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着重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分析作为公共产品之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和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滞后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宝娣 《中国市场》2009,(18):62-6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与滞后于城镇地区,导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相对贫困化程度加深,严重威胁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制约着新农村建设和阻碍城乡统筹发展。本文比较了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居民教育资源、卫生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差距,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与滞后的历史、现实与制度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孝感市加大了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也存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匮乏、县乡财政困难突出、城乡社会保障政策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孝感市应从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公共产品供给创新、转移支付和上解任务模式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创新驱动公共财政体制创新,用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城乡一体化加快前行。  相似文献   

4.
冯景  张高旗 《中国市场》2008,(26):10-11
现阶段,我国长期形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已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因此,本文从制度变迁及路径依赖的视角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探讨,认为要重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必须要跳出路径依赖,进行制度创新,以建立适合我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5.
陈兰杰  侯鹏娟 《商业研究》2007,(11):134-136
社会保障机制是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社会基础保障。法律保障与法律机制、政策保障与政策导向机制、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形式与行政干预机制、经费保障与经费调控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共同构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朱国宪 《商业时代》2012,(6):101-102
当前,我国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原有的法律制度已不能较好地规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文章基于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调查分析,透视了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现象及原因,进而梳理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必须在市场规制法律制度的框架内,才能重构和形成最优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7.
师帅 《商》2013,(17):307-307
由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原因,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滞后,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更为医乏。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概念!内涵及特征进行界定,分析了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缺失,提出了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建立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为核心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8.
公共产品是指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服务,其最大的特征就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两个特征正是公共物品的使用中容易出现搭便车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相对于农民私人财产而言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点并且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根据农村公共产品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可区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产品。现实中,绝大多数农村公共产品是以准公共产品形式存在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主要包括在性质上接近公共产品的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科技推广、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就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同时也是一种信息产品。对于信息类的公共产品,很多地方都是以政府为主体免费提供,这不仅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不利于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就不增加政府财政支出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收费转移制度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这种公共产品进行收费,为信息类公共产品的收费模式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9.
消费、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国内消费)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最为重要.在国内市场消费不足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消费现状尤其不容乐观.导致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多方面,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产品提供不足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公共产品提供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并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苟于泉 《商场现代化》2007,(35):368-369
本文主要分析论述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及其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较多地依靠投资和出口来保持经济的高增长,而消费需求相对低迷。扩大国内需求成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现实有效选择,而开拓农村市场则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黑龙江省由于受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导致农村消费需求不足,因此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扩大农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鑫蓬 《中国市场》2010,(13):27-28
我国长期形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现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日益影响着农村的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本文通过总结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象,并对其产生原因作了一些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供给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改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在公共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特别强调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本文试图运用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有关理论,以一个新的视角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进的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高农民消费质量:公共消费品供给制度创新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昀 《消费经济》2005,21(6):37-40
在全面实现小康的进程中,随着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逐步由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化,农村公共消费品需求日益增加。但现实中,在城乡割裂的二元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下,我国农村包括公共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在内的主要公共消费品供给明显不足。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质量的持续提高,亟待引起重视,并通过制度创新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李玲 《商业时代》2007,(32):8-9
本文围绕着农村中的公共物品投入,分析了农业税费改革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所产生的影响。指出农业税费改革后制约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障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延松 《商业研究》2005,(8):153-15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已经成为加重农民负担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增收需要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行制度创新,并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领域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渠道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瓶颈,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8.
周银超 《商业时代》2012,(13):14-15
现代社会脱胎于传统的单质化社会,在单质化社会中,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是单一的,即政府供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单一的供给主体不能适应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导致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处于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状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错位与失衡严重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加快推进供给主体多元化,同时不断完善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相关的法律制度,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调适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多次证明,没有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参与和支持,农民实现持续增收几乎是不可能的。对农村的家庭承包制度、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村基层组织制度进行重新构建,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福利制度,是属于全社会的公共福利。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部分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又未获得就业和社会保障,不仅生活困难,养老也得不到保障;加之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有必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在许多方面存在缺陷,亟须完善,实现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