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 美国的质量认证活动分为政府运转与民间活动两大类,认证活动较分散,已遍布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政府的质量认证侧重于产品或服务对社会的影响,力图保护公众的利益,很多计划是通过立法的形式颁布,大多数属于强制性范畴.民间的认证活动则侧重于产品或服务的特点,既保护消费者利益,又保证生产方对市场的占领,属于自愿性范畴.  相似文献   

2.
电子商务活动中,公司经常比消费者有更多关于其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的信息,因此存在于消费者不利的选择和卖方道德败坏潜在,政府对此可以颁布制度建立质量或服务的最低标准;对于消极的市场外在因素,政府可以直接限制其生产或者设法强迫制造者承担改正的成本;对于积极的市场外在因素,政府可以制定制度分配资源,刺激生产更多的产品。本文重点探讨了电子商务中,政府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的职能问题。  相似文献   

3.
认证活动起源于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当一个工匠谋求订户确认他的产品符合某种规格时,就出现了原始的认证活动。19世纪中叶,一些工业化国家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开始制定法律或技术法规,规定某些工业品必须通过确认符合政府颁布的规格和程序,这就是法规性认证或强制性认证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美国药品监管的主管机构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保证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享有杰出的国际声誉,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药品政府监督管理权威。本文将侧重于对属于产品市场准入监管范畴的新药审批制度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认证活动起源于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当—个工匠谋求订户确认他的产品符合某种规格时,就出现了原始的认证活动。19世纪中叶,一些工业化国家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开始制定法律或技术法规,规定某些工业品必须通过确认符合政府颁布的规格和程序,这就是法规性认证或强制性认证的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现代认证己发展成为市场经济的—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复杂的技术经济体系。近20~30年以来,认证制度几乎被所有的发达国家所采用,受到了各国政府和工商界的空前重视并获得迅猛的发展。认证一词的定义是:“为确认产品、过程或服务…  相似文献   

6.
金京 《企业研究》2011,(10):184-184
美国药品监管的主管机构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保证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享有杰出的国际声誉,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药品政府监督管理权威。本文将侧重于对属于产品市场准入监管范畴的新药审批制度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质量认证的概念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依据程序证实产品(过程、服务)或管理体系符合规定并给予书面保证(合格证书)的活动"。因此,质量认证包括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两种活动。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相同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8.
非营利组织主要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非营利组织属于公益性服务组织,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其设置和业务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动的机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小政府、大社会”成为基本的社会管理模式和社会组织框架。  相似文献   

9.
质量认证,包括合格认证、安全认证,是经权威机构确认并通过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证明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的活动,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通行的一种质量评价制度。其目的是为商品流通提供一种信誉和秩序,减少商品流通中的障碍。世界各国,不论是由政府机构来承担这项工作,还是由民间团体承担这项工作,通常都以政府立法的形式赋子这项工作以法  相似文献   

10.
近日,漳平市质监局围绕“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推进质量强市建设”这一主题,深入开展2012年“质量月”活动。漳平市质监局在城区主街道、政府广场开展宣传《质量发展纲要》等的活动,向来往群众积极宣传食品市场准入、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食品标签、民生计量强检、定量包装商品监管等方面的知识,发放宣传材料,受理举报投诉,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结合“质量强市”工作,深入开展“质量兴园、服务园区”和“质监服务进企业”等活动,树立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主体意识;结合日常工作,开展食品农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及名牌产品企业专项执法检查,提高企业认证监管有效性:“两节”期间对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进行全面检查,严把食品安全关,做好特种设备隐患排查。  相似文献   

11.
当前,认证工作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对产品质量进行公正评价的一种方式,也是国际贸易中质量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许多有远见和胆识的企业管理者,都将目光注意在认证上。什么是认证,认证有哪些类型以及企业如何选择认证类型,就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认证,ISO/IEC指南2-1991定义为: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合格证书)。根据定义可知,认证是第三方从事的活动;认证的对象是产品、过程或服务;认证的基础是要有适用的标准;认证的鉴定方法包括对产品抽检和…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的PPP模式。PPP模式能够把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远景规划、协调能力与民营企业的创业精神、民间资金和管理效率结合到一起,实现双方的共赢。政府应从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的立场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理顺各参与机构之间的权限和关系,推动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梁燕君 《现代质量》2002,(12):29-30
认证活动起源于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当一个工匠求订户确认他的产品符合某种规格时就出现了原始的认证活动。19世纪中叶一些工业化国家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开始制定法律或技术法规,规定某些工业品必须通过确认符合政府颁布的规格和程序,这就是法规性认证或强制性认证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企业相比,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具有以下经营和财务上的特点:(1)非营利性。民间非营利组织属于公益性服务组织,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其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及其成员的各种社会性需要,不是为了追求利润或利润等价物。为了实现目标,非营利组织更为关注的是有多少现金和投资余额,这与追求利润的营利性企业不同。(2)具有民间性。民间非营利组织不是政府的一部分,也不由政府官员主导的董事会领导。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9月3日经国务院第390号令公布,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制定此条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认证认可活动,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条例所称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所称认可。是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条例的大致内容,我们把条例主要章节及条款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了摘编。  相似文献   

16.
建立统一的、有权威的认证认可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也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贸易发展、保障人类健康、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质量认证作为国际通行的对产品和服务及过程是否符合特定标准、技术规范的评价方式,是现代工业社会履行合同要求和贯彻标准的一个手段,已广泛存在于商品形成和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许多国家为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通过立法手段或发布与标准、质量有关的行动纲领来推动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出台,为解决我国对产品质量安全“从源头抓起”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同时也顺应了我国加入WTO后产品质量管理同国际接轨的要求。1 何为国家强制认证 中国强制认证制度是主管部门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对产品是否符合国  相似文献   

17.
认证活动起源于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当一个工匠谋求订户确认他的产品符合某种规格时,就出现了原始的认证活动。19世纪中叶,一些工业化国家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开始制定法律或技术法规,规定某些工业品必须通过确认符合政府颁布的规格和程序,这就是法规性认证或强制性认证的开始。随  相似文献   

18.
《现代质量》2003,(11):35-3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认证认可活动,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 本条例所称认可,是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认证认可活动,应当  相似文献   

19.
从去年8月起,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工作全面启动。按照3C认证的有关规定,属于国家强制认证的产品,必须经国家指定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中,  相似文献   

20.
时下,国人很纠结——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就是一例。一般认为,文化事业以公益为目的,由政府或公益性组织承担,向社会提供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如博物馆之类,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或捐赠;文化产业以营利为目的,由企业承担,向社会提供私人产品,如娱乐之类,主要资金来源是投资和利润。这种划分很纠结。请问:思想沙龙、文化传播、教育培训等等,是属于文化事业的范畴,还是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