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泛珠三角经济区是中国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广西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是新世纪新阶段广西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重点之一,在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先导地位和作用。为了,保障和促进广西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着力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区区域合作共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发展情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有玉 《特区经济》2007,(12):195-197
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州等国际国内的区域合作中,广西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目前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发展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典型的弱弱合作区域,其发展模式独树一帜,广泛融入多区域合作、组合式港口发展及区域内"飞地"合作的合作发展模式值得同类经济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广东在“泛珠三角”中如何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泛珠三角”是一个涵盖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海南9省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经济区,它横跨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与东南亚国家在地理上直接相连,通过港澳地区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接,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开放优势,在全国三大沿海经济圈中独占鳌头。该区域的经济合作,对整个国家、泛珠三角区域及各成员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作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中重要一极的广东省,  相似文献   

4.
张景 《广西经济》2010,(3):54-54
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和北部湾经济区五大功能组团之一的铁山港(龙潭)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白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博白县委、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把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主动加强与广西沿海城市的沟通与合作,努力在观念、体制、交通、产业等四大方面与北部湾经济区实行全面对接,当好玉林市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关系到区域经济运行的效率与质量.广西与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合作可以概括为"东进、西联、南下、北上"八个字.区域合作要建立合作机制,确定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6.
易杳 《开放潮》2004,(8):48-49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9 2”泛珠三角大合作战略的提出以及CEPA的实施,福建与香港的合作迈入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7.
大海 《珠江经济》2004,(8):16-19
备受瞩目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的揭幕,标志着中国至今最大规模的区域合作工程正式启动。自从去年7月广东提出这个构想后,九省区和港澳的行政首长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中央鼓励积极探索,国家有关部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出席论坛的这些区域的首脑,对于发挥各自优势,务实推进合作,共同打造泛珠三角经济区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设、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战略开发的启动,进一步促进广西建设区域物流体系的步伐。文章从五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广西物流业在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前就建设区域物流体系应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说明只有围绕特色和突出区位优势才是广西建设区域物流体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府领导在广州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9+2”泛珠三角正式建立,推动了泛珠三角经济合作。而旅游合作与开发,是泛珠三角利用各地的资源优势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并达成了一致协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指出:  相似文献   

10.
谭小燕 《特区经济》2011,(9):211-212
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人才的需求为主体,从泛珠三角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的前提、目标原则以及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措施等几方面谈谈个人看法。①  相似文献   

11.
侯起秀 《特区经济》2006,(12):52-54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区域内各地区将在新的战略定位中推进经济转型,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朝着与各地区更加紧密依靠、互补互动的方向发展。本文分析了区域内各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和突出问题,以新贸易理论为指导,指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大于竞争,以区域整体协调发展为目标,变竞争为合作,是泛珠江三角洲地区9省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2.
吕文丽 《特区经济》2012,(10):26-28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作为中国经济的重镇,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化(尤其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泛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出现进入困境的迹象(甚至产生了区域内部贸易壁垒的问题),如何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尽快破解上述难题,成为学者的研究中心。通过对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整体性分析研究,对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存在的贸易壁垒问题进行了精确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策,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3.
资本流动是资本优化配置的结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提出,客观上加速了资本在泛珠三角区域内的流动,从而对区域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本文在剖析区域资本流动成因的基础上,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区域金融机构的合作机理进行探讨,同时界定了合作的边界,并由此对泛珠三角区域金融服务平台的构建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泛珠三角与东盟地区的经贸合作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珠三角为东盟提供了进入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最快捷的战略通道,而东盟又为泛珠三角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大平台。泛珠三角与东盟,可说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均占。本文通过分析泛珠三角与东盟地区合作的成因及制约两者战略合作开展的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泛珠三角和东盟战略合作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战略下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伟民 《特区经济》2007,216(1):186-187
环北部湾地区作为中国与东盟跨海联结的纽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地处环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位置,该地区由于基于中国与东盟“十加一”的合作在迅速发展、中国和越南现在进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取得明显成效的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以将很可能成为继中国的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第四个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作为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是保证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而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整合才能够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加工制造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16.
王欣 《特区经济》2006,(6):54-56
在分析泛珠三角区域交通基建的紧迫性和协调的重要性基础上,指出当前交通基建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一体化政策建议,以确保泛珠三角区域交通基建一体化的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17.
赵祥 《南方经济》2016,35(10):109-120
作者利用动态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发现:在2001-2013年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间经济互动显著增强,但其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形成了正向的产业结构效应,除了广州和深圳以外,各市在第二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弥补了第一、第三产业的劣势。珠三角城市群内多数城市未形成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和空间区位效应,尚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调整有待深化。基于上述发现的政策建议是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构建错位发展、高效互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珠三角利用外资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其地缘优势,成为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最多的地区。近几年,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明显的从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的趋势。珠三角利用外资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长三角崛起与珠三角构成竞争态势;另一方面,珠三角自身“民工荒”和劳工成本上升、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日趋严峻。珠三角唯有鼓励自主创新,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应对这些挑战。  相似文献   

19.
珠三角地区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有智  周学政 《特区经济》2006,213(10):53-54
创意产业在我国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珠三角地区发展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个地区的创意产业园区起着形成产业链、聚集先进企业、孵化后生企业以及辐射周边发展的作用。虽然珠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起步早、数量多、速度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发展定位不明确、无法体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缺乏产业整合等原因,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为此,本文作者认为,珠三角地区创意产业园区应该进一步明确定位,整合产业链,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珠三角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成效显著,对国内经济发展作用也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面临诸多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并且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