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近代就业理论中,菲利普斯曲线因较贴近现实经济生活、政策指导性强而被普遍认同。该曲线表明宏观经济的二大指数失业与通货膨胀率即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呈此消彼长的反方向变动关系。认为:当失业率较高时,应采取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通货膨胀率换取失业率的下降;而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应采取收缩的财政或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但必然带来失业率的上升。在横坐标为失业率,纵坐标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数理模型中,菲利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经济“软着陆”背景下的经济运行格局对照汤红顺在西方经济学界,人们把通过较长的时间和较低的失业率来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称为“渐进主义”的方法,俗称经济“软着陆”。在我国,经济“软着陆”一词是指国民经济既能以较高速度增长,又能保持低通货膨胀。在“九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本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国家的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出现了新的特点:多数国家的失业率加剧,而通货膨胀则下降到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率下降,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经济周期拉长。深入探讨工业国家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形成原因和经济政策,对经历了20年渐进式体制变革的我国来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国家70 年代以来的经验表明,在一定范围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失业更多地表现为与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之差(相对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尤其是与相对通货紧缩同时出现的机会更多,即失业率高峰与相对通货膨胀率低谷对应;失业率低谷与相对通货膨胀率高峰对应  相似文献   

5.
费尔普斯的“自然失业率假说”认为在在长期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稳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只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失业率,即自然失业率。它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只与实际的经济变量相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特别是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虽然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9%以上),但仍属较高增长(近3年分别为7.7%、7.7%、7.4%),同时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近3年CPI分别为2.2%、2.3%、2%),更为重要的是顺利实现了就业目标(2014年提前3个月实现全年就业目标),可以说出现了较高增长和较低通胀的组合状态,形成了与"滞胀"相对应的"长缩"。从理论上来说,低通胀、高增长、低失业的组合状态下出现的"通缩"是良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通缩"是由于供给扩张所导致。由于供给方面的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所形成的扩张效应导致的"通缩",对应的是经济增长率上升和失业率下降;如果是由于需求萎缩导致的"通缩",相对应的则是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失业率上升,即所谓恶性通缩。~①对于良性通缩,政策上无须多虑,对于恶性通缩则必须予以扼制。我国经济现阶段,既存在需求疲软的恶性通缩冲击,也存在供给扩张的良性通缩冲击,因此,可能出现多种复杂局面,或者出现需求萎缩的负面冲击效应显著大于供给自然扩张的效应,形成通货膨胀率下降,同时经济增长率也下降,有"缩"无"长";或者出现后者大于前者冲击,形成通货膨胀下降,同时经济增长率上升,有"缩"有"长",或者出现两者对经济增长冲击作用相等,使得经济增长率不变,但同时通货膨胀率下降,不同局面对宏观调控有着不同的要求。本文重点分析2015年中国的总需求变化和总供给变化,对宏观经济态势和特点作出判断,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蓝若琏 《经济师》2000,(6):15-17
失业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一个重大宏观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与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连。本文分析了失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设想 ,以保持适度失业率水平。一、失业对我国经济及社会的影响1、高失业率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失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而高失业率是需要警惕的 ,因为它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一是对于国民经济发展造成障碍。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7)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背离是导致失业的根本原因。文章根据奥肯定律探讨各产业对失业率的影响。如果能找出各产业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再结合上述背离分析就能找到失业治理的良方。目前,学界更倾向于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及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但结果却不理想。分析可知,我国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与奥肯定律存在一定的背离关系,且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无关。这些研究表明由于失业统计的原因,使我国不能直接套用奥肯定律。所以文章在分析奥肯定律的含义、前提下进行变形,推导出扩展的奥肯定律形式。然后结合奥肯定律对三大产业增长率和失业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得出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的货币政策观点与主张、耶伦的货币政策猜想和耶伦面临的货币政策挑战及风险。耶伦所主张的利率决策的"最优控制方法"集中体现了其货币政策的核心思想。耶伦入主美联储,可能采用最优控制方法延续宽松政策,并作为长期决策的基础。这意味着耶伦将采用的利率决策框架很可能就是未来美联储的常规框架。耶伦反对通货膨胀越低越好的主张,认为过低与过高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同样有害。作为劳动经济学家,耶伦将失业率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指标,认为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  相似文献   

