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建议。研究方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出发,明确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分类,通过总结浙江、深圳和上海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分析当前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提出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1)政策供给的不足;(2)土地供应的政府垄断地位;(3)城乡二元发展体制限制农村土地作为资产和资本的属性;(4)土地市场供给机制的不完善。研究结论:(1)加大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供给力度;(2)打破政府垄断供应局面,实现土地供应主体多元化;(3)建立健全完整统一的土地市场;(4)多角度完善土地市场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研究提出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和方向。研究方法:基于微观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理论,结合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和实践,从中国土地市场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中国土地市场供需信号传导、市场主体构成和市场供需平衡,探求推进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成为土地市场中的主体并发挥主导作用,形成了中国土地市场的特殊性。政府与市场的进退,关键考量是政府对土地市场的把控能力能否优于建设一个相对竞争充分的土地市场。(2)土地市场供需信号失灵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土地要素让渡市场,一方面市场失灵导致企业追求高利润过滤真实需求信号而不受市场之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市场定位放大市场有偏信号,两者共振,形成土地市场整体的有偏预期,共同引起土地市场失衡。研究结论:推进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关键是引导土地市场向满足公众真实需求的方向转化、生产企业向转变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向的转变;(2)重点是逐步实现土地征收市场与土地让渡市场的对接,实现土地供需信号畅通传导并有效指导企业开展满足公众需求的生产活动;(3)方向是弱化政府在土地要素让渡市场和征收市场中的市场主体地位,强化并发挥政府在土地市场中的管理、监督和调控的作用;(4)途径是继续强化和充分发挥政府在土地规划、土地市场、土地供应、农地制度改革中的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地储备制度已成为加强城市土地垄断供应、推进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新突破点。随着城市土地储备的推进和规模的日益扩大,收购储备过程中的风险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对不同城市之间的土地储备决策绩效进行比较,把“相对绩效”评价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不同城市土地储备投入和产出指标数据的评定,确定造成土地储备风险的因素,最后提出完善土地储备制度,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储备制度是近年来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成为我国经营性土地可持续化供应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土地储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土地储备必然与银行信贷建立关联,储备土地抵押被金融机构认为是有政府保障、土地价值保障的业务类型,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利用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发挥土地利用规划配置土地要素的关键基础和完善土地利用结构的核心作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优化土地供应的数量、空间和时序结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案例研究。研究结果:在系统论视角下,土地利用规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协调、有序和系统三个视角出发,从数量角度提高土地利用供求的匹配度和土地利用效率,从空间角度统筹各类横向规划布局和各级主体纵向行政尺度,从时序角度协调规划的机动弹性、细节空间和地类动态变更机制。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协调的系统观、有序的系统观和动态的系统观,着重对土地利用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时序关系进行调整,形成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土地供给结构对区域房价的影响。研究方法:在分析土地供给结构影响房价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9—2015年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加以检验。研究结果:土地供给结构显著影响房价水平,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表明住宅用地供给比例提高1%,房价分别下降0.126%和0.103%;基础设施用地供给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房价分别上升0.062%和0.051%;工业用地供给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房价则分别上升0.116%和0.110%。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在土地供给结构与房价的因果链条中起到重要的调节效应,即财政压力越大的地区,提高住宅用地供给比例对房价的抑制效果微弱,而基础设施和工业用地供给比例的增加则对房价的抬升效应更大。研究结论:为抑制过快上涨的房价,保障城市居民住有所居,在加快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土地供给结构,加大住宅用地供应的同时,也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逐步向持有环节的房地产税转变,以降低财政压力对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扭曲效应。  相似文献   

