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汇改两周年,中国企业在"汇率大学"也二年级了,一些企业采取各种方法,积极应对汇率浮动之后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或者避险意识不强,仍未完全转变经营理念;或者对国际金融市场动向不敏感,对各种金融工具知之甚少,从而影响了对汇率避险工具的运用。总体情况看,企业避险的总规模仍然偏小,与我国进出口总体规模还不相称。可以说,汇改尚在深入,企业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改重启以来企业运用避险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状况,并对影响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经过分析,本文指出,汇改以来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明显增强,对汇率避险工具的需求强烈,但同时也存在避险手段运用不足、工具少、门槛高等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多方联动,加强避险工具的推广和研发,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如何规避汇率风险成为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考虑的首要问题。虽然大多数涉汇企业采取了各种方式规避汇率风险,但往往受贸易伙伴附加的苛刻条件所限,避险效果难随人愿。可以说,汇改使涉汇企业意识到了汇率风险的重大影响,但避险的方式、方法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汇率风险管理“缺失”给涉汇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2010年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在短时间内震荡剧烈,波幅扩大,双向运行特征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应对汇率波动,寻求可以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为此,我们根据企业客户的不同避险需求,分析了几类汇率风险避险产品,为企业管理外汇敞口风险支招献策。  相似文献   

5.
2010年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在短时间内震荡剧烈,波幅扩大,双向运行特征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应对汇率波动,寻求可以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为此,我们根据企业客户的不同避险需求,分析了几类汇率风险避险产品,为企业管理外汇敞口风险支招献策。  相似文献   

6.
吴臻 《银行家》2011,(2):45-47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汇改重启后,各类经济主体避险意识显著增强,对汇率避险产品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深入了解外汇指定银行避险产品现状,无锡市外汇管理局组织力量开展了相关调研。调查显示:无锡市外汇指定银行汇率避险产品发展较为稳健,基本满足外向型企业避险需求,但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制约,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韩伟赵欣 《金融研究》2008,(5):I0058-I0061
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截至2008年3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接近7.0元整数关口,达到7.0190,汇改以来累计升值幅度达到13.6%,2008年一季度升值幅度接近3%;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由0.3%扩大到0.5%。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及波动幅度的扩大,增加了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汇率避险工具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解汇率避险工具的发展情况,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和应对汇率风险,莱芜市中心支局对部分银行和企业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为帮助银行、企业和居民个人更好地进行外币理财、更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人民银行相继推出了各种外币理财与汇率避险工具。外汇指定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和掉期等业务,实质上是代替企业承担了汇率风险,而银行却在自身避险工具方面比较欠缺。为了了解近一年来吉林省各家外汇指定银行在外币理财与避险方面的总体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与教训,为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针对吉林省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宏观决策,指导银行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避险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吉林省分局开展了此项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7日至今,汇改已然两年。 有目共睹,汇率改革初步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小幅双向波动,汇率弹性明显增强;随着外汇市场向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金融创新应运而生;银行外汇业务加快发展,企业开始积极应对汇率浮动之后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一系列旨在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外汇管理政策也相继出台。 但是,汇改引发的讨论仍在继续:下一步改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外汇市场如何进一步培育和完善?银行如何在合规经营的框架下创新发展,从容应对新的竞争格局?企业如何提升自身避险能力,在新机制中学会自如“游泳”?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归纳。为此,本刊组织了“特别策划·汇改两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又见7月,汇改已历时一年。 这一年.汇改经历了激烈的争议:新汇率机制中市场化的因素有多少?在没有完全放开的条件下如何确定合理的汇率弹性?汇率改革应该循序渐进还是一步到位?人民币汇率是否要承担调整全球经济失衡的责任?汇改也承受了太多担心;出口会不会一路下滑?就业会不会受到更大的压力?银行能否应对新的竞争格局?企业能否承受更大的汇率风险?…… 就这样.汇率改革一路走来.它循着改革自身的发展逻辑向前推进着:有了供求决定的市场机制,价格的弹性就会加大;银行有了自主定价的权利.市场就会出现新的竞争格局;让企业面对汇率风险并拥有避险工具,企业就能学会游泳。通常,问题总是回过头来才看得更清楚。立足于一年的时点上,回望来路,有些争论可以得出阶段性的结论,有些假设可以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有些问题可以在探素中得到解决。为了看明白.想清楚,使未来的路走得更顺畅,本刊特别策划了“汇改一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我国外贸形势愈加复杂多变,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结束了单边升值态势,人民币双向波动趋势已经形成,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加大,这需要外贸企业进一步增强外汇风险管理理念,选对合适的避险产品和工具,提升企业汇率避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虽然我国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避险意识和套保意愿有了显著增强,但整体套保比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文章立足于国内企业汇率避险套期保值开展情况的现实,以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数据模型为支撑,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究企业套保意愿的影响机理,以期为监管机构、商业银行及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合理化的汇率风险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利平  连江 《西安金融》2007,(12):65-66
人民币汇改后。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商业银行如何在自身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更好的为辖区外贸企业提供汇率避险工具,而外贸企业如何尽快适应机制变化,又快又好规避汇率风险,我们在对铜川市商业银行和外贸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解剖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月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人民币汇率改革措施,该文回顾了汇改的主要内容,梳理了人民币汇改的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中信银行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希望对国内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自2005年7月至今,汇改已然两年。有目共睹,汇率改革初步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小幅双向波动,汇率弹性明显增强;随着外汇市场向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金融创新应运而生;银行外汇业务加快发展,企业开始积极应对汇率浮动之后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一系列旨在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外汇管理政策也相继出台。但是,汇改引发的讨论仍在继续:下一步改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外汇市场如何进一步培育和完善?银行如何在合规经营的框架下创新发展,从容应对新的竞争格局?企业如何提升自身避险能力,在新机制中学会自如"游泳"?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归纳。为此,本刊组织了"特别策划·汇改两年"。  相似文献   

