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性知识的产生、识别与传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旨在探讨促进隐性知识的产生、识别与传播的途径以及措施。基于隐性知识的形成和特性,文章分析了隐性知识识别与获取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对不同阶段、形态的隐性知识的挖掘、获取、转移方式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隐性知识产生、传播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姚莉莉 《魅力中国》2011,(18):61-62
资本主义同历史上的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灭亡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的第四节中,就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趋势作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列夫·托尔斯泰《复话》中玛丝洛娃与西蒙松结合走上革命道路的必然性,及这一归宿的思想意义,指出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作为来自两个不同阶级的人物形象,其思想意识,性格特征均有本质的差别。聂对玛并没有真正的爱,只是出自怜悯和同情;以及对自己过去所犯罪行的忏悔;而玛对聂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爱,只是被其抛弃一切为自己辩冤的行为所感动,因而是注定不能“大团圆”的。而革命者西蒙松则是以平等的、真挚的爱对待玛丝洛娃,在与革命者的接触中使玛理解了革命,并衷心向往革命,因而她最终离开聂而与西蒙松结合就是必然的。玛丝洛娃的归宿说明俄国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并不能使劳动人民获得解放,要获得真正的、彻底的解放,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经济化是运用人民大众先进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动功能实现经济优化发展的最佳目标。当前我国意识形态与生态经济呈现协调互动的发展关系。应在保障国家安全、注重生态经济发展、大力弘扬中国特色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促进意识形态经济化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这个各类信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范围如此之广的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中的意识形态斗争并未终结。由于现代信息传播途径的丰富与多样,国际政治中的“意识形态陷阱”无孔不入并难以察觉,它主要通过无中生有、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等三种表现形式,为国际政治权力斗争服务。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切实维护好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共青团在青年的教育和引导方面,在防止西方意识形态对青年的渗透和腐蚀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高校基层团组织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发挥和拓展其育人功能意义重大。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优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模式,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重视"两微一端"新媒体的运用,以此反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消解、腐蚀、渗透,提高自身免疫力,掌握主动权,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骆勤 《浙江经济》2002,(4):38-40
我国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以企业为风险分散单位的“现收现付代际支付”模式,即当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当期职工的养老保险费支付,而当期职工的养老金权益在未来由下一代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兑现。1997年,国家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现收现付代际支付模式改为“企业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制模式,即当期职工的缴费主要是负责自身的养老积累,只有小部分社会统筹基金存在转移支付的可能,不再完全承担支付上一代养老保险金的义务,同时也不再依靠下一代职工的缴费,每一代职工只负责自身的养老保险金积累。这样,统筹部分的再分配功能有助于解决上一代“老人”的养老保险金来源,个人帐户的储备功能则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从而真正实现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全球多元化文化交流渗透过程中,传媒"碎片化"正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强烈冲击。在分析"碎片化"对我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特点及现状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网络教育平台的搭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信息把关的加强等方面提出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9.
杨学成 《魅力中国》2010,(34):85-86
最早提出“意识形态”的是特拉西,第一个赋予意识形态贬义色彩的是拿破仑,但真正赋予“意识形态”贬义色彩的还是马克思,本文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刁乾鹤 《魅力中国》2012,(35):161-161
恰当使用隐性采访有助于强化舆论监督、揭露事实真相、洞悉是非曲直,但如果隐性采访使用不当,就会带来越权、侵权等诸多法律问题,并影响新闻宣传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今,由隐性采访带来的道德、法律问题,成为新闻界与其他社会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对隐性采访的内涵、法律依据、法律规范等进行了分析,并对隐性采访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化时代的来临,推动意识形态知识内涵趋向大众化,不断反映人们多元文化的利益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文化等级秩序,唤起大众的文化热情,致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得到相应的调整。这种追随时代特色的意识形态,催发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创新,高扬文化自觉,提升文化意义,进一步展示思想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意识形态"的概念束缚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念之上,并将其当做否定性的概念来对待。这就使得此概念与一般社会生活中的意识形态现象相去甚远。因此,在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外延进行扩大化处理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进一步在社会学视野下梳理各种意识形态理论,从而指导人们以更为广泛的视角来观察社会生活中的意识形态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历史演变、城市主要功能演变、城市风貌保护三个方面,论述分析了日本琵琶湖东岸"城下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试图探讨日本历史城市发展演变、城市保护的一般规律,为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风貌传承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正山 《新财经》2010,(3):71-73
2008,那个冬天有点冷;2009,这个冬天仍未见暖。有人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严冬中走得挺稳;也有人说,一切都还只是传说。我们相信: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美的  相似文献   

15.
奥运"隐性营销"是奥运经济中值得关注的现象,结合北京奥运会对"隐性营销"的应对策略,对奥运"隐性营销"的含义进行辨析,对其价值取向、实质及致因进行分析。对非奥运赞助企业的"隐性营销"提出建议,认为"隐性营销"未必是非赞助企业最好的选择,应慎重使用,非赞助企业同样可以合理利用奥运资源,也可以尝试"非奥运营销"。奥运会结束后的一段时期,仍需防范"隐性营销"。  相似文献   

16.
流行于西方国家并影响我国部分学者的社会保障超意识形态论是一种虚幻的乌托邦。资本主义福利国家不可能超越其阶级本质,所实行的福利政策不过是资本主义国家功能在社会保障领域的贯彻,难以改变社会保障被支配的地位和命运。当前,中国正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事业,一方面,需要借鉴、汲取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方面的有益经验;另一方面,必须高度警惕其阶级本性和破坏性作用,不能丧失在社会保障领域意识形态的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17.
鲁杰 《特区经济》2008,(10):140-141
本文以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科学界定为基点,发掘现代中国的深层次意识形态,即现实存在的"经济增长"意识形态后,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其源起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其的解毒和幻灭。  相似文献   

18.
当前,政府系统局部存在隐性合谋现象,即负有监管责任的权力部门,对被监管方的不当行为,装聋作哑,采取“自愿被骗”的行为策略,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被监管方也往往能够获益。“自愿被骗”实际上是一种政府争利卸责机制,其发生有一定的必然性,在社会公众无法有效监督的情形下,“自愿被骗”基础上的合谋是监管方和被监管方理性选择的结果。隐性合谋会导致政府系统的能力和权威下降,影响政府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给社会公众实质性监督权,加强制度建设,可以防范政府隐性合谋。  相似文献   

19.
唐葵 《中国经贸》2011,(6):257-258
新近关于济南市政协委员潘耀民连续三年在济南市两会上提出“馒头税”一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何为“馒头税”?为什么一经出现就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如此关注?本文分析了“馒头税”的实质、税收负担者、所包括的税种和该类税收给民众带来的税收负担程度等,希望为揭开盘固在民众头上的被暗藏起来的沉重“隐性税负”的神秘面纱作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毅 《魅力中国》2010,(26):305-305
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伴随而来的是实现了个人的独立、自主,使人们享有自由、平等和公平竞争的权利,它使人们获得了独立的人格。独立人格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他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