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感同身受,“海龟”女孩开办大学生求职公寓 1980年.孙晓君出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一个普通家庭。2001年.她从徐州师范大学国际营销专业毕业后.到卡塔尔和阿联酋工作近4年.2005年回国在广州溜达一圈后,她听朋友介绍说.“海龟”在上海更容易找到发展的平台.于是踌躇满志的她于12月份来到了上海.  相似文献   

2.
海蓝,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获美国德州医学中心神经科学博士后.参与过许多重大灾难后的危机干预工作,并在上海开设了个人工作室,生活忙碌又充实。汶川地震发生后.她义无反顾结束了自己的工作,赴川成为一名志愿者。她说.”要想深刻地了解到灾区人民的康复过程,一定要去到现场.才有真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民营企业家。只要看看她的人生经历:名牌大学本科毕业,在政府机关工作5年后辞职“下海”,数年后又赴国外留学深造,学成回国刚踏上国门便被猎头公司相中成为一家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首席执行官(CEO)…….再后来,她就干脆辞去外企CEO的“洋饭碗”,在浦东创办了民营企业。她,就是上海华垒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春华。  相似文献   

4.
一封“牛车邮件”引发开店灵感 王曦是一个“80”后的太原女孩.2005年大学毕业后.学工艺美术专业的她“北漂”到了京城。一番挣扎后,她再也顾不得专业对口.为了生存只得进入一家销售公司做接待工作。  相似文献   

5.
远赴重洋,只因迷上一种神奇职业 余丽是位活泼开朗的合肥女孩.父母都是从事医学研究的.很希望她长大后当一名医生.2004年从北京一所音乐学院毕业后,余丽从网上看到一条新闻:植物人迈克昏睡3年后.竞被人用音乐奇迹般“唤醒”。她一下就被“乐疗师”这个神奇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6.
2009年6月,23岁的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张琦,面临着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她考上了重庆大学生村官.同时也找到一份让人羡慕的好工作——到重庆烟草工业总公司上班。她该去向哪里  相似文献   

7.
周志兰.从参加工作起.她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22年来.以老一辈专家教授为榜样.以白求恩精神为支柱心系病人,苦练医术,精益求精,练就过硬的医疗技术,并以崇高的使命感,神圣的责任感热忱地对待每一位患者。2007年经过党组织的考验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被评为院级优秀员工,2008年被评为局级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又获得“文明北辰人”、北辰医院优秀主诊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区级优秀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模范。连续3年评为优秀员工。她时刻用一颗赤诚的心,  相似文献   

8.
隐形的对抗     
昱萱 《东北之窗》2010,(11):22-23
最近.大学毕业将近一年的小董终于找到工作,在一家健身会所做市场推广。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让她很是兴奋:“月薪1000元,暂时不给交养老保险,虽然工资低了点,但这个职位与我所学专业对口.毕竟想学以致用嘛.况且现在工作这么难找。”笔者以为小董是个保险意识淡薄的人,便提醒她说:“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用人单位不履行义务,你有权向劳动保障监督部门举报。”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东丽区27岁的女大学生于志佳毕业五六年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现在.她和另外10名女大学生经过培训后成为令人羡慕的辅警,每月可以有1500元的收入。金钟街欢坨村的邢龙父亲长年患病、弟弟上学缺钱、母亲在家务农、自己又没有工作,生活举步维艰。在村劳动协管员张秀妹的帮助下.今年邢龙取得了叉车操作技能专业证书.成为建材城的一名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10.
2004年3月15日晚.IBM大中华区业务外包顾问王静瑜开完IBM公司2004年论坛会议后.走进国贸中心附近的一家连锁餐厅就餐.当她要起身付帐离开时.餐厅经理却把她请到办公室.“王总.我对你们的BTO业务(业务转型外包)很感兴趣.怎么实施呢?”这家餐饮公司经理曾应邀参加了IBM2004年论坛.  相似文献   

