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协调快速发展时期资源利用安全与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保障经济发展、生态和谐与社会安定,是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课题。本文拟研究通过治理目标秩序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多维化、治理结构网络化的风险治理路径,解决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问题,拓展公共部门回应社会转型、结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视野,为转型期资源利用安全问题的风险治理策略研究提供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系统工程。土地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系统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对其研究有利于提高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方法]文章以塔城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2009~2014年塔城市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影响主要因素。[结果]塔城市土地生态安全主导影响因素为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农药施用量、林地面积、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化肥施用量等因子。[结论]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管控机制,包括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土地资源"三位一体"保护机制和科学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监管机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保护措施、科学利用土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资产收益及其管理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基于我国土地产权及收益分配理论,分析了土地财富规模及收益分配结构,阐述了国有土地出让市场存在的土地流拍、国企接盘、总体亏损、债务攀升等问题。基于“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国有银行”这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特征,以促进共同富裕为导向,统筹考虑收益分配、住房保障、地方债务问题,综合采取财政、金融、法律、信息化等政策工具,从全面推行住房双轨保障、逐步完善土地出让制度、持续提高公共治理能力等三方面提出完善土地资源资产收益制度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储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促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提高政府空间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上海市土地储备规划实践,围绕规模、布局、资金三大核心问题,通过分析储供潜力、储供保障、空间布局、资金需求等四方面,体现储供联动的编制思路,并提出机制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理解百年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治理经验。研究方法:从价值、利益和产权的互动机制视角建立了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主线,对制度逻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土地产权围绕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价值目标,以保护维护人民利益为原则,先后形成了5个版本的产权治理结构。治理结构的迭代,既是对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反馈,更是对实践中土地产权制度实施的秩序和效能的保障。研究结论:土地产权制度体现了“价值决定利益,利益需要产权”的逻辑主线。百年土地产权制度主要围绕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两个关系进行了制度建设,保障了公有制的严肃性又不失其治理效率。当前和未来的土地产权制度还需进一步协调当代和后代的关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6.
田鹏 《农村经济》2023,(10):61-72
土地是搬迁群众最放心不下的重要资源,也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如何维护搬迁群众土地权益,利用好“三权分置”改革成效以及相关后续扶持政策,是过渡期后续帮扶的重要议题。借鉴新经济社会学嵌入性理论,阐释易地搬迁人地关系嵌入性理论意涵,在人地关系演化与治理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将土地权利保障和可持续生计重建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为科学实施后续帮扶提供借鉴。易地搬迁人地关系实践是多元产权主体、多样要素禀赋和多重治理机制动态演化与辨证互构的过程,其理论意涵及其实践要义是构建有利于可持续生计能力及其权利保障的政策体系,巩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提升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效能。易地搬迁人地关系实践应当激活可持续生计主体内生动力,完善保障生计合法权利、提升生计经营能力;同时,人地关系实践还必须利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生计能力和权益保障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不同制度改革有效衔接起来;以多元化人地关系和多样性要素禀赋及其差异化实现路径为纽带,健全以生计能力和权利保障为导向的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搬迁群众深度参与人地关系实践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土地作为农村最大的资源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为充分挖掘农村土地资源潜力,山东省沂水县积极探索创新土地利用治理“组合模式”,着力做好服务、保护、治理、监管文章,激活土地资源活力,筑牢乡村振兴安全屏障。打好“服务牌”,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产权制度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与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排他性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盘活土地资产,提高土地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本文基于我国土地利用中的矛盾出发,揭示我国现存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弊端,诸如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产权界定不清、土地流转机制和权能结构不健全。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思路在于,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建立规范的产权结构和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总结2023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领域研究进展,展望2024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与优化、土地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绿色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和保障制度等方面;国外研究侧重于多类型资源协同配置、土地资源保护效果与路径、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功能评价、可持续的空间规划方法、空间规划管理制度与方法等方面。研究结论:2023年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领域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权衡关系、土地资源保护、绿色低碳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评价方法与相关机制、空间规划方法与管理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4年将重点关注土地资源同其他资源的协同机制、土地利用评价方法、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影响机制、土地低碳绿色利用模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治理与规划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土地资源配置方式遵从优势区开发原则到服从主体功能区分工协作规则演进规律,解释现行中国治理模式下国土空间管理逻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传统优势区开发理念为早期区域发展带来了集聚与规模经济效益,但其内部仍存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失衡等问题,降低了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传统优势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理念转型,是中国特定时期具有国家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关键在于明确地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核心定位,应以法律规范"央地"土地关系、差别化实施政策制度安排、引导公众参与规划决策、创新生态(经济)补偿机制。