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随着环境问题全球性,预防、治理环境污染已渐渐突破国家之界限,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跨境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日益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全球环境"人人有责"。作为国际法最基本主体的国家在享有本国环境权利免受他国侵害的同时,承担着保证其本国管辖和控制内的各类活动不得给他国或国际社会造成损害之义务。反之,国家则需承担跨境污染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对本国给他国造成的损害负有国际赔偿责任。如果对各国跨境损害的行为不加以规制,可能导致行为国对其领土主权的滥用,不仅对受害国家而言有失公正,最终会损害人类的共同利益。因此,确定跨境污染损害的国家责任有其紧迫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债危机引发世界恐慌,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者,如何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资本运作中独善其身,是目前最为国民关注的问题。中美经济相互依赖是多年形成的格局,美国国债危机也严重干扰了中国的金融秩序。中国应从美国国债危机中吸取教训,完善外汇储备管理机制,鼓励利用外汇储备,加强对投机资本的监管,减少对他国经济的依赖性,尽最大可能减少美国国债危机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胡靖 《中国电子商务》2013,(19):169-169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国经济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各国为了限制他国的产品,保护本国的民族企业,实行各种措施排斥、抵制他国的产品,限制他国企业在本国的发展.当然,中国企业也同样面临着来自国的贸易壁垒.但是,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开拓国际市场,中国各企业也制定了各种措施应对各种贸易壁垒,以求得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获得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贸易竞争优势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国的技术进步不仅依赖于本国的创新,而且还需要充分利用他国的先进技术资源,并通过各种渠道的技术扩散和技术外溢来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提升本国的贸易竞争优势。结合我国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贸易竞争优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成本的广义化趋势与国际贸易的“全成本”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本是使用或耗费各类资源要素而引起的代价或价值牺牲。形成成本的资源要素具有本质上的有用性、数量上的稀缺性、归属上的产权性和计量上的价值性。导致成本发生的经济资源不仅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管理等传统要素,而且包括制度、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等新兴要素,成本的承担主体可能有企业、政府、社会乃至后人,其他支付方式包括货币或非货币支付、直接或间接支付、自己(本国)或他人(他国)支付等。从本质上说,国际贸易是产权的跨国(或地区)转移,它会通过种种途径和机制影响各国的生产、消费、经济社会制度、资源要素流动、生态环境乃至今人和后人的生活水平,其间发生的成本包括了由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构成的"全成本"。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基本动因,其本质是对商品成本的相对比较。因此,"全成本"才是形成一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所致,它改革的走向和改革所能达到的效果,必须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来加以分析,不能持法律万能主义的观点,对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抱有过高期望。联合国的产生和存在并没有改变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也没有改变国际法对国际政治的从属性。集体安全制度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其改革不可能达到自然法的理想高度,只能体现主权国家意志的实在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着相对广阔的海域,维护海上公共秩序任务重.南中国海海域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海盗活动十分猖獗,已经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此外我国作为一个航运大国和渔业大国,不论是远洋货轮或者是远洋渔船在公海或者他国管辖的海域也都时常受到海盗的袭击,但是我国至今在刑法中没有关于海盗罪的相关规定,中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国内法却在确立海盗罪方面没有与国际法接轨.虽然我国司法对海盗行为能够运用中国刑法惩处,但实际运用上会有其不足之处,所以中国为了维护本国的海上利益和履行国际公约义务,应当完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在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到处都有国际化的趋势,国际民事交往也愈来愈频繁。因此,国际民事纠纷也大量出现,随之产生的就是国际民事管辖权冲突不可避免的接踵而至。各主权国家在维护好本国公民的利益以及遵循国际原则的基础上,应深入分析国际民事管辖权冲突产生的原因,并努力解决好国际民事管辖权冲突。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与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都在进行着本国劳动力、商品与资本等生产要素与他国的交易与流动。所以在国家根据本国贸易现状制定经济和税收政策的同时,也对其它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个国家的良好的税收政策带来的经济效应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效仿,那便不可预测地引起了国际之间的税收竞争,许多国家都想在这场竞争中分得一份利,便会对国际社会众多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辞典     
船旗国在海洋上航行的船舶都应向本国或他国政府进行登记以取得船舶的国籍。已取得国籍的船舶,应在船尾旗杆上悬挂登记过的国旗,故对船舶登记国也称“船旗  相似文献   