16.
陈周睿 《中国外资》2008,(11):47-48
汇改以来,人民币对主要外币美元持续升值,近期又出现波动情况,企业面临汇率风险。如何避免汇率损失呢?主要的避险工具有贸易融资提前结汇、远期结售汇等业务,但境内人民币市场基础金融工具的缺乏及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有限容量及激烈波动,使任何可能的风险规避工具都十分昂贵,或面临政策障碍。因此,最佳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各种金融产品的综合运用,将资产与负债有机结合(perfect match),以降低风险,获得财务收益。本文通过一个只用到远期和期权工具的小例子,介绍如何运用汇率工具,避免汇率损失。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外开放持续推进,汇率双向波动加大成为常态,在企业汇率中性理念深入推进中,汇率风险管理是当前企业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厘清浙江省汇率避险现状及问题的情况下,通过浙江省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汇率避险的实证情况,结果显示:浙江省各地市自发的汇率避险需求差异较大,汇率波动是企业汇率避险的重要因素,信贷供给提升企业汇率避险需求,外汇衍生品供给不足以及政策推动作用尚未显现。基于此,提出了加大汇率避险理念宣传、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汇率避险产品、提升汇率避险服务质量等四方面政策建议,合力“几家抬”优势,提升企业汇率避险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瑞 《中国外汇》2013,(23):67-68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逐步走高。截至10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96天、贬值85天,较年初已累计升值超过2%,升值幅度超过去年全年。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的汇率避险需求持续上升。通过对泰安市20家企业汇率避险情况的调查发现,银行外汇避险产品相对单一、避险业务种类同质化严重、境内外联动类人民币业务拓展缓慢以及国资类企业内部考核约束等因素,对企业汇率避险形成明鼎制约。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金融领域在2005年的一项重要改革,既是国家的一项经济政策,又牵涉到居民的衣食住行,其影响广泛、意义深远,引起了受众群体的广泛关注。目前汇改已实施了一年多,为进一步摸清汇改对克拉玛依涉外经济的影响,认真研究地方实际,引导银行在经营业务时有效地、最大限度地使用国家的外汇政策,帮助企业正确运用避险工具,  相似文献   

20.
吴国培  黄涛 《中国金融》2005,(19):36-37
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出台后,我们对厦门市21家银行和上千家进出口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由过去盯住单一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将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波动更为频繁,故对此表示谨慎和忧虑;另一方面,企业汇率避险意识薄弱.避险工具相对匮乏,不适应改革形势发展,潜伏着较大的汇率风险隐患。根据此次调查,结合最近人民银行出台的有关发展远期外汇市场的多项政策举措,我们认为应抓住改革契机,从增强市场避险意识、加快研发金融避险工具、营造涉外经济良好汇率避险环境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增强市场汇率避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