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庆廉  沈成华 《发展》2007,(2):91-92
在人民银行再贷款的支持下,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明显好转,经营实力显著增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再贷款支农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考验.  相似文献   

2.
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性质作用及效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是国家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信用社临时性资金不足而投放的贷款。要正确认识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性质;科学看待支农再贷款的积极作用;全面分析支农再贷款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现代乡镇》2012,(12):42-50
支农再贷款助农扶农 支农再贷款作为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该项业务自1999年始。原先,支农再贷款使用主体仅限于农村信用社,2009年人总行再次出台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扩大“三农”信贷投放,并明确提出将支农再贷款的...  相似文献   

4.
顾振武  杨恒凡 《发展》2004,(7):56-57
近年来,人民银行大力增加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投放力度,再贷款余额逐年上升,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使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保持了农村金融和经济社会的稳定。但是,也应看到再贷款投入量过大带来的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基层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和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居安思危,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自1999年支农再贷款发放以来,支农再贷款的政策导向作用强劲,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提升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通过对某地级市(以下简称某市)农村信用社五年间(1999-2003年)使用支农再贷款效益、问题进行个案分析,揭示支农再贷款与农村经济发展、信用社经营状况的关联度和互动关系,研究实现三共赢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四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初期农业信贷投入减少的实际情况,对农村信用社实施了支农再贷款的信贷政策,这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运用,不仅扭转了农业投入减少的趋势,同时对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推进……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区域经济环境的影响,金融机构融资渠道与融资能力的限制,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人民银行再贷款的依赖性依然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面向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发放的支农再贷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方面仍将发挥极大作用.本文拟以海西州农村信用社为对象,对近年来支农再贷款效应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唐圣奇 《湖南经济》2001,(12):62-63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自1996年农信社与农行脱钩由人民银行直接监管以来,以信贷扶持“三农”、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农村信用社资金投向的主渠道,特别是1999年以来,人民银行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这一政府工具,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有效地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那么,信贷支农的具体效果如何?制约农贷使用的症结何在?为此,我们对湖南省溆浦县人行、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自人民银行实行对农村信用社发放再贷款以来,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自身的经营效益明显改善。但是,在政策的具体运用当中还存在3个问题:再贷款规模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资金需求,使再贷款的社会效益受到影响;季节性再贷款的贷款期限不能与农村特色经济发展周期接轨,制约着贷款的投向;头寸再贷款的期限与农村信用社资金短缺持续周期不同步,不适应农村信用社头寸紧张的需求。应针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发专项再贷款;调整目前头寸再贷款的贷款期限。  相似文献   

10.
刘松亭  董志银 《黑河学刊》2003,(3):41-42,45
农村撤乡并镇后,黑河市的一些边远山区变成了信贷(网点)盲区;国营农(林)场深化改革后,下岗种地人员增加。面对机构撤并和国营农业改革的新形势,人民银行应进一步加大对信贷盲区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增加贷款规模,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三农”的要求和黑河市农业特点,灵活确定支农再贷款支持的对象;继续加大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的监管力度,确保支农再贷款安全、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