研究结论:不同分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关系协调是世界性问题,转型时期中国国土空间优化和规制治理重点在于厘清中央与地方事权关系,精准落地县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主体功能配套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调控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在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实施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不仅可以引导政府和企业法人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发展区域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建立农地流转的补偿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保护和科学管理耕地资源,解决人均耕地少的矛盾和粮食安全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已发展为自主经营型、内股外租型、社区型等不同发展模式。增强区域农业的竞争力是自主经营型土地股份合作的主要动因;内股外租型土地股份合作是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长期收益的最佳选择;社区型土地股份合作制是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需要。要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稳定的农民股权收益增长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措施推进各类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设“零污染村庄”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的新方法,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新途径。本文应用协同治理分析框架,以浙江省源头村为典型案例发现,当前源头村建设“零污染村庄”的实践逻辑是以污染预防控制为前提、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关键、以清洁能源推广为重点、以环境教育传播为核心、以环保公众参与为保障,从而打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态经济、社会凝聚的乡村振兴样板村。源头村在建设“零污染村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治理主体、高效率的治理机制、多类型的治理资源以及共识性的治理目标的创新模式,并且通过学习机制、行政机制以及社会机制来保障“零污染村庄”创新模式的发展。为进一步发挥“零污染村庄”治理优势,提升乡村振兴绩效,未来需要从明确各主体角色定位、塑造合理性治理结构、合理配置多类型资源以及达成共识性集体行动,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村环境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的立法内容,初步构建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结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规范分析。研究结果:(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种具有部分私法特征的公法性互益社团法人;(2)在构建与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时,首先必须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其次必须以户籍和土地制度改革来培育经营主体,再次必须考虑更大范围的利益相关者博弈。研究结论:(1)明确土地产权结构以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土地权利;(2)借鉴现代社团法人管理制度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3)构建集体经济组织的外部行政治理和经营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以成都市幸福村为例,在分析土地综合整治中治理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解释治理结构改善的原因。研究方法:采用自主治理理论对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制度创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新型自治组织对传统组织既有替代又有补充作用,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并改善社区自主治理结构,保证自主治理效率;社区参与治理,改变了政府或市场的治理模式,提高了制度绩效。研究结论:鼓励社区自主治理发展,选择政府、市场与社区在各自领域内协同配置资源的治理模式,有助于保障农民权益,降低社会风险和促进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6.
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要的政策工具。美国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相关的法律和技术应用体系已趋于完善成熟,值得我国相关部门的借鉴。基于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政策工具的特点,文章从中美两国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体系、监管部门设置和运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相对于美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治理机制,中国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法律法规不明确;相关政府监督机构设置分工混乱、权责不明;水产品可追溯治理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比较落后。最后,该文提出要完善法律法规标准,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基础;整合管理部门资源,提供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的保障;加强技术开发运用,推广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17.
周维浩 《农业经济》2023,(10):107-109
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态治理是政府与市场协同治理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有助于缓解农村生态治理面临的社会资本和资源不足的压力。当前农村生态治理面临单一治理主体能力有限,生态治理结构碎片化以及社会主体对于新型生态问题的应对不足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协调引导、公众有效监督相结合的治理路径,需要做好信息共享、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8.
南宁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投入产出偏低,用地结构不够合理,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难度大,土地利用强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南宁高新区土地利用现状,明确产业定位,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新区土地的内涵式增长;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建立土地集约利用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土地资源安全内涵的探讨,着重从城市化对耕地保护、失地农民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安全态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土地资源经济安全、耕地安全、土地生态系统和制度保障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评价指标的含义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20.
宅基地整治本质上是通过一系列产权交易行为实现土地增值和土地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基于对福建省厦门市的实地调查,本文分析了宅基地整治中的土地利益冲突与产权制度成因,探讨了地方政府为协调利益关系所采取的制度创新及其成效与局限性。研究表明,集体、农户与市县政府之间的土地利益冲突以土地发展权价值的争夺为核心,根源于产权设计与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为促进土地利益均衡分配,通过确权赋能实现三方产权关系的重构是基础,创设市场化的土地产权交易机制是核心,构建以集体为主体的多方合作型治理结构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