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发研究》1994,(4):54-56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当前农村一项战略性的历史任务──甘肃省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中共甘肃省委研究室小城镇建设课题组近年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和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小城镇在合理配置农村各类资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非农产业,带动农业乃至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抓住机遇 加快小城镇建设郭在芝农村小城镇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它既是乡村之首,又是城市之尾,可以说,农村小城镇是联结城市与农村的纽带,是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沿线、沿边的农村小城镇,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交通条件,纽带和桥...  相似文献   

3.
刘琦 《特区经济》2008,(9):139-140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实行两种不同的公共财政体制,造成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过窄,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客观上对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提出了时间上的紧迫性。针对于此,本文认为应该根据农村经济运行实际规律,改变目前过于偏重城市的公共财政政策,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步伐,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发展小城镇经济的战略意义 加快农村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改革开放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发展小城镇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它对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别,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村小城镇有利于改变农村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近年农村小城镇有了较大发展.但与我国工业化水平相比仍然滞后,存在发展重点不明、投入不足、缺乏长远规划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旨在为加快发展小城镇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乡镇财政作为我国整个财政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迫切需要建立与农村市场经济新形势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乡镇财政、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乡镇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拟就我国乡镇公共财政构建问题作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二的《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笔者多年参与农村小城镇建设,对小城镇建设的有关问题有较深认识,现根据本人在这方面的体会谈几点看法。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发展小城镇,是缩小城乡差别,拉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改革以后,农民种粮的自给有余和经济作物的大幅度增加,农民为了支出自己的产品,购回自己生产所需的物资和技术,必然要依赖于市场。然而我国的大中城币过于集中,离乡村…  相似文献   

8.
<正> 小城镇的发展,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改革与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走有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正确选择。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而且还将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带动相关产业,推动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和全市国民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建制镇由1979年的2361个,发展到1997年的16535个(不含城关镇),小城镇总数已达4.7万个,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全面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是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村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必由之路,对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广阔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小城镇建设的目标谈几点看法。一、小城镇建设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框架内,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加快建立农村公共财政,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创新,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势在必行.所以要建立以下三方面的财政政策,更好地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