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越来越意识到彼此间的竞争其实是体现在知识与科技的竞争,那么拥有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源就受到了非常的重视。知识型员工所拥有的文化背景和创新意识,成为各个企业争夺的资源之一,他们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量。目前,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间交通设施的便利等等优越的条件,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提供了便利。知识型员工的大量流失对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有重大影响,本文从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现状、流失原因、造成的影响以及对策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目前知识型员工的价值和意义,期望能够对中小企业善用人才并留住人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就需要拥有足够稳定的人才储备。当今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个人提供了广阔的谋求自身价值和发展的机会。企业的迅速发展、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用人机制的灵活性导致了人员频繁流动.形成了频繁的员工离职现象。员工的离职就是员工自发地实现劳动力从组织内部向组织外部转移.而员工频繁的离职会影响到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员工的离职对企业来讲就意味着损失。俗话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员工流动是正常现象.是遏止不住的。而企业所要做的就是要对员工进行离职管理。通过员工离职管理使企业保持合理的离职率,不会因员工的离职特别是关键员工的离职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造成较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做好员工离职管理呢?  相似文献   

3.
摘要:员工职业管理和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企业要谋求长远发展都必须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构建人才梯队,确保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本文通过对各阶段员工的职业管理分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可行性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下知识型员工流动的风险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和科学的管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本文阐述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动管理的意义与风险,并给予企业相应对策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知识型员工的流动管理。  相似文献   

5.
现在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都深受人才短缺的困扰.企业业务迅速扩展,管理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一边是经济的飞速发展,一边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严重短缺,加之员工的不断流动和员工岗位的频繁更换,这种不对称的发展格局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进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社会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因此,企业必须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战略性的意义。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员工培训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尽而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何开展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员工培训工作、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刘佳 《科技与企业》2014,(18):48-48
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非常迅速,在国际大舞台中,也占据了一定的主导地位,很多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大环境,不断对人才进行培养。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同时企业要想更好的运营,就必须采取合理的模式对人才进行管理,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就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本文通过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实践研究,来分析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措施,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方略一:分析不同员工的作用 毫无疑问。企业希望所有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有利的员工,都忠诚于企业。与企业同舟共济。为企业服务并创造价值。而且,企业最需要留下的人是关键岗位的员工。是核心人才、骨干人才。是基本队伍。是形成企业核心价值、核心文化、核心竞争力的人员。一般来说。不包括股东员工、家族成员员工,企业内外员工可分3个层次:核心员工,骨干员工,一般员工。  相似文献   

9.
人才高度竞争的今天,如何加强企业与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企业与员工建立和谐关系的一个方面。文章从员工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加以阐述,最终使员工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达到共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都意识到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因此,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减少优秀人才的流失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当然,保持一定比例的人才流动,对企业管理和效率的提高是有必要的。一般来讲,企业的流动率保持在10%左右为宜,过高的流动率会使员工缺乏归属感,导致短期行为。同时,也增加了监管及替换成本。有统计显示,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企业从招聘新人到顺利上手,仅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2倍到3倍,优秀员工的替换成本则更大。对于一些关键员工,他们的流失带来的往往…  相似文献   

11.
一、企业人才流失的几种类型人才保留是每个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都要面临的挑战。稳定员工队伍,尤其是企业核心人力资源队伍,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从企业和员工两个角度,可以把人才的流动划为四种类型(如下图1)。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首先要看员工的整体素质如何。素质的提高需要企业为员工提供不断的培训再培训的机会。我们是国有企业,员工不能像私有企业那样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一个人在单位要工作几十年,由于工作岗位或员工个人的需求经常有些变动,而每次工作岗位的变动都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的要求,企业必须培训员工使其适合新的岗位。其次,要看我们的企业有没有良好的吸引人才和资本的能力。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相似文献   

13.
人才高度竞争的今天,如何加强企业与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企业与员工建立和谐关系的一个方面。文章从员工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加以阐述,最终使员工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达到共赢。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一直在提升。企业要健康持续地发展,就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不定期的人力资源培训,另外还需要为企业招揽新的高素质人才。当今,人才要素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端人才已经成为了各个企业之间争夺的重要资源。人才要素对企业的影响是直接的,它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现状,并且在最后提出了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申泽姝 《民营科技》2014,(1):114-115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对企业内部的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发挥最大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对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从对人员进行的招聘开始,然后就是如何有效的管理,能够招到人才容易,但是如何留住人才以及让人才最大程度的为企业服务,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种方法,其可以激发员工内在的潜力,将全部的能量都用于企业发展中,现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如何有效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员工是企业发展前进的动力,职工就像企业的发动机,如果一个发动机马力十足,企业就会迅速的发展,反之就会停滞,如何才能更好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企业间的竞争就是生产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引进人才并充分发挥人才潜能为企业服务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重大策略,员工满意度作为人才效用发挥中的关键因素正在被企业和社会关注.本文对员工满意度研究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简要探析了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最终提出了一些提升员工满意度充分发挥人才效用的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18.
企业员工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之间对于人才的竞争也异常激烈,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只有不断的进行员工培训,为员工灌输最新的经营理念和专业技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指出人力资源管理对加强员工培训的重要作用,以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海珠 《活力》2011,(8):108-108
企业要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获胜,一定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员工培训与开发是提高员工素质必不可少的一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企业是否重视员工培训可以预测其未来的竞争力。怎样完善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提升员工培训效果,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进而使石油企业保持高速稳定发展,是石油企业培训工作人员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灵活的用工方式的运用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离职率的逐年提高也给企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企业如何建立留住人才的制度和环境,真正留住人心,关系到企业的正常发展,也关系到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所以对新员工的管理至关重要。文章从新员工管理的现状出发,重点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进行新员工管理,探讨新员工管理的注意要点和操作要领,为真正实现"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合格的人才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