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指出,绿色金融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仍是我们绿色征程上持续关注的问题。文章聚焦于基层实际现状,以安徽省为例,基于2007-2021年各地级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PVAR模型探究绿色金融、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三者间的动态关系,结论表明,安徽省各地级市整体来看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较为平均,并且能源消耗效率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另外,三者之间存在着正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自身和绿色金融的冲击会产生显著且长期的影响,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消耗效率存在着负向效应,但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讨论能源消耗、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首先将能源消耗作为生产要素引入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从而推导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均衡解,并基于2000—2019年我国内地29个省份(西藏、宁夏除外)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人力资本部门的生产效率与研发部门的生产效率;(2)加强对新能源及其技术水平的研发与使用;(3)增强社会公众低碳环保意识,改变大众即时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日渐突出,探究产业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关系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在短期内和长期内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能源输出大国,大量的能源消耗会造成能源的短缺,同时也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都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能源价格的上涨又会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从而间接地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所以研究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的必要条件。本文运用的是协整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煤炭输出省份进行的一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量的能源消耗不会使我们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反而会使其衰退。当能源的消耗阻碍了经济增长的发展时,如果能源政策得以正确有效地实施,经济增长的发展可能会得到改善。因此,采取适当的能源政策对于我国的煤炭输出省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实施了正确有效的能源政策,才可以促使我们的经济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邢毅 《金融研究》2015,426(12):17-31
本文基于“碳排放强度”的分组思路,分别建立低碳发展区域和高碳发展区域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信贷投放的面板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Granger因果检验,比较分析上述三者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信贷投放之间的动态关系在低碳发展区域和高碳发展区域存在显著差异。(2)低碳发展区域的信贷投放和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存在着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而高碳发展区域的这一现象并不显著。(3)信贷投放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表明金融机构较好地执行了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了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能源消费量不断增长,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在1980-2006年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从不同的时间序列对中国石油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正相关关系、短期动态关系和单向因果关系,并就相关问题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02年提出的“脱钩”概念,作为探讨如何阻断两个变量关联性的研究方法,为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理论指导.江苏省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也是全国的能耗大省,同时江苏省又是一个能源贫乏的省份,经济发展受到能源的约束,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对于江苏省紧迫之至.因此,基于“脱钩”思想以及脱钩评价指标,利用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数据,分析江苏省经济增长总量与能源消耗总量之间的脱钩情形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蒙古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矛盾日益突出,明确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采用协整分析、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986-2007年的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数据,对内蒙古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与能源消费速度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存在从能源消费速度到经济增长速度的单向因果关系。该结论启示我们,政府应该谨慎制定能源政策和环境政策以避免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 VEC 模型,考量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国内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结果证实产业结构调整是引起经济增长和国内投资增长的原因,国内投资的增长也是引起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田静 《时代金融》2012,(18):257-258
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作者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的基础上,对北京市1986-2008年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地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的关系,本文以广东顺德2005—2012年数据为例,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三者进行动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是导致顺德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值。因此,要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率先从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和调整产业升级开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形成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形势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生态环境日益受损,污染灾害频发,经济生产技术和环保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利用循环经济的模式实现国际贸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生产领域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把循环经济的理念普及到群众思想观念中,内化为每一个人的潜意识,实现从消费价值观到日常消费习惯的转变,建立绿色环保的消费方式,以绿色消费需求引导绿色贸易,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对资源掠夺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而实现国际贸易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当前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因素。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走出一条兼顾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利用2000到2012年的环境规制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使用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我国环境规制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境规制并不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而是通过费用型环境规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型环境规制拉动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在经济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广泛普及,网络交易渠道日益完善,居民通过互联网络进行消费的热度持续上升。在现今互联网时代,最近的信息,最新的商机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网络购物这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销售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开始对居民日常生活消费产生影响,因此可以说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网络经济背景下,农村居民的购物环境发生了变化,消费方式也有了创新,消费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网络的直接性及便利性提高了用户的消费倾向,促进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同时优化了社会的消费环境。因此,对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农村居民消费影响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根据研究结果可以为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pproach for analyzing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energy use, and income for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n (MENA) region. Our study implements a class of regime-switching models, namely a nonlinear panel smooth transition regression (PSTR) framework. Two kinds of estimates for carbon emissions are provided. On the one hand, we measure the impact of energy consumption on CO2 concerning the level of income per capita, as countries with a similar energy usage level would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 energy intensity. On the other hand, we estimate the impact of output growth on emissions concerning energy usage variation, as a higher economic growth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energy-intensive activities. Our empirical findings support these intuitions as they indicate that pollutant emissions respond nonlinearly to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growth. We find an inverted U-shaped pattern for the impact of energy on CO2, in the sense tha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s declining beyond a given income threshold, which is estimated endogenously within the PSTR model. Also, our results underscore that GDP growth significantly impacts carbon emissions only for higher energy consumption growth.  相似文献   

16.
Social scientists and futurists have suggested that societal development is advancing to a novel stage, to an ‘information society’. However, the crucial qualifiers of this ‘new’ society are ambiguous. Furthermore, environmental goals have created new challenges for information society studi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 and dynamics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most often manifest themselves as competing scientific and socio-political discourses. On the one hand, there is the potential for reducing the stress on the environment: the emerg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 can lead to a dematerialisation of production and immaterialisation of consump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risks: positive environmental effects might be overcome by the ‘rebound effect’ caused by excessive economic growth. It is concluded that further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ie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04年上半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从全球经济走势来看,世界经济已进入新一轮的稳固增长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以及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复苏普遍有力,国际金融市场在经济复苏的有利影响下也呈总体向好态势,国际经济金融走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化.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当前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仍在高位运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消费增长缓慢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的增长速度偏快.本文还在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下半年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走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牛欢  严成樑 《金融研究》2021,493(7):40-57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环境税、污染存量和预期寿命的世代交替模型,研究环境税对环境红利和经济发展红利的影响。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研究表明,环境税能够实现双重红利(环境红利和经济发展红利),这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从传导机制看,环境税通过负收入效应使得资本积累下降,同时,环境税通过健康效应使得预期寿命延长,这又使得资本积累增加。环境税通过影响资本积累,进而影响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此外,环境税率上升使得用于环境治理的政府支出增加,这使得经济更容易产生环境红利。基于内生增长框架的分析表明,环境税有助于摆脱“环境贫困陷阱”,这为解释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提供了一个参考机制。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新古典增长框架和内生增长框架下,均存在最优的环境税率可以极大化人均产出和经济增长率。本文认为,合理的环境税率有助于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与低炭经济发展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正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运用保险手段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从而推动区域整体发展是当代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课题。以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例,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客观上需要对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突发性事件进行防范和化解。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既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贯彻低炭经...  相似文献   

20.
杨伟中  余剑  李康 《金融研究》2021,486(12):75-95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陆续出台且支持力度不断强化,政策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将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转型纳入可持续投资(ESG)资产定价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风险资产均衡收益和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其次基于绿色债券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这一准自然实验,分别从企业融资成本和绿色创新两个角度实证检验绿色转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降低绿色债券的信用利差为绿色企业提供融资激励,同时通过提高棕色债券的信用利差给棕色企业的绿色转型带来倒逼促进作用。(2)这一影响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作用更为显著,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弱化。(3)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融资途径显著提升了棕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倒逼棕色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