7.
正土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土地制度创新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大有可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盘考虑,不断优化制度供给,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土地要素活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需要新的制度供给须要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和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就是将农村集体原来直接支配的土地资源转变为土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基于公共地的悲剧模型,构建经营性土地出让中各供给主体在个体理性支配下同整体理性进行博弈的模型框架,并以此对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多个供给主体在个体理性支配下的博弈行为会导致土地供给趋于饱和并且会进一步导致土地供应过量。研究结论:提出建立以促进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以土地储备为基础的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政策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供应管制通过住房供给弹性渠道对房价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方法:理论分析,计量检验。研究结果:(1)土地供应管制影响房价波动的渠道是:土地供应管制的宽松和收紧通过供地规模、用地成本以及市场预期影响住房供给弹性,再经由供求关系和投机效应的传导影响房价波动。(2)土地供应管制可以解释45%的城市间住房供给弹性差异;地方政府不同松紧程度的策略性供地行为导致住房供给弹性与城市经济发达程度负相关,中央偏向中西部的土地配额管制政策导致东部城市住房供给弹性低于中西部城市。(3)住房供给弹性决定了房价周期波动,并具有非对称性效应:在市场景气繁荣阶段,供给弹性越小,房价涨幅就越大;在市场不景气阶段,房价跌幅与供给弹性的关系存在方向上的不确定性。研究结论:土地和住房领域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改革供地制度和调整供地政策,使土地供应与住房需求在时空维度上相匹配,将有利于熨平房价波动,降低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该研究旨在寻找我国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和政策措施。[方法]文章运用供求平衡分析的方法,将我国农产品产量与平衡膳食条件下我国农产品需求量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我国农业供给侧存在问题。[结果]目前我国农业供给侧主要存在"三个过剩、两个不足":玉米生产过剩;蔬菜生产隐性过剩;畜禽肉类生产阶段性过剩;高品质农产品供应不足;国产蛋白饲料和奶类等农产品供应不足。[结论]该文据此提出了"蓄产能、调结构、控产量、提质量"的供给侧改革总体思路以及加强农业生产预警和宏观调控、推进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加强市场环境和农产品品牌建设、设定大豆进口规模上限等建议,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上海市土地市场体系结构,分析上海市各类土地市场在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借鉴其他城市和地区土地市场供给侧改革经验,提出上海市土地市场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和政策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上海市土地市场已经发展为实体与指标结合、城市与农村共存的复杂体系,同时存在指标市场发展薄弱,实体市场中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分割,一级市场垄断过强,二级市场发育程度低等问题。研究结论:上海市土地市场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有政府职能转变、摒弃垄断供给、构建多元土地供给格局、土地供给多元价值取向和差别化精准供地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聚焦农业供给质量与效益,围绕生产稳定、产品安全两个方面,探索重构农业生产管理服务方式,强化农业"大数据"应用与管理,解决好谁来种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服务效能等问题,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落实"三权分置"改革要求,探索农村土地"三层管理",为"谁来种地"提供生产要素保障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维护土地承包权益的基础上,创  相似文献   

13.
<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供需失衡的问题提出来的,"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是针对"大水漫灌"式扶贫提出来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针对北京的"大城市病"提出来的。以《农民日报》的报道举例称,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可称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相似文献   

14.
李鑫  孙敏 《农业经济》2012,(3):72-74
现行农地城市流转是在政府双重垄断状况下进行,即政府垄断征地和垄断供地,本文基于福利经济学理论,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政府垄断征地和垄断供地对社会福利和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双重垄断会造成农地城市流转社会福利减少,政府垄断征地导致农民补偿不足,引发社会问题;政府垄断供地导致土地资源配置失调,引起土地产品供给不足或经济低效增长.农地城市流转制度改革应引入更多市场竞争因子,打破政府双重垄断,增进社会公平,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5.
轮作休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突出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农业生产成本抬升等,制约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在推进宏观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必然。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是我国面对土地利用和国内外粮食市场新变化而做出的一项新的制度安排。耕地轮作休耕不仅仅局限于耕地利用本身,而是涉及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既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缓解我国突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回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并提出轮作休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助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进行,农发行应进一步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难点问题、关键环节,突出支持领域和创新支持手段,撬动对农业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根本性问题的解决,更好发挥农发行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中央首次明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明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如何认识和理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三  相似文献   

17.
界定农村客运服务范畴并剖析其基本属性;分析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客运需求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交通运输系统供需关系,阐释从供给侧推进农村客运服务改革的必要性;基于治理理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相互作用机制框架,并据此提出推进农村客运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从制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限制因素入手,分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粮食库存量大、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等现实约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改革策略,最后得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供需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土地整治制度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土地整治的基本内涵、转型方向及其制度构建。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系统分析。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的功能与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高度一致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从制度层面为土地整治转型提供重要思路;(2)土地整治在资金融合、公众参与、资源利用、要素整合、全域规划和动态监管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有效的制度供给是支持土地整治转型的根本途径。研究结论:(1)土地整治的本质是以资源利用效率为落脚点,通过人地关系转型,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多层次需求,增加区域整体福利;(2)以"需求评估—规划引导—权益保障—融资共建—标杆管理—科技服务"为一体,联动、协调的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制度体系,可为新时期土地整治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我国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玉米、大豆、水稻供需及成本收益现状,以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实现农业供需平衡、保证农民受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两部分,而市场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市场供给则只指国内供给。分别采集我国玉米、大豆、水稻这3种典型农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国外市场需求和国内市场供给3部分数据,并将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数据进行对比,由此分析我国农业供给侧农产品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方向。[结果](1)我国农产品仍面临着供需不平衡、农民成本收益率低、农产品价格高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力低等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我国通过降低农作物播种面积来降低产能最终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效果微乎其微; (2)我国的农产品产能是相对过剩,并非绝对过剩; (3)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一端的要素没有得到有效调节,使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是导致农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结论]积极拓宽农产品国外销售市场来增加农产品需求渠道,调节农产品国内市场供给要素,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增加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是我国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