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利用山东省统计数据和山东省莘县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山东省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农民收入现状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在统计数据上显示正相关关系,但是,莘县调研数据显示二者关系并不具有明显正相关;教育显著影响了农民收入结构。因而,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初中、高中、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农村社会服务业,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问题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并关系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构成的全局。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指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保证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调整农业结构,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重视农村教育,实施科教兴农,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3.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必须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缺少信贷途径是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以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并以2014—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试点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能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从而能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越高,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对农民收入的提高作用越大。为此,要增加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的试点范围,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到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所带来的制度红利,从而促使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影响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收入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农民收入问题作为中心议题。农民增收困难的确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许多学者对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对影响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具体的研究,认为影响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体制方面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经济方面的农产品价格低迷、人口方面的农民素质低下及自然方面的灾害频发,据此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民消费问题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村消费持续低迷的态势阻碍了经济发展,阻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民消费的演变趋势与特征为基础,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从定量研究的角度证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消费品价格的同时上涨。必须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扩大农村消费。论文以计量研究作为侧重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民消费问题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农村消费持续低迷的态势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论文以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农民消费的演变趋势与特征为基础,以计量研究为侧重点,对农民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并从定量研究的角度证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消费品价格的同时上涨。必须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扩大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9-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及东中西三个区域对中国农村经济开放、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经济开放、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对农民增收有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从全国来看,农村经济开放、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都显著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开放都对农民增收促进作用显著,而只有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显著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也只有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开放显著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扩大农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提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幅度都能够显著地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基于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农民收入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归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可以透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意义和对农民增收的具体作用机制,表明教育投资对农民增收具有滞后效应,其中健康投资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农民(简称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全局,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世纪性难题。农民问题是农业问题的核心,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因此,提高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本文对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制约黑龙江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围绕黑龙江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基于实证得到的数据对黑龙江省农民增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增加农民收入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两年来农民收入出现了增长缓慢的势头 ,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走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流通市场体制不完善等。因此 ,应采取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利用科学技术降低农产品成本、发展农业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措施 ,促进农业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山区地带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政府的扶持;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调整山区农村产业结构,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增加山区地带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现在农村人均收入照比之前有了很大提高,"三农"问题中制约农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个别地区仍长期处于落后局面.《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也提出了相应措施.今年整体经济形势都欠佳,也希望通过规划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作为农民,如何看待农村经济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对长沙县福临镇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值得深思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注三农问题既要对农村的物价和财政支农支出给予强有力的监控,同时更要对农民收入和消费给予动态监控,从而为真正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市场创造条件.我们既要增加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转移支付,同时也要建立与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制;既要疏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以提高农民非农收入的比重,也要建立、健全与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既要增加农民收入预期,降低农民支出预期,更要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有很多,笔者认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身体素质较差.这不仅影响了农民收入增加,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强科技培训、提高教育水平、优化饮食结构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山东省是农业大省,省政府确立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策。本通过对山东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民收科增长变动轨迹的原因分析,认为在新时期要使农民增收必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因此,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文章在对农村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988—2009年安徽省数据,分析了二者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增加农民收入 ,已经成为新时期做好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文章从界定现阶段急需政策帮助增收的农民群体出发 ,分析了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以促进农民增收已遇到很大障碍 ,必须通过农业组织创新才能真正提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