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周平  刘清香 《山东经济》2012,(1):151-156
基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作用机制的视角,阐述和论证京沪高铁对沿线地区特别是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理论和实践分析表明,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经络和催进经济活动聚集与扩散的前提,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在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中,京沪高铁将会产生客运轴心效应、货运点轴效应、消费效应、建设效应和产业效应等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正溢出效应,同时也可能出现虹吸、替代等负溢出效应等问题。应在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基础上,趋利避害,以期实现净溢出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马永腾  蒋瑛  鲍洪杰 《改革》2023,(6):142-155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扩大开放和贸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2005—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该区域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贸易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变换核心变量、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贸易的影响存在非线性递减和空间溢出的特点;分区域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在其他城市强于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数字经济具有明显的交通基础设施赋能作用,可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这一机制在非省会城市和非直辖市更为明显。应把握数字经济赋能规律,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业创新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创新的核心。基于2010—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区域产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通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产业创新,推动了区域要素流动与聚集,改善了区域创新环境,创新环境起着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沿线地区创新要素相互作用推动了区域产业创新,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外商投资少,其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区域产业创新无显著影响。基于此,应加快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行能力和衔接水平,改善沿线地区的创新环境,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大力引进外资与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此促进西部新通道沿线地区的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慷  王启仿 《特区经济》2014,(8):108-110
采用2001-2011年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省际面板数据,比较我国东北、东、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技术溢出效应大小。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FDI技术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最小。最后,针对区域技术溢出效应差异作了结论分析,并提出有效提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萍3+1区域经济合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来,中部经济快速启动和爬越的局面初现端倪。与“中部崛起相呼应”,“长株潭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位于江西省的萍乡市紧邻长株潭,与长株潭地区交通便利,经济高度关联。萍乡市融入长株潭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增强长株潭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区域的综合竞争能力,也有利于推动赣西经济的发展。双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需要观念的更新,需要协调机制体系化,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体系、产业政策、能源环保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如果萍乡市能融入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形成的长株潭萍经济区必将成为湘赣两省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6.
赵健 《发展》2003,(11):32-34
用交通经济带的理念拓展交通基础建设发展的思路,不断总结经验,以交通基础设施先行发展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强甘肃的自我发展能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积极探求适合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沿线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加速构建“甘肃走廊”交通经济带尤为重要。鉴于目前甘肃境内相继实施的西陇海兰州新铁路复线的贯通,高速公路和公路路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际,本文则主要以公路交通为切入点,围绕甘肃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引发“甘肃走廊”交通经济带为课题进行研究讨论。西陇…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然而,在中部地区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和矛盾,区域发展不平衡、运输成本高居不下、生态环境日益破坏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在中部崛起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提升中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绩效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构建交通基础设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协同发展为视角,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维度对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联结着大都市区域中心以及边缘中小城市,在空间差异显著的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交通成本的减少是否能促进产业的扩散,使得经济活动从核心区域向外延伸至边缘地区?抑或是相反地加强了向心程度?文章用中国高铁建设与县域城市发展的关系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高铁的建设降低了沿线中小城市的经济增速,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证明了这一结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产业扩散并不是导致沿线城市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相反,基础设施的改进带来的交通成本减少以及人力资本的流出是造成中小城市经济放缓的原因,这也表明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然是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集聚过程。因此,借助于交通基础设施,以都市圈或城市群的方式推动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与经济赶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 京九铁路沿线地区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带之一。京九铁路开通运营,对缓解南北运输紧张状况,完善路网布局、充分发挥运输综合效益,适应扩大开放,发展经济和加快沿线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维护港澳地区稳定和繁荣,都具有重大意义。深圳要借助京九铁路沿线区域快速发展的契机,加快第二次创业步伐,力争早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 一、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从1980年到1995年的16年间,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全  相似文献   

10.
马志越 《科学决策》2023,(3):99-114
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及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对区域经济增长将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无法考量其空间相关性,因此需要深入探析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文章构建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空间外溢性与空间关联性,不论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经济增长,还是资本与劳动产出对经济增长均有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作为资本与劳动集聚的空间载体,其通过资本与劳动的聚集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分空间区域检验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京津冀地区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虹吸效应,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辐射及空间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中部地区交通运输体系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中部地区交通运输体系在全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独特的重要枢纽作用,指出了中部崛起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阐述了未来中部地区交通功能定位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构想。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部地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花 《科技和产业》2010,10(4):22-27
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铁路发展有助于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文章在对莆田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向莆铁路建设对莆田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依据向莆铁路经济带主导产业群选择的主要路径,提出了向莆铁路沿线(莆田段)产业布局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3.
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来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还不够适应,仍需加快发展。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还存在各种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我国新一轮经济上升时期,国民经济对各种运输的需求与运输基础设施供给的矛盾仍较突出。在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长远规划中,有必要继续坚持交通先行的方针,继续坚持科教兴交的战略,加快建设区域综合大交通网络,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交通的协调发展、港口群的协调发展非常有必要放在重要位置。区域内各省市之间、各城市之间以及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竞争确实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两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了拓展,并利用区域问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问反馈效应的前、后向联系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对中西部的溢出效应不及后者对前者的显著,中部地区没有发挥区域经济的纽带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区域协调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实现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产业协调和区域福利补偿,必须加快产业转移,扩大区域间公共知识溢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对交通运输状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使其逐渐成为交通运输的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又反作用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鉴于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助推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深化对与之配套的信息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渐成为产业布局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力。文章从知识溢出视角分析了信息基础设施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并利用2003—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产业集聚在信息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除西部地区外,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均具备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的中介作用在中部最强、全国次之、东部最弱,原因在于东部地区逐步进行产业转移与扩散,而中部地区已经逐渐成为制造业集聚中心。因此,要想充分发挥信息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与增长的作用需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产业集聚的有效扩散与再集聚,重塑经济增长动能。  相似文献   

17.
《特区经济》1997,(5):44-44
<正> 京九铁路在商丘与陇海铁路交汇,给商丘地区提供的发展机遇,主要是创造了营造区域中心城市所必备的基础条件。 商丘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之一,造成经济长期落后的原因很多。交通闭塞,城市规模小,设施不完备,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对于交通运输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目前城市发展来看出现了交通拥堵,城市土地紧张以及城市污染等问题。因此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围绕交通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当地交通条件,同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当中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国家逐渐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通过大规模的实施农村、乡镇和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项目,我国交通运输状况大为改观,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运输能力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农村与城乡、农村与城市之间交通状况的差异较大、区域间交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王柏生 《科技和产业》2019,19(11):61-67
以"一带一路"国内沿线18省(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9—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利用区位熵测度了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然后利用全局Moran’s I对"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区的GDP进行空间依赖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了国内沿线地区物流产业的集聚化发展;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的相关性,并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经济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