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宝林  杨钧波 《活力》2011,(17):65-65
经过多年的发展.网络已经达到了相当程度的普及,目前为止,我国网民已经突破了4亿,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已经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在揭露社会矛盾、促进跨地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真正成为反映民情、舆情的重要渠道。做好网络舆情的掌握引导工作.预防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是当前各级检察机关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互联网上涉检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不断出现,不断地冲击着基层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危及检察工作的开展和检察队伍的建设。妥善化解涉检网络舆情危机,成为深入推进3项重点工作的必然选择。文章试图从涉检网络舆情的现状、如何化解涉检网络舆情危机2个方面作一些探索,为基层检察院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互联网上涉检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不断出现,不断地冲击着基层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危及检察工作的开展和检察队伍的建设。妥善化解涉检网络舆情危机,成为深入推进3项重点工作的必然选择。文章试图从涉检网络舆情的现状、如何化解涉检网络舆情危机2个方面作一些探索,为基层检察院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吉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2):132-133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惊人,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网民意见的非理性等缺陷的存在,网络舆情出现偏差,从而扰乱公众思想,混淆网民视听。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面对网络舆情,如何把握自己,不被网络舆情所迷失,不断增强掌握和驾驭网络舆情能力,进而更好的促进他们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发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重要问题。本文从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出发,分析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中迷失自我的表现、原因,寻找帮助大学生走出网络舆情自我迷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应对突发网络舆情危机,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应对突发网络舆情危机系统。为此,需要把握突发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形成应对突发网络舆情危机的外部环境,在危机发生前,就建立一个完整的应对突发网络舆情危机系统。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网络舆论成为国有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品牌危机的发生与管理过程中的影响日益凸显。对此,国有施工企业要关注网络舆情给企业品牌管理带来的挑战,动态监控网络舆情生命周期中孕育、扩散、变换和衰减各环节"舆情粒子",全面预防、应对并修复负面舆情,恢复和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  相似文献   

7.
钟春雷 《活力》2023,(5):166-16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社会处于大数据时代,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信息传播渠道。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网络上的社会舆情就是大数据视域下现实社会的真实矛盾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投射和延伸。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使得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来发表言论,也使得网络舆情的发展呈现出突发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征,并且网络信息的传播极为迅速,网络舆情的风险随处可见,一些不实和不恰当的言论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而且会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本文基于大数据视域,对当前我国社会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对社会舆情的科学治理提出优化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便捷、快速的网络无时无刻都深深地吸引着高校师生,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新的机遇,又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介绍了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及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近几年发生的许多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面对由危机引起的网络舆情时,往往会出现应对不周的状况,从而进一步扩大公共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互联网时代公共危机事件爆发已成常态,但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低效策略有待改善,文章从互联网时代公共危机事件的内容入手,分析地方政府处理网络舆情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该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成为广大网民了解政府最新动态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了解民众真实想法的重要方式。网络舆情随时代发展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既给县级政府带来了挑战,又给政府带来了机遇。所谓挑战即负面网络舆情对县级政府造成的压力,机遇即政府便于通过网络舆情拉近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为此本文主要对县级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问题对策进行研究。首先以网络舆情为切入点,并从网络舆情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及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条件入手对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之后对县级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积极探索、积极响应网络舆情、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公开、积极形成公众互动及积极采纳公众意见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发现县级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舆情监测手段落后、处理手段单一、研判预警能力不足、政府应对迟缓及上下级政府协调不够、官方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等问题,并对形成缺乏危机意识、执行观念过于陈旧及应对机制有待完善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最终提出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转变执政理念,重视信息公开度,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等媒体近年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舆情危机.对于企业来讲,若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要随时掌握网络舆情的相关动态,并对员工做好舆情引导,目前这已经成为企业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企业舆情是“企业舆论情况”的简称.企业的新品上市、产品服务质量、安全生产、财务状况、劳资纠纷、领导人言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品牌等,都可能成为公众舆论的关注点.企业舆情管理得好,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舆情危机. 归纳起来,企业舆情危机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一是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导致的舆情危机,二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问题导致的舆情危机,三是企业高管言行错误导致的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以及微博、微信等实时传播工具的广泛应用,给工商部门舆情应对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考验。笔者从工商部门网络舆情分类入手,分析当前网络舆情应对现状,并就如何有效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路技术的不断普及,近年来上市公司中由网络舆论引发的危机事件不断升级,这些网络舆情常常对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文章主要围绕当今舆情危机阐述上市公司应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金占勇  康晓辉  邱宵慧 《价值工程》2019,38(29):111-113
舆情传播的互联网环境与传播平台媒介的创新发展,我国网络舆情的演变呈现出新的复杂特性,由此带来更加难以控制的舆情危机。我国政府在着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行为偏差与能力不足。本文在网络舆情新特点和政府网络舆情治理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应从法律制度建设、意识提升、技术手段创新、多元主体写作等方面,创新舆情治理体系,提高舆情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中网络舆情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如何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成为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企业党建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既要注重传统线上工作的深入,同时也要对线下工作的复杂性进行确认,针对网络舆情突发性、隐蔽性等特点把控舆情样态。本文对全媒体时代企业党建工作把控引导网络舆情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赵文  李珊  余重远  李瑞 《价值工程》2011,30(26):139-140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和网络舆情已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校园网络有着自己独特的网络舆情。文章选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研究个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和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的基本态度,针对调查结果集中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给高校应对网络舆论带来的问题和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良好的舆情管理对于检验检疫部门的外在形象至关重要, 网络媒介取代旧媒体发展为民意舆情的 "晴雨表",社会公众随时随地借助网络上传言论, 微博、 推特、 社交媒体上各种言论持续发酵演变为社会舆论. 事实上, 网络放大了公众舆论的影响. 检验检疫部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舆情引导不仅体现单位的舆情危机管理水平, 而且代表了检验检疫部门公信力. 舆情来自于社会公众舆论, 反映的是民意, 舆情管理的主体是人, 突发事件中舆情的走向取决于人, 人有精神、 心理、 情绪、 利益的需求, 舆情反映的是复杂的人性. 舆情危机处置中不同的处理结果,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处置结果圆满的各方满意; 反观处置结果不当的, 牵扯众多机关工作人员, 甚至被免职. 突发事件后的舆情引导教训发人深思. 如何有效地引导舆情, 正面应对突发事件, 舆情危机管理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朱雷 《管理学家》2021,(17):82-84
全媒体时代,涉及高校的舆情突发事件愈加普遍,高校尚未形成完备的舆情应对机制,不良网络舆情对我国高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高校舆情的演化规律,妥善处理高校突发危机事件对高校稳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识别高校舆情传播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网民、媒体、高校管理部门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了不同利益相关者行为策略的均衡条件。研究表明,对高校网络舆情不同参与主体演化策略的分析,能够发现舆情传播规律,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引导舆情向健康稳定方向发展。文章定量解释了高校舆情参与主体的利益博弈行为,研究结果对高校舆情危机应对处理、减少舆情事件对高校利益损害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葛向华 《中外企业家》2013,(11):177-178
本文研究了舆情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认为新媒体时代舆情对食品安全事件影响巨大,已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分析了阻碍食品安全舆情正确引导的因素,如政府在新媒体应用方面滞后、主流媒体引导缺位、媒体舆情引导偏颇等;针对目前食品安全事件舆情引导的现状,提出了若干积极、科学、有效地进行食品安全舆论监督与引导的建议与策略:加强网络和传统媒体舆情的互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法律和技术监控、食品安全报道理性化、政府合理引导和化解、普及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等建议,为有效引导食品安全舆情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