10.
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解读我国的失业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生存的必要行为,对社会来说,则是一种机制和发展的动因。失业对整个社会来说意味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在美国,根据奥肯定律,一年失业率上升1%,GNP的损失就增加2.5%。在我国,虽然没有得出明确的数量关系,但从20世纪80年代未到2000年的数据表明,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失业率基本上呈反向关系,特别是1994年后,这种对应关系非常明显。更重要是失业意味着人力资本的损失,过高的失业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工资、经济增长、人口和失业之间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协整性和序列相关性检验和经验分析发现:中国失业率与工资变动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失业率大约下降1.36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失业率大约下降0.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程实  陆志明 《经济学家》2005,(4):119-120
美国著名的凯恩斯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 D P增长相对于潜在G D 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当实际G D P增长相对于潜在G D 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但中国经济却对奥肯定理说了不,中国经济增长在保持强劲势头的同时,却没能实现就业率的提高,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表现出了反常的正比关系。从绝对水平看,中国经济是“高增长,高失业”;从相对水平看,中国经济增长率在稳中有升的趋势之下,伴随…  相似文献   

13.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再就业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结合我国实际,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有人提出照搬早期西方经济学中关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替代关系的理论,认为可以采取放松银根、扩大需求的办法来解决,殊不知,我国现在的就业问题绝非是一个简单的菲利普曲线关系就能解释的。...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我国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短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80年代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向我国的经济学界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伴随着1979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实际总产出以极高的速度增长,但通货膨胀的速度同时也在日益加快,而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的短缺现象却在日益减少。自从1988年通货膨胀达到了其最高峰、1989年出现市场疲软之后,短缺现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这种宏观经济发展使我们不能不回答下列问题: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如何产生的?货币数量的快速增长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5.
通货紧缩的定义,国内外经济学界存在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斯蒂格利茨,1996年);第二种观点则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同时伴随着经济衰退;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具有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经济全面衰退等特征。其中第一种观点又称为单因素论,是国外经济学界普遍比较认同的观点;后两种观点则可以称为多因素论。主张单因素论的学者认为,1998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2.6%,居民消…  相似文献   

16.
奥肯定律揭示了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变动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但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中国的GDP增长率与失业率变化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这种“中国悖论”可归因为失业统计口径的局限、三次产业结构的失衡以及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率增加等诸多方面.奥肯定律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仍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应当优先发展就业弹性高的产业,妥善处理“人工智能”带来的失业问题,并提升失业统计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地区间失业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是我国失业问题的一大特点,即失业率较低的地区多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地区失业率较高,东北地区失业率则一直居高不下。以此经济现象为出发点,在经济新地理学的中心—外围模型基础上,利用中间投入品来创造前向和后向联系,在效率工资模型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两地区、两部门关于交易成本和失业的模型。数理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当前我国失业问题地区差异的空间特点,即短期来看,集聚的地方由于制造业的规模扩大,获得大量就业,而另外的地方则由于流出大量就业而承受失业。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CIA模型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增长的CIA模型",讨论了货币供给、国民储蓄意愿以及经济增长潜力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当货币供给速度变大时,经济增长率会因此降低,通货膨胀将升高;但是国民储蓄意愿和经济增长潜力比较高时,可以在货币扩张过程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由于我国的国民储蓄意愿和经济增长潜力都比较高,相应地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临界值也高,因此会出现"高货币供给-低通货膨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采用CHNS面板数据和随机效果单位概率模型分析决定我国城镇失业率的主要因素。16—26岁青年失业率决定因素的实证结果显示:年龄的增加会降低失业概率,年龄对失业概率的边际效果较大;从教育水平变量的估计结果来看,和小学和初中毕业的劳动力相比,高中、中专毕业劳动力的失业概率较高,但是大专以上毕业的劳动力的失业概率却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全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年龄的增加会降低失业概率,但是降低的幅度会越来越小;男性、未婚、教育水平低、西部、调查失业率高、自雇就业比率和工业占产业比高的地区,劳动力的失业概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王兰丽综观几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的背景及对其的治理,我们看到,这里有一种现象:货币供给增长率较高的年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货币供给增长率较低的年份经济增长速度较慢。有人因而得出一个结论,即中国要想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就要保持货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