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培 《改革与开放》2012,(19):45-4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但以欧债危机为代表的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能源价格起伏不定,我国政府“节能减排”政策的坚决执行,风能、太阳能、清洁能源的逐步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加大,这些新的形势和变化对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电力企业需要强化内功,加强内控,防止因现金流枯竭、盲目投资损失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2.
论“氢经济”产业革命——中国和平发展的能源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并不总是友好宽容的。中国过分依赖海外矿石能源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风险。世界和中国的矿石能源储藏和消费增长形势都表明,以矿石能源为基础的西方国家传统工业化道路是不可持续的,对中国尤其如此。我国应该创立基于氢能源的新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把建立取代矿石能源的“氢经济”产业革命作为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其历史意义与英国的工业革命相当。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排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惰性,确立“氢经济”产业革命的思路。文章提出了“氢经济”产业革命的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3.
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根本保障,服务贸易不仅是世界经济和贸易新的增长和竞争点,已经和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服务贸易将是中国通向经济和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也为中国商务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以新的视角认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机遇,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的不同路径,探索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途径,不失时机地整体推进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带动工业现代化,加快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进程,为中国经济和贸易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高嵩 《北方经济》2010,(1):78-78
2009年年初以来,国际市场油价上涨4成,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也让全球经济受到冲击。“从金融联系到石油,然后到能源,许多热点问题都源于金融”,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揭示出金融和石油以及能源之间微妙的关系。如同货币战争曾一度主导了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一、应对能源环境挑战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我们创造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陆建 《新财经》2005,(10):2-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海外舆论的调子也发生了变化。先是“中国崩溃论”,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因为弊端众多而不可持续。继而出现了“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了变投,进入2005年,一种新的论调甚嚣尘上,这便是“中国能源威胁论”。与之对应的是最近的几则新闻。2005年9月10日,在加拿大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首届“中加经贸合作论坛”晚宴时发表演讲,指出中国是个能源消费大国,也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我们坚持主要立足于国内解决能源需求的方针,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不断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宜琪 《发展》2006,(6):49-50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能源战略和国际能源市场产生深刻的机制性影响。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如何在正确把握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前提下,实现中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明确中国的能源战略取向刻不容缓。一种很有市场的观点认为,能源供应将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中国能源引发的问题将严重影响世界能源安全。中国油气消耗大幅上升已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美日欧等传统石油消费大国的警惕。西方舆论不时推出“中国推高国际油价”,正在进行“扩张”,其“巨大的能源需求将加剧国际和地区竞争和冲突”等论调,声称中国已对美日欧构成威胁。能源领域的“中国威胁论”逐渐显现,能源需求带来的国际摩擦和冲突将难以避免,中国在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时势必增添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枯竭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从中国能源特点出发,分析了我国能源的利用现状,并深入探讨了能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正在朝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演变,中国经济与拉丁美洲经济正在这种演变中互融。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拉丁美洲经济的增长率高达5.5%,从而创造了20世纪80年代初拉丁美洲债务危机以来的最高记录。中国为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公司在拉丁美洲也日益扮演积极的角色。从经济发展层面上看,中国和拉丁美洲是一对统一体。高速发展的拉丁美洲需要中国的投资和市场,而同样高速发展的中国也需要拉丁美洲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世界各国间经济依存度加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增。经济全球化在刺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形式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冲破与经济区域化相适应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框架。在这波及世界各个角落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过程中,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将呈出新的特点,新的趋势和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背景 中国经济的崛起带来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带动中国的能源消费超过了国内生产,加剧了对自身与世界能源供应市场的压力: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国际经济一体化加快了能源市场的传导效应,突发地区性军事冲突、金融市场波动等综合影响,都造成了全球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不断出现,这对我国包括能源产业在内的上下游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形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香港《大公报》4月19日】“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中国政府必须有效控制石油消费,否则在石油消费迅猛增长趋势下,不但中国经济无法承受,世界经济也无法承受。”针对中国政府将出台新的轿车消费税政策以限制大排量豪华轿车的政策动向,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葛家理向本报指出了中国能源战略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当人类历史翻开新世纪的一页,广东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客观地判断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正确地选择广东的战略思想,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本文分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及中国经济转型期广东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提出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许静 《浙江经济》2005,(15):26-27
中国在未来的15年内进口总量预计达到10万亿美元以上,而成为世界最大的买主之一,然而,中国至今没有完整的进口战略,以及为实现进口战略而建立的整套经济外交政策。目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能源、原材料紧缺,已促使巾国逐渐认识到:不仅仅要成为出口大国,早日制定完整的进口战略,对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7,(16):36-3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日前发布的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11.2%。受到国内经济建设和商业发展的推动,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占到4/1左右,中国也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但是对我们来说,要紧的并不是津津乐道于此,而是要问一下:我们从“中国经济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中得到了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自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表《我们的能源未来:创造一个低碳经济》报告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后,低碳经济开始引起了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的关注。而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倡导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城市屋顶绿化是一种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上海集体经济》2005,(1):47-47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经济参考报》撰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会不断扩大,因此应学会利用世界资源。而且宏观调控以来,我国过去依靠高消耗、高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已难以为继。他认为,如果说中国今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我国就应该进口资源,而不是进口最终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能源管理和能源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大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30年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近5年来经济平均增速在两位数以上。能源生产和消费也在快速增加,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量是23.7亿吨标准煤,消费量26.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中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未来的15年内进口总量预计达到10万亿美元以上,而成为世界最大的买主之一,然而中国至今没有完整的进口战略,以及为实现进口战略而建立的整套经济外交政策。目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能源、原材料紧缺,已促使中国逐渐认识到:不仅仅要成为出口大国,早日制定完整的进口战略,对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20.
李莉 《港口经济》2009,(7):14-15
一、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境内并购的新变化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迅速波及传统制造业、汽车、能源以及零售和旅游等多个行业的实体经济,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放缓和市场需求紧缩,中国经济深受其影响。2009年成为中国经济进人新世纪以来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同时也可能酝酿着更大的发展机遇。跨国公司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加深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渗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通过并购方式进行境内投资,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和推进民族工业融入全球化产业链起到了重要作用。跨国公司并购境内企业,通过高层次的竞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企业重组、做强。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跨国公司境内并购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