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取得了长足发展,表现为存款、贷款持续快速增长,不良贷款逐年下降,经营状况逐步好转.但与同类金融机构相比,农村信用社尚存诸多差距,表现为贷款市场份额较低,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回收率不能稳定提高.虽然农村信用社与其它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较大差距,但从其自身发展来看,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2009年初,甘肃平凉市农村信用社推出新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规范透明、有效监督的农户资信评定代替农户贷款财产抵押担保和贷前调查审批环节,按资信评定等级、发给可随时获取2-5万元贷款的贷款证,农户从农信社贷款就像凭存折(贷款证)取款一样方便快捷.新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功运行的长远意义在于,随着内外部经营、竞争压力的加大,农村各金融机构管理效率必将提高、各项费用必将降低,长期困扰"三农"的贷款供应不足、利率偏高的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在对新疆12个地(州)288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Probit模型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对农村信用社的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表明,农村信用社贷款需求对象为中等文化程度、从事种植业、对正规金融机构有一定了解的农户。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要根据各地农户金融需求的特点作差异化调整,发展农村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  相似文献   

4.
向杰  马斌 《西部金融》2003,(11):43-44
随着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从贫困地区金融市场的退出,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当地金融机构的"主力军",以我支行监管的柞水县金融机构为例:2002年末,柞水县有贷款业务的营业网点仅为34个(信用社30个,农行4个,工行、建行的机构全部撤消);柞水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占柞水全县贷款总额的41%,但是信用社的贷款还没有占到该县全部贷款总额的一半,贷款份额以及自身存贷款占比仍然较低,机构网点数量占优势,贷款总量不足,贷款营销是当前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工作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金融支持"三农"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地区金融支持"三农"面临贷款需求大额化、长期化、信贷支持领域多元化、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但农村信贷市场存在涉农贷款难以满足需求、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的意愿不强、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应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贴近"三农"实际,优化农村金融的功能定位与服务;减少资金分流,有效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3],使农村信用社有了更大的贷款定价自主权和盈利空间,同时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管理及风险定价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解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政策执行情况,更好地指导其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风险定价制度,发挥利率杠杆作用,我们于近期对酒泉市所辖各县(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7.
一、乡村信贷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匮乏.近年来,随着农业银行退出农村市场,乡村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农村信贷资金总量严重不足,支持贫困地区"三农"发展乏力.从郭勒布依乡农信社近几年发放的农村贷款来看,80%需要依靠人民银行再贷款支持.信贷资金短缺导致农民贷款难,信贷资金不能有效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8.
金阳 《全国商情》2012,(5):57-58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目前我国主要的直接面向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虽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成果,但是从试点改革的实践与其目标要求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介绍了河南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从支持"三农"的角度就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农村信用社大力推行的小额信用贷款,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是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内发放的免予担保、抵押,由农户承担无限还款责任的贷款,它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贷服务水平,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改善农村信用社信贷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社农"双赢"的局面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对商洛市905户农户信贷需求情况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别对农户信贷需求、农户金融机构信贷需求和农户金融机构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既从需求视角估计农户借贷需求和金融机构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又从供给视角估计农户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商洛农户的潜在信贷需求强烈,但由于自身收入水平较低、文化程度不高、生活消费性借款不愿承受较高的利息支出等因素,农户不愿意向金融机构借款;与此同时,农户选择向金融机构贷款时,由于没有熟人、缺乏抵押物、没有被评定为信用户等因素制约,较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满足。最后,本文从扩展农户金融需求、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两方面提出缓解农户"贷款难"和金融机构"放贷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去年4月份,朱镕基总理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当前特别要重视和发挥农村信用社的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发展,使它成为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这一指示充分肯定了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农村信用社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希望.农村信用社为农服务的宗旨到底体现得如何呢?人民银行高陵县支行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辖区农村信用社为农服务宗旨的体现及农户贷款的发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此次调查共向农户发放问卷236份,收回有效问卷203份,回收率为86%;向农村信用社职工发放问卷92份,收回有效问卷84份,回收率91%.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农村信用社支农现状及面临的困难,进一步了解了农民群众对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难贷款"的必然选择.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需求量大,手续简单,农民借款方便,贷款发放效率高,既支持了农民的生产经营,使农民增加了收入,使国家扩大了内需,又使信用社降低了贷款风险,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是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农村信用社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端正经营方向,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分行的工作部署,当前需要认真解决、处理好工作中有关问题,促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试点工作的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金昌市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的发放情况,人行金昌中支联合当地监管部门对金川区、永昌县两家农村信用社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额农户贷款满足了绝大部分农户资金需求,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渭南市农村信用社围绕如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做好支农工作、如何增加对农民的贷款投入,促进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信贷支农新路子.从2000年以来积极推行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为渭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信用社经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直接关系到金融企业未来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由于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加之受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历史欠账较多.为此,农村信用应充分认识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现实意义,以中央银行票据支持为契机,采取"分类实施、区别对待、期限达标"方法,逐步提高农村信用社整体拨备水平.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这个<意见>为解决信用社贷款难、农民难贷款这一矛盾指明了一条道路.近年来,我们反复思考的焦点是,要使这条道路畅通无阻,就必须使信用社尽快构建并完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机制.从2002年开始,我们从"建制、抓点、指导、查督"八字入手,开展了信用村镇建设的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18.
民营中小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大,但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分析对沙湾"老街"农村信用社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及商户的成功个案的分析,为县域金融机构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旬邑经验"被认为对中国西部乃至全国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和普遍的推广意义.旬邑县农村信用社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提出的"五子登科"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做好贷款品牌,支持特色产业,推进新村建设,为县城金融机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利率市场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选择广西12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农户贷款数据和财务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广西农户贷款和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广西实际存款利率与农户贷款、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广西存贷利差对金融资产负债率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对存贷比有负向显著性影响。最后从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