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工作》2006,(11):4-12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良好开局的五年 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区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年。面对肩负的历史重任,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奋发进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重点领域实现赶超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解决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农牧民、畜牧业和内蒙古的经济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的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农业和牧业生产的布局特点以及建设与改革中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使得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实现我区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寻求战略突破。  相似文献   

3.
省委决定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召开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专门部署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中央《通知》精神,推动全省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进一步按照十五大的要求,把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扎扎实实不断推向前进.借此机会,我就全省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一、坚决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中央《通知》精神,迅速兴起我省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  相似文献   

4.
市委十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建设法治宁波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宁波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法治宁波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谋划和建设法治宁波,是落实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宁波的具体实践,是对依法治市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必将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法治保证。  相似文献   

5.
《今日重庆》2004,(4):14-31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但“左”的思潮还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中国社会处于痛苦的徘徊状态。1977年,“两个凡是”被提出来。“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写信,对“两个凡是”提出了批评,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导。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两次重要讲话及黑龙江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都坚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推动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进入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的关键,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赢得人民群众支持的重要保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干部在作风建设中不断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担当作为,树立想干愿干能干会干的干事创业新风气,打造最优龙江发展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注入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经济管理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制定和实施"三步走"战略,实事求是地提出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不断推进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推动经济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总体看,沿着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道路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伟大新征程蕴含着熠熠生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高谋远的战略智慧,对于坚定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信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统筹和协调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城市工作重心下移,着力抓好社区基层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社区。一、建设社会主义新社区,要求以服务优质为基本,以文化繁荣为导向,以生态美化为标准,以平安和谐为基础(一)以服务优质为基本,努力解决居民群众日常生活问题。社区服务涉及居民日常生活,以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服  相似文献   

11.
邓萌  梁晓伟 《特区经济》2010,(2):191-192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改革实践的深入,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与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适应农村发展变化了的新实际,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加速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当代陕西》2007,(F11):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肩负的崇高使命,胜利闭幕了。这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4.
郭庆生 《魅力中国》2009,(19):190-19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坚持马克思定义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前提下,结合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实践、不断摸索、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其间。经过30年改革开放实践的验证,它是我们党振兴民族、振新中国的一面旗帜,我们党在这面旗帜指引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最鲜明特色。为了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央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到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这是党中央进一步解决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锡文 《发展》2005,(12):15-1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如期实现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战略部署,是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带有根本性的大事。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摆上重要日程,做为重中之重来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佳 《天津经济》2007,(1):50-52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惠及广大农民、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承担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根据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暑假期间我对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县淮卫镇幸福村和雪华村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此,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更深刻地领会在新征程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意蕴;要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面对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特征,善于把握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价值尺度;要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跟上时代步伐,坚持伟大斗争,在各自实践过程中牢记使命不忘担当,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善作善成地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