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朴素的道德伦理观,是高等院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动鲜活的素材,它对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操会起到十分有效而积极的作用。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应注重发掘我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看一个国家可以看她的大学,看一所大学则应看她的精神。实施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途径,关系到立国之本。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同时学习吸收近现代人文精华。人文精神的培养,应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将人文精神渗透到不同专业的教学中,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建构体现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3.
胡春才 《企业家天地》2013,(12):186-187
自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以来,素质教育作为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工作的重大决策得到全面、扎实、深入的贯彻落实;文化素质教育得到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不断完善。《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功能。大学语文课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更重要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综合知识。大学语文是一门培养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化气质、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课程,大学语文教学正是力求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讲授,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一种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深沉的人文气质以及这种内涵所外化的精神面貌和言谈举止。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文章以民族传统文化入手,通过对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思考分析,提出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进行可行性探索。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各个高校也开始设立国际教育学院或者国际教育项目,其主要目的促进本科生更好的衔接研究生课程,同时鼓励更多的留学生学习.国际教育是中国与世界相互联系的重要桥梁,在国际教育项目中给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认知到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性,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因此,本文主要就高校国...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特殊教育的发展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进步。通过了解美国多元文化的特殊教育的法律保障、有种族背景的特殊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和多元文化在师资培养中的体现,探索美国多元文化特殊教育的特点,为解决我国民族特殊教育诸多问题提供借鉴。为提高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质量,开展少数民族特殊学生的人口学数据统计,提高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的质量,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吸收少数民族学生、开设多元文化相关课程,强化师范生以多元文化和融合的视角理解、设计和实施课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必须有健康的人格,以承受外界的各种压力,迎接时代的挑战。但当代学生在人格发展中出现了贪图安逸,价值观扭曲,法制观念薄弱,自制能力较差等问题。高校要发挥校园宣传媒体的作用,改进德育方式,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宣传主题,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鼓励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并提升大学生的人格,保障其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在教育目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教育目的工具化、教育目的利益化和教育目的片面化等异化现象。造成现代教育目的异化的原因主要有教育实施过程的复杂和难以预测、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传统官本位思想和考试文化的影响以及教育目的的理想化色彩加大了与现实教育的差距。寻求有价值的教学,突出人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更好地消除教育目的异化,促进我国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全新的国际形势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最新的教育素材和教育载体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强意识。“一带一路”倡议下学生民族自强意识培养的新趋势表现为民族的归属感上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更加深刻;民族的自信感上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更加自信;民族的自豪感上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品格担当更加自豪。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学生民族自强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有交互主体性原则、文化自信原则、生活化教育原则。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学生民族自强意识培养的主要模式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一是集群性假设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可以从价值理念入手为学生民族自强意识的培养提供强大的价值动力;二是文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是依托于教育实践的载体而开展;三是外显事物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是对学生民族自强意识的生活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及其生机活力的来源与养分,其中包含的文明内核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能充分利用、吸取传统文化内核,必将极大地为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助力。以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探赜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的正面作用,指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在思政工作中的重大意义与基本原则遵循,精选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同时综合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线上、线下双重互动,架构广覆盖、深层次、多领域的教学评估与反映体系,为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贯穿着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使命的重要阵地。文章对红色文化基地进行了简要概述,对目前我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共建共育、创新业态发展,深挖红色资源、创新基地教育方式,提炼红色文化新内涵,建设红色文化教育新阵地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促进我国红色文化教育发展,希望在红色文化基地的建设、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人文教育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播,环境的熏陶,使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做人基本态度和基本素质。人文教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教育应在高等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素质教育、入世后的教育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重视人文教育与他们的结合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人文素质教育是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关系密切,有助于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其完美人格,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使大学生在气质、修养、人格等方面得到提升,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4.
培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要立足民族高校实际,加强民族教育文化研究;要注意挖掘整理民族传统项目,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出来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加强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领域有几个理论问题亟须新的理解,以适应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民族教育概念理解已经走出了那种以主体民族为视角的观点,修正了过去单一注重现代教育的观点,开始将民族教育理解为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民族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两种语言及教学的关系的把握上出现了偏差,解决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要在充分考虑民族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支持和民族语言的使用、民族成员的双语态度等因素的情况下,制定双语教学的科学政策。多元文化课程是在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社会现实背景下,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势在必行。民族教育政策的重心正在发生着转移,这种转移是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移,这种转移亦是由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向特殊政策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实际教学体验提出了具体策略。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也可以减少学生的英语学习误差,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各高校应该首先重视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多组织学生和外国人交流、了解外国文化,并提高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从而实现高校英语教育中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21世纪,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培养,它直接影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实力,甚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培养必须吸收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同时还要不断融合传统和现代道德中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自律意识缺失的问题,这是人们重智育轻德育的结果,导致学生缺乏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公德心,易产生人格缺陷或走向犯罪。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可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齐治平"、义利之辨及敬畏意识,来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其德性修养,促进其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20.
刘红 《企业家天地》2013,(11):155-156
文章从美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品质、审美素质、创新精神、心理意志等视角,分析了美术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作用。提出了用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塑造人格精神、以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价值观、改革教育体制并强化艺术素质修养、利用校园文化开展美育第二课堂教学,以强化美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