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彧 《辽宁经济》2007,(4):56-56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与此同时人均消费水平也有了明显增长。但是,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养老、医疗、教育等诸多问题又迫使人们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预防性储蓄。这使得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并未完全体现在消费水平上。本文在一系列假设的前提下,利用KOYCK分布滞后模型来研究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农村储蓄投资转化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分析了农村储蓄投资转化中的问题,指出了对农村经济及农村金融发展的不利影响。其原因是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村金融运行成本高和农村金融制度等因素。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金融必须在组织,管理,业务上创新,实行差别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河北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为研究对象,选取两个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消费支出的影响.通过对两个时间序列进行协整回归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河北农村消费支出关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居民收入的提高会引起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但是增加的消费支出通常情况下不会超过收入的增加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79-2011年的时序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实证研究了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主要是受到当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而且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陕西省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957.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政策措施: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5.
揭开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的面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 济的快速增长,居民家庭收 入来源日趋多元化,消费水 平大幅度提高,但城乡差距 较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这种 矛盾如果继续发展,就难以实现《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关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战略目标,就有可能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 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储蓄增量差距仍然较大。和1978年相比,2000年河南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  相似文献   

6.
陕西城乡居民收入低制约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消息说,今年.陕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9075元.较去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长9%。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好消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储蓄虽经过7次降息,仍持续较快增长.以我国现实情况为基础,运用统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相关因素,最后为抑制储蓄过快增长找到对策:净化股市环境,加快储蓄分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失业、医保等复盖面;放宽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的审批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因子分析,对江苏农村地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预防性储蓄动机、生产动机、投机遗赠动机及无意动机是影响农村居民储蓄的几个重要因素。而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及历史人文因素又是导致农村居民各种储蓄动机增强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降低农村居民的储蓄率,转而提高即期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关键在于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村居民投资渠道,完善农村遗赠税收制度,向农村居民普及基本理财知识等渠道。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户的储蓄包括现金储蓄和实物储蓄,实物储蓄主要受粮食总产量的影响.从现金消费看,长期均衡消费倾向不断降低,农户存在货币幻觉现象.启动农村消费一是要促进农户实物储蓄向现金储蓄的转化,二是要增加农民现金收入,三要通提高农户消费倾向.国家宏观政策上要防止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家庭经营性收入虽然其主体地位没有改变,但其所占比重和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在下降。而工资性收入虽然所占比重次于家庭经营性收入,但所占比重和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在上升。而财产与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及贡献率都较稳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小。针对这种结构变化,相应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居民储蓄过度增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张俊卿 《北方经济》2004,(11):41-43
据内蒙古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3年内蒙古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44.6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2%,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但是,农村牧区劳动力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处于无序状态以及转移的规模和质量都很低的现状,使得内蒙古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同全国相比,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上,严重制约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只有真正解决内蒙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和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问题,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储蓄过度和消费不足,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对有效需求产生影响,导致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投资和外需拉动,造成能源和原材料需求过快增长,经济面临生产过剩威胁,流动性过剩风险加大。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居民储蓄率过高的主要原因。需要推进公共管理制度改革,解决社会公平,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老年人消费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敏 《黑河学刊》2007,(1):139-141
从200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老年人的消费问题正在逐步得到重视。目前我国老年人消费水平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老年人人均收入较低,老年人的预期消费较多,以及老年人消费的自身特点;老年人的消费现状也影响了老年消费市场的发育,建议从多方面努力来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和收入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利用绝对收入和持久收入两种模型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储蓄和收入的不同关系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从长期趋势来看,不论是绝对收入、持久收入还是暂时收入。城镇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都明显地大于农村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从短期来看,农村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近年来变化并不太显著,这说明,1996年以来我国政策的变动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远小于城镇居民,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为制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内蒙古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首先对2019-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牧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根据2000-2023年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建ARIMA模型,预测2024-202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结果表明该指标在未来5年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最后,根据对前5年数据的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增加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日趋老龄化,养老难的问题日渐突出,而居住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更是老龄人口中的弱势群体.通过对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收入与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河北省农村养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幸福指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相对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了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模型,利用计量工具对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任何暂时性刺激消费的措施都不可能切实提高二者之间的长期稳定比例,而只能在短期内引起一些波动,这种波动在后期总会得到校正.在此基础上,文章就如何提高重庆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璇 《特区经济》2008,235(8):261-262
本文指出"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的恶性循环正是国内一系列经济问题的矛盾根源,并最终导致了双顺差的出现。文章进一步对形成这一恶性循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政府主导的不合理的分配方式,实行以扩大消费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