11.
80后魏玮     
魏玮.一个80后女孩,一名80后的中共党员.刚刚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笔者在青木川中心学校见到她时.她正准备给小学四年级上音乐课.满脸稚气的她.言语间却显得老成持重.少有80后留给人的那种好高骜远的印象。今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西部支教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迅速启动.天津作为对口支援陕西灾区的主力军.面向天津市应届大学毕业生公开招募29名志愿者,  相似文献   

12.
正朱枫(1905—1950),女,原名贻荫,宁波镇海人。她早年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抗战爆发后,投入救亡运动,参与救护遭日机轰炸的死伤人员。1938年,朱枫到中共领导的武汉新知书店工作。武汉沦陷后她返回浙江,在金华帮助台湾爱国志士筹建台湾抗日义勇队并捐款捐物。1939年秋,朱枫与丈夫朱晓光赴皖南新四军军部,设随军书店。1940至1942年,她在抗战最困难时期,先后坚持在新知书店总店和桂林办事处工作。1944年,她奉调至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后被捕入狱,经组织营救出狱。  相似文献   

13.
张淑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师并承担班主任工作,冬去春来,转眼间在三尺讲台已辛勤耕耘了20年。工作中,她投入了满腔的热情,用心教书,真诚待人。  相似文献   

14.
杨树伟是天津市红桥区双环邮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从医20年来,她始终秉承“仁者医心.上善若水”的人生信条.无论是在家床、门诊还是在病房工作.都竭尽全力服务患者.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贴心的服务赢得了社区百姓的充分信任和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天津市卫生行业第一届、第二届人民满意的好医生,天津市“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等称号。2012年她还被选为党代表参加了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  相似文献   

15.
<正>感同身受,"海龟"女孩开办大学生求职公寓1980年,孙晓君出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一个普通家庭。2001年,她从徐州师范大学国际营销专业毕业后,到卡塔尔和阿联酋工作近4年。2005年回国在广州溜达一圈后,她听朋友介绍说,"海龟"在上海更容易找到发展的平台,于是踌躇满志的她于12月份来到了上海。  相似文献   

16.
案例:苏小姐口述整理 我本科毕业工作1年后才加入现在公司的,刚到销售部时繁杂的工作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同事中有一个年龄跟我差不多的女孩比我早进公司几个月,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经常向她请教。她也挺热情,一来二去,我和她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17.
龚雪 《中国高新区》2006,(11):66-69
对于年近六十岁的老人来说。坐享儿孙福。感受天伦之乐是最幸福的事! 对于一位科技工作来说。攻克难题、开发出有益于社会的技术.才是最幸福的事! 年近六十的赵惠琴选择了后一种幸福。她希望用科技成果来为广大的青少年构筑互联网的“绿色长城”。[编按]  相似文献   

18.
薛峰 《东北之窗》2012,(15):59-59
陈曦总是喜欢将笑容挂在脸上,她说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不仅因为毕业后的工作,还因为自己收获了稳定的爱情。北京奥运会四年之后,陈曦已身兼多职,这位吉林女孩说她不想回家了,她要留在大连,因为她已爱上这里。  相似文献   

19.
李广松 《东北之窗》2014,(14):58-58
正每天上班,她都是第一个来到社区;入户走访,她的脚步踏遍了网格内的所有楼梯;看到困难群众,她总是想着能不能帮忙做点什么……她叫高永媛,是一名普通的社区网格员。高永媛于2005年7月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以"社区大学生"的身份来到西岗区日新街道英山社区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曾分管过信息、再就业、共青团、妇联、文体、工会、退管、残联等工作。工作中,她总是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因而得到社区领导和大家的好评。2012年4月,西岗区设立365市民服务中心后,她的身份从"社区大学生"转变成"社区网格管理员",开始从事精细化的网格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于晶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3,(11):18-19
遗憾没在空调车上退休刘海荣51岁列车乘务员非常凑巧的是,记者采访刘海荣时,这是她最后一趟跑车,值完这趟班后,她就要休年假,然后就是办理退休手续,正式回家养老。"我从1982年1月1日就在瓦房店列车段工作,今年整整工作了31年,当过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