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过20年的等待,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终于出台了,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今后,银行完全要自我分析,自我决策,独立审贷,自担风险,这对商业银行的决策和风险控制的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金融纵横》2004,(10):18-20
国务院新颁布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真正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此次投资体制改革在带来相关领域“国退民进”的同时,商业银行再一次被推上前台。成为此次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独立审贷、自担风险”则再次给还在盘点宏观调控中成败得失的商业银行带来考验,也必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胡江龙  李军 《新疆金融》2005,(11):29-30
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我国新一轮投资体制改革终于正式拉开帷幕。《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这就把“自主审贷”的权利真正归还给了商业银行,扩大了银行自主经营的权利,同时还增加了商业银行自担风险的责任和压力。因此,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划哿对银行业深化改革、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和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程蓓 《武汉金融》2005,(1):38-39
2004年7月25日,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终于出台,经过10多年反复酝酿讨论的投资体制改革方案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制为核准制和备案制。《决定》的出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可小视。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商业银行完全要自我分析,自我决策,独立审贷,自担风险。这是《决定》对商业银行经营体制和风险防范最大、最核心的挑战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志宏 《银行家》2004,(9):26-27
我国深化投资体改革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发展改革部门不再审核社会投资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而由银行自主审贷,自担风险,这对商业银行的独立审贷决策与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三位一体”授信决策机制是中国银行授信决策机制经历了“计划管理”、“审贷分离”、“统一授信”后,在风险管理体制上进行的第三次重大改革。此重大改革是为在机制上杜绝“反程序、倒程序”操作建立起“独立尽职调查、民主风险评审、严格决策纪律”制约下的问责审批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金融业的巨大需求以及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资产的风险管理。对贷款的行为约束和管理实践是银行业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基本要素。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制度形成上的历史路径依赖,使得目前国内运行的“总行-分行-支行”三级信贷审批管理体制的缺陷局限了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 为了真正实现审贷分离制度,许多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借鉴境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实施的审贷垂直管理体系(以下简称“垂直审贷”)。从实行的效果观察,垂直审贷对保持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作用是明显的,其有效性和先进性也越来越被银行实务界所广泛认同和接受。[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去年.国务院颁布了有关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我国投资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次投资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部门将不再审核社会投资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改由银行自主审查和发放贷款,自担风险。此前,商业银行一直把政府审批当作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道防火墙.而现在需要独立审贷,自己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这对商业银行现有的信贷管理体系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7月22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贯彻落实《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电视电话会议。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商业银行要提高自主审贷能力,完善授信风险管理》的讲话。他说,这次投资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社会投资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不再审核其经济可行性,将由银行自主审贷,自担风险。改革将促进商业银行提高独立审贷水平,同时也对  相似文献   

10.
农业银行自2000年以来推行的信贷新规则是以“审贷分离、平行制约”为核心理念而作出的对信贷决策流程的制度安排。2003年又制定了贷后管理制度作为对新规则的补充.完善了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全过程。其后,新规则也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实践证明,信贷新规则在优化信贷决策、防范风险尤其是防范道德风险方面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信贷资金优化配置,有效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来,经过不断尝试和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建立起审贷分离、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的信贷决策机制,信贷决策的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信贷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的信贷体制改革基本上都是围绕如何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而设计的,一般的原则是:彻底的审贷分离、独立的风险控制、科学的审批决策和信贷经营责任制。这些改革措施对国有商业银行原来的信贷观念、信贷制度和操作方式形成了较大的冲击。经过强制推行,贷款的质量有了提高,信贷体制改革的成效正在逐步体现。但是,笔者认为,这种部门之间的平衡制约机制、信贷审批人决策制度等信贷体制改革虽然有一定成效,但还很不完善。要深化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体制改革,不仅需要进一步调整组织机构和经营机制,更需要信贷观念的转变,新的信贷文化的确立,以及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一、金融信贷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方面,金融资源配置偏重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信贷集中的结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德隆系”问题的暴发。使得塔城辖区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不降反升。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审贷权的上收及放贷问责制的实施。辖区金融机构基本上变成了存款银行。“惜贷”、“惧贷”现象尤为突出,造成许多有市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因为得不到信贷支持而夭折。  相似文献   

14.
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最终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15.
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指从贷款发放至回收的贷款管理,是负责对贷款用途的监督,掌握贷款客户的动态信息,补充完善贷款档案资料,落实还款来源,保全信贷资产,确保贷款本息回收的全过程。贷后管理作为银行信贷管理的末端环节,对防范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作用重大。长期以来,银行为控制信贷风险建立起了严格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贷后管理却成了信贷管理“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可以考虑通过设置专职机构来强化贷后管理。  相似文献   

16.
浅谈转换机制中的信贷审贷分离管理郭碧英信贷审贷分离管理,即贷款“三查”岗位的管理,也就是设立贷款调查岗,贷款评审岗,贷款监管岗。三岗位的管理工作由行长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实行信贷审贷分离管理较过去计划经济下的信贷管理有许...  相似文献   

17.
在百年未有的世界大变局之下,中国银行业潜在风险逐渐暴露,防范化解银行系统性风险已呈常态化趋势。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2家A股上市银行季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能够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影子银行、贷款集中和社会声誉在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表现为中介效应,业务成本和银行竞争在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表现为遮掩效应;信贷配置效率提高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均会提升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非国有银行和信贷收缩期与经济上行期。该成果将为防控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一定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主要目标的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正处于关键阶段。股改之后,商业银行如何将体制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经营机制转换的程度,核心是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信贷制度是商业银行实施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从制度变迁的情况看,近几年来,随着转轨进程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推行授权授信、审贷部门分离、贷审会民主决策和相应环节的责任追究,逐步建立了贷前风险控制体系。但从风险敏感性和效率的角度看,贷前决策的制度体系仍然存在缺陷且亟待矫正。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突出的问题是不良贷款数量仍然较大,贷款潜在风险较高。把好贷款准入“门槛”,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环,但这只能将风险信贷客户挡在门外。对于客户踏进“门槛”后形成的现实风险或潜在风险,只有通过积极而有效的贷后管理去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20.
信贷全过程风险控制的三大环节包括营销过程风险控制、决策过程风险控制和贷后管理风险控制,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近年来农业银行狠抓信贷制度创新,规范决策行为,防范道德风险,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贷款发放前的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当前,在信贷客户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国家宏观调控和外部监管力度加大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贷款发放后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能力,彻底改变贷后管理薄弱现状,有效防范风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