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建行东莞市分行透露,为满足移动手机客户和网络客户的需求,该行已正式推出了手机支付信用卡。手机支付信用卡是建行基于智能SD卡技术和《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推出的移动支付产品,是一张Micro SD卡,卡内包含信用卡主账户和电子现金账户,通过配套移动支付专用手机使用,可实现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功能。  相似文献   

2.
6月10日,为进一步推进企事业单位智能办公、内部消费和结算一体化,推动手机移动支付的推广应用。农行金华分行在前期电子现金应用和移动支付推广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用户需求,开发了“金穗e支付平台”,实现了企事业单位内部消费结算、基于身份认证的门禁、考勤等功能的一体化开放式的手机支付和金穗IC卡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3.
移动支付,泛指用户使用智能移动终端(如手机、PAD、IC卡等),通过移动互联网络或者近距离无线通信,向支付服务商发出支付指令,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结算的一种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分为近场支付和  相似文献   

4.
资讯热点     
两大巨头试水移动手机支付 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近日宣布,双方共同打造的移动支付平台已正式上线。消费者若拥有一台具备NFC(近距离无线通讯)近场支付功能的手机,再免费换上中国移动具有移动支付功能的SIM卡,即可在商户、公交车、地铁、星巴克等商家直接进行手机付款。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电脑》2011,(11):96-96
本刊讯东信和平近日率先研发出了符合银联标准移动支付的SWP—SD卡产品,并在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年会上正式对外发布,得到各方好评。中国银联推出的移动支付方案,是将具有支付应用功能的安全芯片集成在MicroSD卡上,配合支持NFC功能的手机终端,消费者可以在任何一处接受非接触式支付的场所轻松完成非接触现场支付,也可以通过安装在该手机上的客户端完成手机商圈平台的远程在线交易、信用卡还款、公共事业缴费等多种功能,是一种便利、快捷、安全的新型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6.
《金卡工程》2014,(4):21-21
正日前,中国银联发布消息,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闪付"终端近300万台可支持金融IC卡和NFC手机支付受理,全国金融IC卡发卡量也超预期推进,移动支付行业飞速发展。众多移动支付参与方加速布局移动支付,中国银联力推以TSM系统为核心的移动支付平台,搭建商业银行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渠道,同时,中国银联还联合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线下POS机改造,并进行补贴,以为NFC手机支  相似文献   

7.
《金卡工程》2013,(8):45-45
8月27日上午,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简称广东移动)与浦发银行在广州全球通大厦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移动浦发银行NFC手机支付产品。发布会现场,主办方展示了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合作的NFC手机支付产品,并发放了首批NFC手机和SIM卡,诞生了广东首批NFC手机支付用户,也由此开启了广东省移动金融领域信息消费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简讯     
浦发银行将在全国推出NFC手机支付浦发银行日前表示,该行将于近期正式推出NFC(近场支付)手机支付产品,这将是国内唯一一家将银行卡完整地空中植入手机SIM卡并实现诸多空中服务的移动金融。青岛银行新一代手机银行上线日前,青岛银行打造了与客户移动生活相关的新一代手机银行。该手机银行结合手机的随时、随身、定位、时间碎片化以及智能手机的自身特性,以感知、互动、协同为特色,提供了移动金融、移动支付、移动生活以及移动资讯等150个功能。  相似文献   

9.
《金卡工程》2014,(4):44-44
正4月23日,中国银联联合交通银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移动支付"迷你IC卡",并在广东地区率先启动试点。这项基于金融IC卡应用的移动支付创新产品,将为持卡人体验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提供新的方式选择。"迷你IC卡"是由银行发行、手机SIM卡大小的金融IC卡。持卡人只需将该卡置入专用NFC手机,就可在银联"闪付"终端上实现近场支付;下载"银联随行"客户端后,还可同时享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手机银行的发展以及移动支付的普及,二者的结合成为一种趋势。移动支付芯片可以为手机银行交易做数据签名,提高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同时,借助移动支付的近场通信技术,移动支付手机可以成为一种适合多场景应用的身份认证工具。而手机银行作为移动支付媒介,不仅方便了移动支付功能,拓展移动支付应用范围,而且可以将其加强为一部移动POS。手机银行与移动支付的结合形式手机银行可以与手机SIM卡或SD卡等通信,而移  相似文献   