11.
程涵 《国际商务财会》2023,(22):22-25+30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本位制下,特里芬问题未被解决,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世界各国对美元信心不足,但又不得不依赖美元。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没有承担起应有的义务,以本国经济需求为主,以牺牲他国经济为代价。文章对世界经济现状进行分析,描述了美国利用美元影响全球经济,探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可能发展的方向。文章认为,无论世界贸易体系如何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如何变化,人民币国际化是趋势也是必需。  相似文献   

12.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本国的环境和国民健康不受国际贸易的损害。因此,合理的绿色壁垒已经被国际社会以及WTO多边贸易规则所接受。而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对外国进口专门设置的歧视性的、对正常环保无必要的贸易障碍是对绿色壁垒的滥用,是违反国际公平竞争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市场上的进口或国产商品,无论吃的、穿的、用的,从内包装到外包装,标识和说明书只有外文没有中文的现象似乎成了风气,使一般消费者如读“天书”,莫知所云,何况有些“洋文”还错误百出,即使是行家里手也目瞪口呆,弄不明白,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既损害用户、消费者的利益,又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标注本国文字是国际惯例。我国的出口商品在标识上也必须满足对方要求,标注他国文字,适应他国法律和市场的要求。根据对等  相似文献   

14.
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比区段运输高级的运输组织形式,具有其他运输组织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这种国际运输新技术已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作为加快本国经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手段之一,在吸取他国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国的现有资源,我国的多式联运将成为经济飞跃的跳板。  相似文献   

15.
语录     
《光彩》2009,(5)
"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暴露之初,基金组织就于1969年创设了特别提款权(下称SDR),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贷币的内在风险。遗憾的是由于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国家的软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迎接世界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冲突的挑战、学习、吸收、借鉴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弘扬和发展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进一步依法深化反倾销机制,有效保护国内产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允许其缔约方采取的维护本国产业合法利益,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的合法措施,中国作为国际市场上反倾销最大的牺牲者,不仅应该重视对国外反倾销的应诉,更应当意识到作为世界上“最大市场”在加入WTO之后被国外产品倾销可能性的增加,借鉴他国的经验,在WTO相关规则的框架内深化我国的反倾销工作。  相似文献   

18.
出口退税问题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引言 出口退税制度是一国政府为了不削弱本国出口部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把出口产品在生产、流通环节所缴纳的间接税退还的税收政策.它具有消除出口歧视、鼓励本国出口部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加本国财政收入的作用,因该项财税政策既不损害他国利益,又对本国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成为了国际上通行的税收政策.实践表明,该项政策在促进经贸发展的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道德风险的原因,会导致出口部门弄虚作假、骗取退税款额等问题发生.如不对该项政策辅助以适当的规制,则会致使政府税收流失、产生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因而搞清楚出口退税过程中所产生的非法骗税问题的成因及治理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国际技术转让不同于一般的国际商事交易,它涉及到两种法律关系:一是国际技术转让合同法律关系,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国际技术转让行政法律关系,即与技术转让有关的国家与当事人间根据该国法律、法令而产生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实际上,第二种法律关系一般不会产生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因为有关国家的这些法律、法令仅具有域内效力,他国不承认其域外效力,从而各国仅适用本国的有关法律、法令。因  相似文献   

20.
外交庇护制度是庇护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派遣国在接受国的使馆,领事馆,军营,军舰,军用航空器内给政治犯以庇护,即是庇护国在外国领土上庇护外国人。此做法依托于治外法权理论,但该理论并不为当前国际法所承认。且外交庇护亦有侵犯他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之嫌。以"阿桑奇"案为切入点,分析国际法中的外交庇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