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立于2002年,位于北京大兴新城、京开高速路和南六环的西南交汇处,距北京市中心直线距离25公里,规划面积9.63平方公里,是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是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经过几年的实践,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十一五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园区招商引资所形成的产业资源,产业基地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江静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3,(4):38-39
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是经济发展重要地区,北京正以全新的风貌向国际大都市看齐.如何高质量地建设城市交通,如何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是北京市政府跨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倾心打理的项目. 相似文献
3.
乘着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东风,北京市和海淀区在"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开始了"爱首都、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活动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4.
海淀园加快核心区国际化进程,依托联盟等加强与世界500强、境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的对接,争取在海淀区建立世界级的研发和创新中心。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海淀区目前共拥有1万余家各领域科技创新型企业,全国七大战兴产业中70%以上龙头企业位于海淀区,总收入到2015年预计将达1.6万亿元。随着产业规模急剧增长,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产 相似文献
5.
"世界城市"目标的提出,为北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也给首都各界带来了新的课题。2010年7月14日下午,由《中关村》杂志主办的"世界城市与北京"论坛在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举行。世界城市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这次论坛,重点聚焦有关世界城市建设的"硬件"要素,探讨了城市规划、环境建设、人居环境、建筑风格、建筑造型、配套工程、城市文化等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冯德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7,(5):139-140
城市公共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为方便市民出行,缓解市区交通拥堵、促进“和谐交通”建设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北京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大力推进公共交通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近期组织开展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市民的强烈拥护,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世界城市"建设迫切需要提升城市经济规模,为中关村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做大规模总量、培育新兴增长点提供了良好机遇,也为中关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相似文献
8.
"文章合为时而著"。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北京:走向世界城市》,是以著名学者金元浦教授为主编、集纳诸多学者、专家、官员智慧撰写成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擘画出一纸清晰可见的完美"路线图"。 相似文献
9.
"城市病"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厘顺了城市发展难题,攻坚城市发展瓶颈,区域的发展才能在经济转型中、产业升级中,立于鳌头。一场城市与文明,干部与百姓,家园与生活的共建画卷,在七月的海淀区铺展开来。天气再热,也抵挡不住海淀区群众的热情与支持,阻碍不了海淀区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455条群众建议、87项实地考察指标、170项具体的任务项目、 相似文献
10.
北京未来科技城是一个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的科技生态新城,规划中充分融入人文、科技、绿色元素,凸显"创新、低碳、开放、人本、共生"的理念,注重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的发展,为全世界所瞩目。城市的建设可以说是国家发展最直观的标志。几年来,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规划并实施着各自迈向现代化的宏伟部署,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日新月异”,发展势头极为强劲。总体上看,成绩是突出的,但问题也很严重。尤其是街道、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城市雕塑、城市设施,这些文化的表征,精神的趣味,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城市便只是建筑的堆砌,与垃圾的堆砌几乎无异。作为灵魂的城市文化,几乎可以看作是城市一切美的内在原因,是生活其中的市民们全部幸福的内在倚靠。作为灵魂的城市文化,有着极为复杂的形成因素,各种建设中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灵魂的失却。城市文化标识的确立,目的在于将成功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杰作中蕴含的灵魂,以独特的具象形式展示给大众,成为城市的“点睛”之笔,从而创造现代城市的新的“神话”。中国需要自己的大卫、美人鱼雕塑,自己的自由女神像,自己的凯旋门,自己各种全新的能代表自己所生活城市的文化标识。城市的建设者们已经创造了的,我们需要专家的认定评价,没有创造出来的,我们需要专家的呼吁与指引。这种情况下,专家学者的权威性研究成果和看法,便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7月16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协、海淀区文联和《中关村》杂志社共同举办了“城市文化标识系列研讨会首次会议”,请来了各界相关专家、学者以及艺术家,这次高水准的研讨内容将通过一定渠道上达政府决策部门,必将有利于中国城市建设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2.
进了山水盆景的乐韵和方正四和的人性理念。事实上北京的四合院并非特指那种带脊的殿式建筑,两三层的绣楼式建筑也依据四合院概念,这里不过是将江南的山水阁楼与四合院落折衷的结果,后来又吸收了西洋建筑的风格融各路建筑文化为一统。像恭王府、段祺瑞执政府所在的就体现出这种 相似文献
13.
四合院作为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是有保存价值的;作为民居已经过时,且不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四合院那个时代形成的以封闭保守为特征的城市建设思维,我称之为四合院思维,却是需要破除的。对于北京城市建设来说,更是急迫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14.
15.
昌平在首都城市功能分区中属于城市发展新区,是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发展的新城之一,是首都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在十一五期间,昌平将依托一带两轴,一城多点的区域空间布局,坚持科教创新基地、人文生态景区、和谐宜居新城的发展定位,着力大造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的制造业、旅游会展业、现代流通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房地产业与建筑业等五大经济板块。 相似文献
16.
论坛缘起:在当下世界城市大竞争的时代,奥运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国际化大都市之间竞争和较量的重要机会。本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奥运从根本上看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奥运是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奥运作为内容产业,将全面提升北京数字文化产业;奥运作为一种注意力经济时代的会展业顶级实践,将对北京整体形象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奥运作为体验产业,是发展休闲娱乐游戏产业的极好机会。奥运会会对举办城市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奥运举办城市应该如何进行重新定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怎样利用奥运机遇取得飞跃性发展?如何把握奥运商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这些问题成为第四届北京2008奥运国际论坛讨论的核心话题。今年是北京筹备2008奥运会的关键年,也是北京打造“创意之都”的启动年,在这个时候适时召开以“奥运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为主题的奥运国际论坛,为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以及北京市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来自国际国内的近三十位研究奥运文化以及创意产业的专家学者在本次论坛上发表演讲,分别从“奥运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奥运与城市发展”、“奥林匹克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奥运文化创意产业的经典个案”四个方面,探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创意文化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北京2008奥运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以及宝贵的实践经验。本届论坛定位于“切实服务奥运筹办工作,深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响应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号召,将“奥运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作为本次论坛的核心议题。奥运国际论坛是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中惟一高层次的官方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17.
创意与创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已日益成为现代财富的源泉。新一届政府开展工作以来,明确提出着眼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总体战略。李克强总理最近多次指出: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看,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通过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层次,补足服务业等短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3,(2):48-50
北京市自八十年代大规模交通综合治理以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居民出行难和乘车难的问题,而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行车难的问题又再次尖锐化.解决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已迫在眉睫,同时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对北京市交通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奥运的顺利召开,急需提高北京市交通运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系统的整体运转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