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成功加入WTO,银行业传统经营模式面临着重大变革。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国内银行条块分割的状态已经成为制约银行信息化的瓶颈所在,今天,银行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已经聚焦在一个关键点上,那就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实现银行信息、业务系统“大集中”。2002年,实现银行数据大集中几乎成为我国所有银行的重点信息化工程,各行或完成规划进入实施阶段,或按计划稳步进行,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面临加入WTO后的新的挑战,国内银行业已深刻认识到信息科技作为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为了集中科技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各商业银行都在逐步实施数据集中工程。数据大集中已经成为大型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潮流。它除了可以带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优势外,同时对国内银行业应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据仓库,降低决策风险,也有着巨大的技术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银行业的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国内各大银行实现数据大集中后,面临激烈的金融市场化竞争趋势,各级行在经营管理分析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日益增多。各大银行的业务及管理系统不断整合集中,同时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科学地对  相似文献   

4.
该文总结了国外银行业数据大集中的发展阶段,认为我国银行业目前基本已经实现了整合集中(Data Consolidation),提出数据整合并不是银行数据大集中的最终目标,银行应该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构建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数据仓库管理系统,实现经营模式由以“账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银行信息化领域,数据大集中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在国内,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银行已经在2002年左右就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其他银行和大型证券公司也纷纷迎头赶上。数据大集中已经成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作为金融业重要成员的中小金融机构也顺应潮流基本完成了不同程度和层次的数据大集中。  相似文献   

6.
数据大集中与灾备中心的建设是2002年两大热点 说到2002年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热点问题,第一个就是数据大集中.目前许多银行已经实现了数据集中,有些银行还在论证阶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率先建成了南北两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全国数据大集中;农业银行在建成36个省域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全国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中国银行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了全国建设五大中心的目标;建设银行已明确了集中的方向.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已实现了数据集中的目标;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正在进行集中方案的论证.中国进出口银行没有经过分布处理,目前已经一步到位,实现了数据全国集中.数据集中对整个银行业硬件、软件的投资及IT资源的分配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早在2003年2月,本刊记者曾经就银行业灾难备份中心建设的话题撰写《再造一个“篮子”——银行数据集中后的灾备建设》一文。此文在业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时至今日,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相对于两年前,一方面,绝大多数大中型国内商业银行已经完成或者正在推进数据大集中工程,“装鸡蛋的篮子”越来越少,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积极推进数据大集中是国内银行业的一项重大举措,目的是实现银行集约化管理,降低经营风险。然而,数据大集中就像是将全世界的桥梁都整合成一座桥梁一样,它在方便银行经营管理的同时,也给银行的IT运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数据中心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应用和系统,技术复杂度和关联度今非昔比;另一方面运维人员的高度集中和专业化也带来了运维管理的高度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以数据大集中为标志的新一轮银行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初见成效,各商业银行纷纷把原来分布在一、二级分行的业务和管理数据逐级上收,最终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总行中心,以实现全行业务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适应管理扁平化改革.这为各大银行初步实现数据大集中、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平台,同时也为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数据大集中是国内银行业电子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大集中有利于银行实现集约化经营和管理,有利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推广,有利于系统资源的整合和调配。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数据大集中模式也给计算机安全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农业银行省域数据集中全面完成,全国数据大集中工程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确保大集中模式下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是科技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