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是创新之源,是新兴产业发展之本.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是促进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基本保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实施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设高端人才创业创新平台,改革对创新型人才的评价与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规格、数量和结构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是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做到"产教对接、产教融合".政府层面要在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制订产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学校层面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根据产业布局及发展规划设置相关专业,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产业层面要通过校企合作、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产业技能竞赛等手段引领高职院校与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部委通知     
《中国科技投资》2011,(12):13-15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未来,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际化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部委通知     
《中国科技投资》2012,(14):13-14
知识产权局、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版权局、中科院等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是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途径。文章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与传统产业-纺织产业为典型代表,探讨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与纺织产业耦合发展的路径,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以及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十二五"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以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总体竞争能力。目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几大部委积极布局,结合我国特点,有效引导新兴产业投资和发展,创新融资渠道,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高水平专业围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基础在于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的协同发展。传统专业建设思路是做大做强某一专业,扶优扶强,弱化各专业之间的共通性和内在联系,难以形成专业群合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站在电子商务生态圈的高度来审视专业群建设,把握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协同改革的目标、改革的依据、改革的总体思路及实施路径,进而获取改革预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宜昌市地处三峡大坝库区,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充足的水电资源也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宏观指导下,宜昌市委和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意见》,精心布局、合理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年总产值不断增长,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也逐步趋于合理,为宜昌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需要建立权威高效军民融合领导决策机构,改革现有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法律体系等制度保障;以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产业平台;以建设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实现军民科技资源共通互享,加快军民两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等举措,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需要建立权威高效军民融合领导决策机构,改革现有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法律体系等制度保障;以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产业平台;以建设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实现军民科技资源共通互享,加快军民两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等举措,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运用知识产权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将知识产权战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高度整合,将知识产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管理高度融合,以及在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同研究机构之间形成了研发和产业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并运用动态管理方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创意与新的市场顺畅地连接起来。我国知识产权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谋划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助推战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构建产业层面的知识产权助推创新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提升企业层面对知识产权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加大专利分析与布局力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找准主攻方向,从而切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今年5月30日,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为主题,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29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社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于2010年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然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未尽如人意,本文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发展的客观条件与发展启示,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新兴产业特征和战略性产业特征,并且面临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等问题,因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具有规模效应,成为该产业能否由幼稚期和成长期过渡到成熟期,并最终成长为支柱性产业的关键。本文利用A股市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从产业整体、产业分类、政策支持和产权性质的层面分别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呈现显著的规模效应,但是基于七大产业的研究揭示出,部分产业规模效应不显著,甚至呈现规模不经济;政策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效应的作用是显著的;在产权性质方面,国有企业规模效应不显著,而非国有企业规模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5.
安阳不仅仅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河南省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经济发展主要依赖钢铁、煤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以传统工业为主导的安阳是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了古都安阳. 据河南省安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义军介绍,近年在国家大力发展和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安阳市委、市政府积极制定产业政策,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规模进一步扩大、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的良好态势.2011年全市新兴产业产值较上年增长50.8%,其中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0%以上,医药制造业增长为62.6%,成为引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于2010年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然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未尽如人意,本文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发展的客观条件与发展启示,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与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新形势,为山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在调研基础上,对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并以表格的形式细化出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力图以行业主要产品和服务的对应领军企业地域分布来大致勾勒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概况。  相似文献   

18.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区域合作进一步加深。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大经济体纷纷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其应对金融危机,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启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和东盟两大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合作,为双边合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东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力发展不仅是现实可行的,而且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以战略的高度促进中国东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后发展地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后发展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以差异化战略为指导,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的"高端"崛起与"中低端"突破、单向推进与双向并举、工业崛起与三产发展的关系,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强力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从2009年提出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江西工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带动作用是显著的。但由于全国各省市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框架下制订的,因而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产业竞争日益激烈。本文从多层面、多角度分析了江西省主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情况,明确了产业在中部和全国的发展地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措施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