11.
移动支付一出,其他支付方式黯然失色。近年来移动支付俨然成为香饽饽,吸引各行人马争相加入,抢占电子支付市场高地,而NFC智能支付手机、虚拟钱包和运营商计费三大技术则成为主要武器。  相似文献   

12.
《金卡工程》2013,(6):24-25
日前,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共同推出了移动支付联合产品——手机钱包。业内预计,大规模商用即将拉开序幕,产业链诸多环节如运营商、银行将不同程度受益,但市场未来增长仍在于培养消费者习惯以及具有用户黏性的创新产品。强强联合推手机钱包日前,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共同打造的移动支付平台正式上线。移动支付平台是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以  相似文献   

13.
2016年,使用手机支付越来越成为主流的线下支付方式。移动端第三方支付平台日趋火爆,它有着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方便易学的付款方式,越来越别人接受。在现今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中,支付宝结算平台和微信支付结算平台的发展规模最大,所占市场份额多。现在越来越多的顾客和商家甚至包括出租车司机接受无卡无现金支付,支付范围越来越广,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在移动通信行业,随着4g技术的普及、智能手机加入了诸如全功能nfc的功能拓展,中国银联已探索到了一条既不会冲击传统银联的银行卡业务,又能利用新一代智能手机近场通信功能,依托庞大的移动支付终端推广自己的移动支付的解决方法:银联云闪付。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智能终端全面普及,移动互联网迅猛增长,移动支付的战略性地位进一步凸显,各大银行开始集中发力移动支付业务。2011年9月18日,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联举行联合发布会,在同业中率先推出基于SD卡模式的金融IC卡移动支付商用产品,从此拉开了建设银行致力于移动支付产品创新的大幕。建设银行通过潜心研发,已基本建成了全面兼容主流模式、创新产品特色鲜明的移动支付平台。  相似文献   

15.
《金卡工程》2013,(9):6-7
各类以“宝”命名的移动支付产品、手机刷卡器、手机钱包等是不是让人有些眼花缭乱?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日益白热化,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联、电信运营商都在从各自领域切入.抢占这块未来支付领域中的制高点,斯在移动终端和传统支付领域拥有优势的电信运营商和银联两者的联手,无疑让它们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然而,移动支付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制约,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安全性。在实际操作中,以手机支付为主的移动支付安全包括存储安全、传输安全、认证安全等。只有实现了SIM卡、手机、第三方支付方案的全程安全,移动支付才可能迎来健康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行为正逐渐由传统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远程支付模式向以手机移动支付为代表的近场支付模式转变。现代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SIMpass、RF-SIM、NFC等多种移动支付技术方案,结合银行传统业务,创新产品和应用,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各种无线射频技术的研究和比较,寻找适合商业银行创新和拓展业务的无线射频技术解决方案。并在银  相似文献   

18.
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使得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商务活动成为可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AP并利用手机预存话费进行了小额支付的中间。平台的设计理念,从可扩展性、性能优化及安全性3个方面给出了中间平台的构建策略,并对平台支付协议进行了设计,为移动商务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金卡工程》2011,(7):63-64
近日,中国银联与HTC宣布首款银联移动支付智能手机HTC“惊艳”正式发布。HTC‘惊艳”搭载了Android2.2操作系统,在SD卡中内置了支持中国银联标准的手机支付方案,具备手机银行、信用卡还款、缴费通(移动、联通、电信、电费等)、余额查询等远程支付功能,并支持银联POS机刷卡消费等近场支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电信)近日发布公告称,已为中国电信用户免费开通中国银联手机支付功能,用户只需办理“银联翼宝”手机支付卡,就可将手机免费升级为一台移动支付终端,这实际意味着在手机支付标准上,中国电信已完全使用银联的手机支付标准,且已开始实质性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