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价值网、社会网、知识网和物联网四网融合理念,构建了四网融合理论框架,提出了全要素网络概念和架构模型。结合网络维力理论,剖析了全要素网络互通力、群聚力和同步力,探索了3种网络维力对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总结提炼了全要素网络维力作用下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包括互通力作用下的资源汇聚机理、同步力作用下的协同感知机理和群聚力作用下的泛在聚合机理。结果发现,基于全要素网络的要素资源共享与协同是产业经济变革的必然趋势,在全要素网络维力作用下,产业将发生重组与升级等模式变革,并出现更多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在资源共享协同目标驱动下将以集群形态快速发展和动态演化。 相似文献
2.
2013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6863.4亿元,比2011年的4132.1亿元增长66.1%。但是,产业分散,规模太小,产值只有江苏的15%。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抓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对策主要有:发力三大主攻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加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合肥经济带、芜马铜、蚌滁三个经济带),明确政府功能定位,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大力扶持战略性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的开发区路径,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以及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复合概念,并具有外部性、复杂性、高风险性及聚集性等特征。科技园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衍生和发展的载体,而产业集群又是科技园区更富生机与活力的存续方式,二者良性互动。推动园区经济向集群经济转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5.
6.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株洲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有区位、工业基础、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制约因素。目前,株洲已形成田心高科园、董家塅高科园、河西示范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区,今后可以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可以在加大政策扶持、集中力量招商选资、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以及加快市场培育等五个方面着手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7.
8.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网络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式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创新网络是集群式创新的内在特征,其治理机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回顾集群式创新、创新网络及其治理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的内涵、集群式创新网络的类型和结构,并基于信任、声誉、权力和制度等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网络的综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我国产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产业集群模式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有的四种以市场结构为依据的结构模式,并指出尽管产业集群的作用模式基本相同,但由于不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结构模式对各个产业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应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结构模式来培育不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1.
产业发展所需要素资源有赖于知识网、社会网、物联网和价值网4种网络的承载。在研究四网联动、四网融合及其与产业集群组织经营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全要素网络概念、结构与框架。随后,对全要素网络虚实二象性进行剖析,认为全要素网络虚象是知识共享与计算网络,而实象是要素的分布式存储网络,实象与虚象之间存在关联与映射关系。最后,从虚实相生和虚实替代两种作用关系出发,分别研究了产业集群生成与演化机理,对基于要素网络优化建设视角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要素共享与能力协同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对产业结构高端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要素存储载体和流转媒介,全要素网络能够实现资源汇集与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有利于能力协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全要素网络理论的产业实现提供了环境条件。在“互联网+”背景下,产业集群能够寻求更大范围、更具深度、更有效率的要素共享模式,这将颠覆传统产业集群业态,进而塑造出一种全新的产业集群生存形态。由此,在分析“互联网+”环境全要素网络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全要素网络维力作用下的产业集群生成机理,明晰产业集群生成的3种模式,即供给导向型、需求导向型、供给-需求融合型,可为“互联网+”背景下政府进行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提供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13.
协同演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必然路径。为提高集群协同演化耦合协调度和稳定性,融合协同学、生态学等理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化归结为集群内自组织协同演化、政府调控下他组织协同演化两种生态关系,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基于改进Lotka Volterra模型的组织种群协同演化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组织种群影响因子、最大生态位等因素对组织种群生态位扩张及演化均衡态具有正向反馈作用;通过构建“自组织+他组织”集群协同演化模式,以集群自组织为核心,借助政府他组织,调节组织种群生态位,有助于提高集群演化均衡和耦合协调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是推动区域创新的重要途径,集群效能影响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通过三阶段DEA测度创新型产业集群效率,运用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三力模型评价创新型产业集群效率。结果表明,传统DEA模型凸显创新型产业集群性,三阶段DEA更侧重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性,集群效率存在空间分异,南部沿海地区各项效率值较高。创新型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力与国际竞争力同步发展,但因各创新型产业集群行业异质性,效益贡献力与同步发展的其它两力非均衡异化。创新型产业集群效能由沿海到内陆层级递减,效能模式呈现强能强效、强能弱效、弱能强效、弱能弱效4类。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产业集聚中技术产业范式的基础上,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将遵循“突破性技术创新—产业重塑—产业空间集聚”的技术产业范式。基于此,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演进机理,并提出了促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运用生态学小生境理论分析新兴技术演化和产业技术创新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焦点。基于网络视角,通过引入期望机制、力量机制和知识机制3个指标维度,将技术创新小生境划分为缺失期、萌发期、胚胎期、原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6个演化阶段。选取我国内地27个省市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在确定各地区技术创新小生境演化阶段的同时,归纳出3种技术创新小生境模式,分别为关键技术主导型、科技孵化支撑型和集成创新驱动型。通过进一步对核心技术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主导、竞争、共生构成了核心技术演化态势。最后,提出了完善自我保护机制、构建协同共生模式和优化创新生存因子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