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盲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对于文盲率的科学测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构建文盲率计量经济学模型,预测了2011年至2050年辽宁省人口的文盲率,结果表明到2050年辽宁省文盲率将下降至0.45%左右.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老龄化发展比较快的国家,据民政部的最新统计,全国老年人口约1.2亿,占总人口的12.79%.从今年开始,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800万人至900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约占总人口30%以上.  相似文献   

3.
2033年是老龄人口升降的拐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1999年已进入老龄社会. 到2050年,中国将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人口结构发展趋势预测,2022年我国老龄化率将达到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到2030年前后老龄化率将达到20%,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不断上升,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规模及其比例将由2020年的4564万人和17.11%上升到2030年的6953万人和17.44%,至2050年进一步上升到12606万人和22%。失能半失能老人规模的快速扩大,将引发老年照护服务需求激增,按照90%失能半失能老人由家庭照护、10%由机构照护估算,照护机构护工需求将由2020年的33.8万人增加到2030年的52.2万人和2050年的101万人。考虑到家庭小型化趋势和“421”家庭普遍化趋势,未来由社区、家政、养老机构和医疗护理机构提供照护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将会不断提高,老年照护所需护工的规模还会成倍增加,当前的护理人才教育培训机制远不能满足未来老年照护服务的需求。满足未来规模不断扩大、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多层次照护服务需求,亟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多元化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切实做好护理人才中长期培育发展规划,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自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0%.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伴随老龄化社会而来的是老年人问题.据相关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时,即为老龄化社会。200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1.4%。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自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0%,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伴随老龄化社会而来的是老年人问题,据相关研究显示,老年人在经济保障、健康保障、生活质量、家庭生活、社会参与与社会融入,社会待机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对于老年人这一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老年人福利的建设也应加快步伐.基于以上背景,我选取了老年人福利作为这次研究的主题,主要关注的是老年人的精神福利建设.而在这一研究主题下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武汉市内的老年大学及在校学习的老年人,着重考察老年大学是如何通过办学的方式促进老年人的精神福利的,并通过对在校学习的老年人进行访谈从而了解老年大学的开办对他们的生活有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8.
老龄化终将成为全球问题。据预测,到2025年,65岁以上的人将占世界总人口的10%;到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将占世界总人口的20%(大约20亿)。随着疾病预控的进展,到21世纪中叶,人的自然寿命期望值将达到或接近110-120岁。  相似文献   

9.
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我国将于2025年或更早超越美国,问鼎全球最大经济体,至2050年或以前我国经济规模则将增长至美国的1.3倍。报告指出,我国科技发展快步赶上,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足以支持我国经济未来十年至十五年的持续增长。报告同时预测,印度的经济规模到2050年可能增长至美国的九成。巴西亦有很大机会超越日本,  相似文献   

10.
外刊速览     
《新财经》2011,(9):18-19
亚行对亚洲发展前景做两极预测亚洲开发银行(ADB)发表的《2050年亚洲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如果中国、印度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亚洲整体国内生产总值(GDP)2050年占世界GDP的比重将由现在的27%上升至52%。  相似文献   

11.
结合河北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运用Elman神经网络模型对河北省2010-2050年人口数进行预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河北省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显著特征:(1)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增长迅速;(2)老龄化程度超前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负担沉重;(3)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4)老年人口性别差异较大;(5)老年人口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等。  相似文献   

12.
正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30.8%,中国政府以及养老产业各参与方该如何面对如此巨大的养老压力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养老产业开始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朝阳产业,而其中作为养老产业载体的养老住宅这一环节则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国养老住宅市场正处于加速发展态势,机遇与挑战并存。201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9.7%,约1.32亿人;与此同时,老年抚养比从2007年的11.17%上升到2013年的13.32%。根据联合国人口署预测,中国的老年人口将以每年超过800万人的速度增加,到2050年,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  相似文献   

13.
田伟 《中国经贸》2014,(20):128-129
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老年人口是影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辽宁省为例,通过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出生率、老年抚养比等因素对结合职工参保率对辽宁省社会养老保险是否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分析,得出在老龄化趋势下,辽宁省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必须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人口开始了加速老龄化的过程。随着日本人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出生数量的逐年下降,日本的老龄化率逐年攀升,2007年日本老龄化率达到21.5%,进入了超老龄社会。截至目前,全世界仅有日本一个国家进入了超老龄社会。超老龄社会对日本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影响,带来多方面经济因素的变化。从这种意义上说,超老龄社会意味着将面临新的经济结构,并且对正在发生老龄化的国家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电力部门作为最大的碳排放部门,其低碳转型发展对于中国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研究结果显示,电力部门在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碳排放需要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2030年后快速下降,到2050年可以实现零排放.最关键的措施是从2020年开始,停止新增煤电项目并加速淘汰,在2030年后加速...  相似文献   

16.
在2001年至2050年,如果我国经济能够持续保持5.5%的年均增长率,并假设美国同期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为3.5%,到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的总量(以购买力平价计算,  相似文献   

17.
投资参考     
老年人用品专卖店市场前景:据有关数据介绍,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激增至4亿左右,年消费总额可达4000亿元人民币。经营建议:可以经营多种老年人  相似文献   

18.
郭斌 《魅力中国》2014,(27):257-25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上海市作为全国最先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在1979年就步入了老龄社会,老龄人口以年平均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50年上海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3%。根据《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60岁及以上人口为367.32万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的15.43%,微升0.3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45.27万人,占10.30%,上升0.1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加速 根据联合国定义,人口老龄化指一个国家的人口中,60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总人口大幅增长,从1949年的5.42亿增长至2013年的13.54亿,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增幅更大,在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后,老龄化趋势开始加速.2013年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国老年人口达到1.32亿,占总人口比例达9.7%.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蓝皮书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达两亿.浙江省2000年进入老龄化后,一直在积极探索老龄化问题解决对策.本文在考察浙江省老龄化养老金融市场基础上,剖析了潜存问题,分析了内中原因.并借鉴国内外养老金融创新思路,结合浙江省金融机构和养老市场需求,为浙江省养老金融发展提供出建议,希望能对浙江省乃至中国老龄化问题提供一条科学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