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控制权性质、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机制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只是围绕着某一特定的治理机制进行的。鉴于公司治理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因而这些研究总体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而且也很少涉及代理成本的直接计量问题。以经营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作为代理成本的直接计量近年来成为学者研究公司治理和代理问题的新动向。本文在少数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总资产周转率和管理费用率直接计量代理成本,并结合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等因素,系统研究了董事会(含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大股东监控和债务融资(包括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等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受到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的显著影响,表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或低成长机会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突出;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出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和短期债务融资在低成长机会的公司中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研究还发现,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债务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债务来源(银行借款)的治理作用则是弱化的或恶化的,其存在不仅未缓和公司代理问题,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从而为不同性质的债务融资安排的治理效率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受到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的显著影响,表现在国有控股公司或低成长机会的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为突出;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和短期债务融资在低成本机会的公司中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控制权性质、管理层持股与公司治理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国情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性质与管理层持股的关系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公司有效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且二者在形式上均与反映公司治理效率的变量Tobin’Q值呈现出倒U型的曲线关系。所不同的是,由于受控制权性质的影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最优持股比例(55.78%)远大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最优持股比例(14.57%)。说明为了调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层的积极性,国家须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包括公司控制权的丧失。倒U型的曲线关系的存在,也表明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激励制度,仅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另外,利益趋同效应与掘壕自守效应的存在,使与股权激励机制相配套的约束机制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选择2003~2007年沪深股市690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在考虑公司特征和行业差异的前提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对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期限结构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债务期限结构显著正相关,国有股比例、管理者持股、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2004~2006年在深沪交易所上市的民营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应用随机效应回归技术,从长期负债占负债总额比例和长期银行借款占负债总额比例的角度,就董事会特征对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期债务与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领导结构、异地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出勤率正相关,与董事会会议次数、审计委员会设立负相关,而董事会规模、董事长持股比例与债务期限结构选择不相关,这说明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部控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隧道行为",使公司减少对短期债务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QFII持股关系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审计委员会设立状况以及公司规模与QFII持股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司成长性与QFII持股均没有显著关系。结果说明完善公司治理对于中国引入相关QFII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QFⅡ持股关系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审计委员会设立状况以及公司规模与QFⅡ持股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司成长性与Qni持股均没有显著关系。结果说明完善公司治理对于中国引入相关QFⅡ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辽宁国有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治理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后辽宁国有上市公司不同融资治理机制具有不同的治理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管理者持股和机构持股等机制效率低下,其他大股东持股治理效率显著,而债权融资非但没有起到应有的治理效应,反而会加大代理成本。这一结论为国有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公司的成长机会研究了债务融资比例、债务期限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债务融资比例与低成长公司的价值正相关,与高成长公司的价值负相关,债务融资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受公司控股股东性质的影响.债务期限结构在公司价值中的作用没有得到检验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2010年~2012年沪深交易所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下的差异.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管理层持股有助于缓解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进而降低公司对外部高质量审计需求的意愿;相比国有控股公司,管理层持股这种制度安排在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表征出公司对外部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动机减弱,而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治理作用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已初具规模,公司治理是促进上市公司发展的基本策略。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力培育的有效方式。公司治理理论应充分吸收知识产权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产权理论与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融合可以在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治理与利益相关者治理等六个方面展...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建立规范的治理机制,国有股需进行减持,但现有减持方案将国有股减持承接主体限定为非国有产权主体的理论依据是缺乏逻辑与实证基础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产权主体同样具备提高企业治理机制效率的能力,也即国有投资主体同样具备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持股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沪深两市1002家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所作的回归结果表明,内部人持股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公司有效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且二者在形式上表现出倒U型的曲线关系,并在内部人持股比例为42.36%时达到最优。倒U型的曲线关系的存在,表明内部人持股作为一种激励制度,仅在一定范围内有效,超出该范围,反而失去了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同时42.36%的最优持股比例说明,为了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股东须为此付出过高的代价。另外,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持股制度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加以完善。最后,本文对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与伯利和米恩斯所强调的上市公司面临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同,现代企业的股权相当集中,普遍存在着掌握公司控制权的大股东,由此产生了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掠夺行为。这一问题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且相当严重。由于它不同于传统的委托-代理问题,既有的公司治理机制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投资者关系管理已成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保持良好沟通、保护投资者权益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机制。总体来看,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但市场治理环境、市场中介发育程度、董事会效率等因素均影响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提升。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提高上市公司与董事会的运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强化信息披露,从而促进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面对我国尚不健全的外部资本市场导致企业融资难的现实情况,集团公司纷纷构建自己的内部资本市场,以期将外部融资的弊端内部化消除。学术界通过对制约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很多制约因素都与公司治理有关。选取2009--2011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治理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因素中控股股东股权集中度、两权分离度、董事会治理规模和管理层持股比例都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终极控制特征对现金持有水平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终极控制人性质为国有的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比例显著低于民营上市公司;(2)终极控制人性质为国有的上市公司多数不存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现象,终极控制特征并不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3)民营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现象,并且分离度越大,公司持有的现金比例越低;(4)在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情况下,提高现金持有水平将降低股票横截面收益,说明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降低了上市公司持有的现金的市场价值,但多元回归系数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需待未来做进一步的探讨。研究结果为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的代理理论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