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的债务是指由地方政府承担,需要以未来的收入偿还的债务。一般分为三部分:一是由于经济建设需要或社会管理的需要,政府直接举债的显性债务;二是由于本级政府财力的限制,应在政府预算中安排但长期未予安排的各种预期支出的累积,构成了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三是地方政府提供的债务担保,本身不是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但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债务担保会转化为地方实际债务。从我们对某县财政调查的情况分  相似文献   

2.
分类分流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特点虽然我国现行法律不允许地方政府负债,但长期以来,省、市、县、乡四级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直接、间接,或明、或暗的巨额债务。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各级地方政府既有直接债务,也有或有债务;既有显性债务,也有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复杂、形式多样,主要包括:①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国债转贷资金、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②向单位和个人借款;③处理金融风险的专项借款、粮食企业亏损挂帐以及工资、社会保障拖欠;④农村合作基金会欠款、政府应付账款、政府采购拖欠;⑤政府担保债务…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成因分析(一)地方各级政府财力不足,是政府性债务形成和债务规模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从地方各级政府财力情况看,大部分地方政府本级财政基本上是保吃饭、保运转财政,预算可用  相似文献   

4.
2004年,我国地方政府隐性、或有债务余额已占全国GDP的33.93%。如此巨额的隐性、或有债务是在我国经济转轨政府成本、政府公共职能成本支付的制度安排,政府隐性担保与道德风险,以及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缺陷等原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因此,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政府隐性、或有债务,关键是要加快市场化改革、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体制和推行责权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防范新增隐性、或有债务的形成。同时,还应采取多种方式,化解地方政府存量隐性、或有债务。  相似文献   

