动而深刻.论文将从视角这个新的角度来分析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3.
隐喻可以在语言组织的各个层次上体现。已有的研究更倾向于在词汇或句子层面上进行隐喻的语篇功能分析,鲜有小说层面上的研究。本文以《喜福会》为例,从小说语篇这一宏观层面对隐喻的衔接与连贯功能进行探讨,旨在拓展文学语篇研究的领域,丰富对隐喻的理解,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喜福会》中许家四代人的故事中出现的隐喻进行归纳,找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则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相关隐喻的认知意义,一方面可以揭示人物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以及差异背后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有助于探究《喜福会》中隐喻的使用特点和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谭恩美《喜福会》作品里的中国元素写作技巧来研究谭恩美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通过探讨"章回小说"形式的应用、"《红楼梦》中‘元迎探惜’谐音写作技巧的借鉴"、"双语对白"及"‘回归’主题"四个角度来分析《喜福会》,以此印证了谭恩美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汤亭亭的小说《中国佬》为文本,以华裔男性的声音为线索,通过回顾华裔男性从传统男权话语,到沉默无声,再到重拾声音的嬗变过程,力图证明华裔男性是力争话语权,寻求身份认同的"金山勇士"。  相似文献   

17.
华裔美籍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讲述了四对母女寻求自我和幸福的故事。其中,龚琳达和薇芙莉这对母女间的冲突尤其鲜明直接。母女二人都拥有强烈的个人意志,在她们长年的相处过程中,这两股精神力量在此消彼长中不断地发生摩擦,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自我成为对方意识形态中超我的组成部分,并与对方的本我发生冲突。而最终,这对母女通过各自人格与家庭环境的协调发展,寻找到了平衡的自我,最终化解冲突,母女感情达到了和谐融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与意义是深远而又深刻的,他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作者意识和文如其人的作者批评意识,为中国文学的抒情特征更为内在化﹑个人化﹑自我完善化奠定了基础。而在整个中世纪的欧洲,但丁是第一个探索自己灵魂的人。因为有了但丁,人类精神在向意识到他自己的内在生活方面迈进了一大步。本文从解读《离骚》和《神曲》入手,探寻东西方伟大诗人屈原和但丁在情感表现艺术方面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华裔作家任璧莲1991年发表其处女作《典型的美国佬》,该书以新颖的视角和手法讲述了20世纪中叶新一代华裔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故事。小说就两个主要人物拉尔夫和海伦文化价值观的逐渐转变,论证了新一代华裔融入关国主流社会的过程和华裔文化身份的流变。  相似文献   

20.
谭恩美是美国华裔作家的代表人物,《接骨师之女》是其第四部力作.该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三代女性截然不同的故事和命运.本文试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接骨师之女》中四名女性不同的婚姻观,挖掘其深层原因,即华裔女性所承受的父权社会及美国白人社会的双重压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