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及其发展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敏 《乡镇经济》2006,(8):16-20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又一次新的革命性变革,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也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研究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主要模式,并在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动力机制,即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贸工农一体化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首要环节;资本形成与保证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重视科技进步与推广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永久动力;造就和培养新一代农民和农民企业家是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中的金融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倩 《发展》2008,(3):83-84
一、农业产业化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关联性 由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承担载体,因此,农业产业化中的金融资源配置,在各国主要表现为农业与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理论上讲,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在欠发达地区甚至是主导产业。为了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应逐渐成为金融资源配置的重点领域。然而,由于农业的天然弱质性导致其在金融资源配置的博弈选择中处于弱势地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面临显著金融制约。因此,合理配置农业产业化金融资源,形成有效的农业资本支持,是促进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瑶 《魅力中国》2010,(3):116-117
农业产业化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研究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对于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意义,并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也不尽相同,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还相当低。  相似文献   

5.
姚瑶 《魅力中国》2010,(7):116-117
农业产业化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研究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对于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意义,并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的兴起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当前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浪潮中,供销合作社作为我国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在积极参与中为“三农”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呢?本刊记者特地就此问题走访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科技教育与工业部部长张祥茂。  相似文献   

7.
徐建农 《乡镇经济》2002,(6):9-10,17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农民迅速发展,它带来的不仅是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更是对农业生产方式的一种创新。本文从我国当前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及缺陷入手,分析研究了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生产方式 ,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总结经验狠抓关键加快推进鞍山农业产业化●郭继光近几年,我国农业发展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农业产业化,鞍山市和省内各地的实践都表明,按照产业化的思路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实践小平同志提出的农村改革与发展“第二次飞跃”的一条重要途径。一、尊重实践,正确认识农...  相似文献   

9.
加大农业投融资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投入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国家投入、设立农业专项产业投资基金、规范民间信贷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依据和意义1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依据。农业产业化在我国九十年代产生与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把它作为一种农业发展战略思想的形式,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自1978年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使农民的独立利益主体和经营主体地位得以确认,农业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