5.
向梅 《现代审计》2007,(3):14-15
1.债务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主要以内债为主。包括由地方政府财政部门举债偿还的直接债务和地方政府其他部门举债财政担保的间接债务以及地方各职能部门所属实体负债形成的隐性债务。前一种主要是向上级财政借人的各项周转金和专项资金:第二种主要是县乡政府其他部门立项举债的项目资金.如某县水厂.为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由财政担保向国家发展银行所借的项目资金:第三种主要是一些职能部门如原乡镇政府举办的乡镇企业.南于经营不善所形成的债务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债务到期偿还本息.若债务规模超过了当地政府财力的一定限度.债务风险就会产生。就我县情况看.一些负债较高的乡镇政府.负债总额已远远超过了当地政府当年的可用财力.最高的超过了当年可用财力的十倍.财政风险随时都有暴发的危险。[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政府债务是政府以货币或其他经济资源偿还的各种负债,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以政府名义向国内外或境内外承借或担保,政府负有直接或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债务主要包括国内外或境内外金融机构贷款、外国政府贷款、财政性借款、各项集资、欠发职工工资、工程项目欠款等。最近几年,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加大了投入力度。在财政性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招商引资、举债等成为地方筹措资金的主要手段,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债务余额急剧上升。经济发达地区因地方财力状况较好,政府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7.
乡镇债务构成较为复杂,乡镇负债一般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显性债务有银行贷款、农金会或其他基金贷款、统筹中借款和其他款项;隐性负债一般有欠发工资、欠发公务费、欠付楼堂馆所等基建基金、欠付修路修桥等公益项目资金、财政担保和其他方面可能形成的债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且存量规模大、结构复杂,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新一轮以减税降费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可能给地方财政带来更大压力和挑战。财政分权、预算软约束、经济绩效晋升激励、政府担保和金融市场效率,是一些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理论机制;道德风险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制的本质。建议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的转移支付结构,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监督机制,"堵旁门""开正门",加快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所谓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的行为义务。从经济学角度看,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源于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主体和公共主体的双重身份。作为一个经济主体,由于市场和资源有限,地方政府为推动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争取更大公共项目投资、获得更多资源的冲动,发行债券和借款是取得资金的重要来源,由此形成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作为一个公共主体,地方政府也被视为公共风险的承担者,负有化解公共风险,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政府应承担的支出责任与义务,不仅包括法定的,也包括法律没有规定但社会公众认定的支出责任和义务,该项职责将最终导致财政资源的流出,由此形成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前后,巴西发生了三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负债式增长战略"以及债务约束和风险预警机制缺乏是导致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增加,表现为规模大、结构复杂、债务原因多样化和债务扩展机制动力较强等特点。债务问题正逐渐累积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如果没有形成债务约束机制、化解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地方债务规模超过"债务阈值",就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甚至是金融危机。为此,需要通过《财政法案》立法来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通过建立债务责任制来约束举债人的行为;通过债务披露制度将地方债务问题透明化;通过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来防范风险的发生;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和发行市政债券来形成可持续的地方政府债务平衡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史敏 《西部财会》2006,(2):11-14
地方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债务规模庞大而超出了地方财政承受能力,或因管理不善等使偿债发生困难所形成财政的债务风险是主要方面。多年来所形成财政债务风险,除了预算内的直接负债之外,还有许多未纳入预算的政府债务,以及许多虽然性质上不是政府的债务,但一旦发生支付缺口,最终仍需财政承担部分或全部偿债责任的财政或有负债,这些都是导致地方财政危机的隐患。本文从铜川市目前的财政债务风险着手,旨在探索化解贫困地区财政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秦凌 《新疆财会》2006,(4):43-44
奎屯市2005年末的政府债务余额已接近2.6亿元,同口径相比较上年增长11%,几乎与当年地方财政收入持平,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维护支出形成的债务占总债务比重达55%;教育支出形成的债务占总债务比重26%;财政借款占总债务比重8%。目前还存在大量隐性债务(如贷款利息和区内初中班基建支出),可见财政风险非常大,已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政府债务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债务不清、调控不力等问题,除财政部门管理一部分外,还有大量债务分散在政府各职能部门。债务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过度举债成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突出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有效化解债务风险成为当务之急。一、负债特点1、面广量大。各政府职能部门存在程度不同的债务,多则几千万,少则数百万。2、增长趋势。每届领导举债的多,而只还不举的微乎其微,负债总额只增不减。3、种类繁多。一是变向贷款,主要以单位职工名义从银行贷款;二是借款,主要向关系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借款;三是占…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处于经济转轨期,地方债务风险逐渐显现。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笔者从经济体制、财政体制、政府行为和管理制度四个方面疏导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机理,并提出了防范风险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及政府需求管理政策的推进,地方政府债务违约不断发生,并形成巨额逾期债务压力,加大了地方财政运行的风险。为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解并防范地方财政债务风险,确保地方基层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及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郝灵 《西部财会》2008,(1):24-26
县乡政府债务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如何建立控制县乡债务风险,强化财政管理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财政职能部门急需研究解决的重点课题。控制和化解县乡政府债务应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必须遵照国务院提出的“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原则,加大法制建设和监管力度,建立垒方位、多层次的化解和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7.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稳定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预警模型及风险测度三方面文献的梳理,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政府间竞争、土地财政、宏观经济政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BP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多元回归模型、KMV模型、网络向量自回归模型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测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差异特征,同时各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欧盟成员国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通过直接借入、提供担保、欠账等形式形成的最终必须由政府偿还的债务。为保障宏观经济稳定与地方财政安全,地方政府需要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发行地方债券。但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旦地方政府发生债务违约或城市破产,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可能是停止政府的运转和出售其资产,而是要对其债务进行展期或重组。如果私有债权人不愿意重组或展期,中央政府将面临着提供财政援助的压力。欧盟成员国对政府债务危机的处理方法、管理地方债务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地方债务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方政府的过度举债导致其面临着严峻的债务风险。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易引发地方债务危机,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从财政、经济和政治三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再借鉴美国和日本的地方性债务管理经验,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乡镇债务是指乡镇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向金融机构担保形成的货款或向民间个人的贷款。据调查截至2009年底。某市乡镇债务为65.000万元.其中银行和信用社货款24,998万元,个人借款2l,043万元,单位及其他借款18.959万元。这些乡镇债务的形成时间长.结构复杂.产生的原因较多,对此,必须予以综合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